您的位置:首页 > 公益新闻

“慈善之城”绍兴 用爱心温暖一座城

发布时间:2017-03-18 17:58 | 来源:慈善公益报 2015-12-11 11:10:18 | 查看:1503次

  在绍兴人眼里,20年前,绍兴市慈善总会的成立,是绍兴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1995年8月7日,刚刚卸任国家民政部部长的崔乃夫以中华慈善总会会长的身份亲自来到绍兴,为绍兴市慈善总会的成立道贺,并题词:“发展慈善事业,促进精神文明”。

  走过20年,步入城市化快车道的绍兴,不仅创造了物质的繁荣,也给慈善创造了更丰饶的土壤。

  从负债千万靠拍卖字画坚持公益的民营企业家宋林虎,到捐出8万元毕生积蓄的86岁独居老人单厚生,再到8岁小男孩用长辈给的1万元压岁钱建立“天乐慈善基金”……如果说,爱心GDP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那么对于身在其中的我们而言,那些感人肺腑的慈善故事所传递的,则是这座城市的人文厚度和情感暖度。

  当“天天向善”、“全民慈善”的公益理念如同空气,使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日日吐纳其中;当“慈善一日捐”、“小额冠名基金”、“衣循环·爱循环”等公益项目成为这座城市的印记,绍兴的公益慈善事业开始以一种更加深刻的方式向我们走来。

  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

  廿年耕耘,廿年收获。

  从1995年成立至今,绍兴市慈善总会不仅收获了诸多荣誉,也打造了“四季沐歌”、“大学生助学”、“天天向善”等一系列慈善品牌。

  传统的慈善模式为绍兴的公益事业开了一个好局。拿绍兴最具影响力的慈善品牌“四季沐歌”来说,自2011年以来,已支出善款3800余万元,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直接帮扶各类困难群众达11余万人次,荣获第四届“浙江慈善奖”。今年,“四季沐歌”项目还将代表浙江省参与评选第九届“中华慈善奖”。

  在这个人人谈创新的时代,创新似乎成了各行各业常态,慈善事业也是如此。大额慈善冠名基金、小额冠名基金、网络募捐等字眼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可以说,将慈善从“1.0”升级到“2.0”,绍兴正进行着积极有力的尝试。

  2004年,绍兴首次推出“留本捐息”大额慈善冠名基金,首批60家企业建立起9000万元冠名基金规模。截至目前,全市大额冠名基金规模已达55.37亿元,年实际捐赠额超过1.7亿元,成为善款募集的主渠道。

  “雅平助医慈善基金”、“益平爱心慈善基金”、“天乐慈善基金”、“燃烧爱使QQ群慈善基金”……自2013年底小额冠名慈善基金推出以来,到今年11月份,绍兴市慈善总会小额冠名慈善基金多达69个,基金规模达658万元。

  每隔一段时间,在绍兴袍江新区一家医药公司上班的小徐都会通过“绍兴慈善网”的在线捐赠,选择几个公益项目,再通过支付宝捐出20元至100元不等的善款。“有了网络募捐,动动手指就能做公益,真的很方便。”小徐说,虽然每月捐出的善款不多,但行善的快乐却很多。

  随着移动互联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正在打造慈善事业的全新模式。“指尖公益”带来了一种更轻量的参与方式,让人人可参与公益变为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开始,浙江省下放非公募基金会审批权,民间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降低,慈善土壤培育良好的绍兴预计会有更多的民间慈善基金在未来几年破土而出。今后,绍兴慈善将尝试更多创新。也许播下一千粒种子,只有十颗能发芽,但每次尝试都有一种成功的可能,它将为绍兴的慈善事业带来无限的希望。

  构筑大慈善工作新格局

  慈善事业到底应该由政府主导,还是民间主导?

  在绍兴市慈善总会会长徐明光看来,“由民间主导,政府提供支持”的慈善模式,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绍兴是一座富有爱心的城市。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绍兴成为省内较早探索组织基层化和层次化的地市,特别是在慈善会建设方面,绍兴的慈善事业创下了多个“全省第一”。

  这里是省内第一个建立县级慈善会的地级市;这里组建了全省第一个乡级慈善组织——禹陵乡慈善会;这里建立了全省第一个街道慈善会——蕺山街道慈善会……

  在绍兴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是一只强有力的推手。

  早在2005年,绍兴就举办了首届慈善大会,表彰了一批为绍兴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慈善之星”;同时,在省内率先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的意见》,开启了绍兴现代慈善事业的新篇章。

  时隔两年之后,绍兴又以市政府名义设立了“绍兴慈善奖”。 随后,又将每年11月份的第一周设定为“绍兴慈善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同时,通过公益创投、项目支持、资金资助等方式,对民间公益组织进行培育扶持。

