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耿风泉(5图)

发布时间:2017-02-24 21:2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1-14 第869期 | 查看:1791次

30年收集抗战实物数万件 建公益展馆

  30年来,耿风泉继承父亲遗志,行程20余万公里,投入30余万元,收集抗战实物万余件,建起了家庭抗战实物展览馆,如今参观者累计达100万人次。2016年10月,耿风泉荣登“中国好人榜”。

  耿风泉一家三代都是军人,他的父亲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自己是复原老兵,他的儿子在北京当兵。走进他家的院子,不管是墙上挂的,柜子里摆的,还是地上放的,各种抗战藏品琳琅满目。斑驳的钢盔、生锈的日本军刀、防毒面具、望远镜、徽章、饭盒、战事简报、茶杯、土地雷、石地雷、铁地雷、军号、公文包……藏品达上万件,记录着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

2015年9月17日,原北疆军区司令员、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郭兴(左一),来耿风泉抗战实物馆参观。图片来源:新乡市文明办

  1.收藏红色抗战实物 全家总动员

  辉县市地处太行山,抗日战争时期是侵华日军和各支抗日力量的拉锯区。耿风泉的父亲耿兰田转业回到家乡时,村里每年都演“战争戏”,经历过多次战争的老父亲很快成了“战争戏”的顾问,而战争中积累的多件实物,就成了戏中的亮点道具。为了让“战争戏”演得更加真实,父亲就开始向十里八乡的老战友和经历者收集抗战时期的各类实物,整理各种抗战故事。  

耿风泉在红色抗战家庭展览馆给观众讲解。图片来源:新乡市文明办

  1987年,耿风泉退伍返乡时,老父亲收集的抗战实物已达千件。此时,被战伤折磨多年的老人再也无力下乡寻找藏品了。1989年,老人与世长辞后,耿风泉接过了继承寻找抗战物品的责任。然而,这对于靠种地为生的耿风泉来说,收购藏品谈何容易,很快家里的积蓄几乎都被花光了。 

  耿风泉的爱人说:“结婚时,他答应给我买录音机,几十年过去了,录音机已经淘汰了,他也没有买录音机送我,但是他做的是件伟大的事,我和孩子们都支持他。我看病都不舍得用贵的药,就想着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收藏抗战实物。”近几年,耿风泉的妻子开了家服装店,耿风泉的收藏事业算是有了经济支持,得以继续。  

  为了收藏,耿风泉踏遍了太行山的村村寨寨,他收藏来的军装、军种符号、地图、手雷等军事物品,收藏来的锈迹斑斑的刀枪,收藏来的印着“抗战到底”“还我河山”“支前模范”的笔筒、墨盒、奖状、抗战传单等,从各个角度向人们重现了当年的历史。

  2.抗战实物只收不卖

  “耿老师,把这件卖给我吧?不管多少钱都行。”许多来到家庭展览馆的人总是这样央求耿风泉。 

  曾有位山西商人多次来找耿风泉,想出高价要买走一本侵华日军的个人相册,这本相册保存较好,内有照片69幅,时间跨度为1941年9月至1942年4月,其中有一幅照片最引人注目,是日军攻占中国军队的堑壕,双方士兵发生了局部白刃战。耿凤泉想都没想就谢绝了,他总是笑着说:“抗战实物我只收不卖。”   

  其实,耿风泉更是一位慷慨的人。2016年年初,得知新乡军分区为了圆老八路董章林的心愿,在帮老人寻找一枚抗战时期的二等功勋章。他积极协助寻找,并主动将自己收藏的“八路”臂章、抗战受伤人员纪念章和部分抗战时期收藏品送给老人。 

耿风泉发起关爱乡村老军人活动,带动爱心人士、企业家先后投入12万余元用于关爱乡村老军人。图片来源:新乡市文明办 

  3.集藏品开展馆  他今生无悔

  近年来,耿风泉腾出家庭住房,建起了抗战实物展览馆。他还带着全家人,积极组织开展抗战实物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烈士陵园、慰问抗战老兵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016年初,从部队休假回家的儿子耿文伟,把全部时间投入到打理实物馆中,以年青人的眼光,帮助父亲印制免费参观券、创建抗战实物展览微信公众平台、招募志愿者等,接力进行爱国主义宣传。  

耿风泉在红色抗战家庭展览馆给观众讲解。图片来源:新乡市文明办

  耿风泉说:“能为抗战收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这个退伍军人和孩子们共同的愿望。抗战精神是一部民族史、一部英雄史。今天,我们共享胜利的荣光,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更需要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更需要我们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助力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每次看到参观者的留言,我都备受鞭策,再苦再累我也要继续坚守好红色收藏。” 

  (稿件文字来源:新乡市文明办 ) 

  编辑点评

  三代军人,70年岁月沧桑,这个家庭用坚定信念践行着一位抗日老兵的家训;70年执着追求,这个家庭用万余件抗战实物,重现当年峥嵘岁月,珍藏太行山人的光荣红色记忆;70年荣辱得失,这个家庭用朴素的信仰坚守抗战精神,诠释爱国敬业的真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