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6-11 08:00 | 来源:湖南文明网 2009年06月10日 | 查看:2609次
(付彪)
“我们每年寒暑假都会来,这里的孩子太需要关爱了。”1月29日下午,从斗门一中考出的54名大学生,在读高中和大学期间,他们都接受到了热心企业的资助,如今,他们也用探访福利院儿童的方式来回报社会。(1月30日《珠江晚报》)
多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受到过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也希望自己能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奉献自己的爱心,让这种关爱能一直延续下去,让每一个人活得有希望,让每一个人都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大学生们的感恩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人肃然起敬。这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道德品质,人人都对社会负责,社会才有希望。
每个人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只有得到周围人的关爱和帮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然而,我们也曾痛心地看到,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一度成为社会时弊,有些人功利意识越来越强,动不动就要报酬,使得人际之间的感情越发淡漠,乐于助人的“活雷锋”越来越少。一个人人为我,没有互帮互助的社会,生活的空间怕是让人窒息。
中国人自古崇尚古道热肠,也不乏侠义之士。每当民众和民族遭遇灾难,自愿舍生取义的人总是很多很多。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除了这种大仁大义之外,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我们是否也应该常常保持像这些大学生一样的那份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实践表明,个人的力量是极其弱小的,惟有成千上万的人积极参与“爱心传递”,才能将孤单的个人爱心行为,变为普遍的社会责任感。
给别人传递一份关爱,自己就会留存一份爱,社会就会增加一份爱;把温暖传递给他人,把爱心传递给社会,这个社会就会多一份和谐和友善,少一些自私和冷漠。这正是“爱心传递”馈赠给我们弥足珍贵的文明风尚。
(责任编辑:吴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