  绍兴的慈善事业不仅起步早,而且组织严密,做法透明。

  为了打造“大慈善”格局,绍兴市特别成立了慈善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同时,坚持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多方联助方针,通过建立跨部门的慈善工作协调机制,联手推进慈善救助工作,形成慈善事业发展的合力,共同做大慈善“蛋糕”。

  为打造透明慈善,对市民、企业和社会团体捐助的每一笔善款的往来,绍兴市慈善总会都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和审批程序,每年的慈善审计结果,也都在媒体上进行公开。去年,绍兴慈善网升级改版,慈善数据与活动信息都可以得到即时有效的查询;同时,率先在全省搭建“微慈善”平台,利用微信的大众性、快捷性和时尚性,将慈善信息、慈善理念、慈善文化迅速传递给市民。

  公益进入“人人时代”

  2.61亿元,这是定格在2015年12月8日的绍兴市慈善总会的募款总额。数字背后,隐藏着让绍兴人引以为傲的慈善“绍兴模式”。

  在历史语境中,慈善好像是少数人的事情。但真正极致的慈善是全民参与。于此,绍兴一直在循序探索中。

  回想起20年前的募捐,时任绍兴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的周瑞荣至今仍感慨颇深:“7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1000多位市民,为慈善总会无偿捐款126万元,撬动了绍兴的慈善事业。”

  今天,从80多岁的耄耋老人到七八岁的学生,从普通群众到机关干部,从企业家到拾荒者……大家都在以各种方式为慈善事业出钱出力,把善的种子撒播到绍兴的角角落落。

  今年5月的一天,一笔捐款刷新了绍兴市慈善总会自1995年建会以来的最高个人捐赠记录。捐赠人是一对夫妇,他们并不愿意对外公布姓名。他们在绍兴市慈善总会设立了“天幸慈善基金”,并捐赠人民币300万元作为基金的起始资金,用于安老、助学、助医、助残、济困、赈灾等慈善公益性项目。

  绍兴一向有“慈善之城”的美誉,这不是空洞的概念,也不是自我标榜,而是有充分的数据作为支撑的。

  相关数据显示,1995年以来,全市慈善总会募捐收入17.4亿,救助各类困难群众222.8万人次。志愿服务更是遍地开花,有注册志愿者(义工)超过15万人,志愿服务队上千支,志愿服务站(基地)600多个,其中成立于2011年底的绍兴市慈善义工联合会在短短四年内,已发展队伍万余人,服务时间近18万小时,服务对象累计近45万人次。

  与此同时,在绍兴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慈善事业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他们的“善商因子”成为绍兴慈善发展的动力之一,为绍兴慈善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今年58岁的朱启康,是绍兴市茂林染料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从江苏无锡来绍创业25年,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25年间,他捐资超过300万元,在新昌双彩乡建立“启康希望小学”,在普陀山学校捐建爱心操场,在慈善总会设立慈善冠名基金,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为贫困乡村修桥铺路。如今,他不但把企业传给了儿子,更把慈善的接力棒交到了儿子朱重阳手中。

  从社会精英到平民百姓,从中小企业到地方强企……绍兴诞生了一大批慈善楷模。中成集团、万丰奥特、金昌集团等民营企业,自成立以来一直倾心慈善,随着企业的不断做大,慈善事业也越做越大,慈善已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绍兴银行作为绍兴人自己的银行,秉承“受恩莫忘”、“情系大众”的社会责任理念,在做大做强自身业务的同时,真情回馈社会,四处散发“兰文化”的芳香;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以个人和企业名义投入2亿多元,帮助贫困学子、关爱老年人、赈灾救援;精工集团董事长方朝阳,遵从“善循环”理念,通过建立癌症医疗救助等慈善项目,回报社会;普通女职员施瑾,从2012年起,每月从工资中拿出350元捐给市慈善总会,至今从无间断;残疾人韩先生拿着多年的6万元积蓄,成立了“爱心慈善基金”;做小生意的周先生,取消了结婚喜宴,省下20万元建立了“益平爱心基金”;10多位平均年龄80岁以上的老人,从1996年至今,在街头设立凉茶摊,风雨无阻……

  2012年9月,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绍兴从参评的320余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慈善城市百强,并获此次评选最高荣誉——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去年,绍兴蝉联七星级“慈善城市”荣誉;同时,中国当代慈善之“绍兴模式”新闻发布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慈善的“绍兴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

  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绍兴的“大慈善”格局越来越清晰。“大慈善”格局下,社会形成了人人知善、向善、行善的全民慈善新局面。可以说,绍兴的慈善事业,不缺民众基础,不缺资金支持,更不缺政策支持。生活在其中的市民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情与善意,并为之生发自豪之情。这也让我们对绍兴的慈善事业有了更多的期待。(绍兴日报 韩芳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