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习近平讲过的11个故事:如何当一名好干部?(4图)

发布时间:2016-10-29 17:59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07-24 | 查看:908次

【学习路上按】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在多次公开讲话、署名文章、调研考察以及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常讲些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而且很具有说服力。

  从古人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勤学苦读到自己在农村插队一边学习一边放羊,从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的故事到近代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干部传达了干部修养、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这些故事不仅生动形象,而且令人印象深刻。为此,学习路上梳理了11个关于干部成长的小故事,以飨读者。

1977年,读大学时的习近平(右)。来源:新华网

  结合个人经历动情讲述学习的重要性

  先人勤学苦读的故事

  我们的先人有许多勤学苦读的动人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等,一直传为美谈,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记取。大家要安下心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看书学习,深入进行研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这句话讲得好。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开来。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这对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2012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深情回忆插队经历:一边放羊一边读书

  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2013年5月,习近平五四青年节参加主题团日活动时的讲话

  给学生讲述“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事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多名在场学生回忆说,在一个多小时的讲话中,总书记多次脱稿给大家讲故事。习近平说现在学生的学习和读书环境已经好了很多,他自己的大学是在上山下乡后上的,那时候周围的小气候就是“到处找书看”,《浮士德》就是他在那个时候找别人借来看的,而且一看就“爱不释手”,这让借给他书的人每到赶集的时候就传话让他还书。习总书记这个“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事让不少在场的师生都印象深刻。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2006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左二)观看郑九万事迹图片展。来源:浙江在线

  干部作风无小事 深入群众 做百姓的好公仆

  郑九万的故事: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

  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因为他们的支部书记生病了,一天之内村民自发筹集了数万元手术费为他治病,村民们说“就是讨饭也要救他”。当地就有一些干部不由地发出了“假如我病倒了,会有多少村民来救我”这样的感慨!郑九万所做的一切都体现在了村民的回报上,是老百姓心中那杆秤称出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分量。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揭示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丰富内涵。这就是我们树立郑九万这个先进典型的意义所在。

  ——摘自《之江新语》“一切为民者 则民向往之”(2006年7月20日)

  两则典故:领导人的生活作风问题无小事

  一则是《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另一则是《南村缀耕录·缠足》记载:李后主嫔妃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令窅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这两则典故一正一反,说明了领导人在生活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态度,绝不是小事。

  ——摘自《之江新语》“生活情趣非小事”(2007年2月12日)

  一些地方开展作风整顿工作的经验

  一些地方开展作风整顿年活动,不少干部住村蹲点后感慨地说:“在老乡家拉家常与在办公室接待群众来访不一样,睡在农家硬板床上考虑问题与坐在办公室沙发上考虑问题不一样,能够发现平时在办公室看不到、听不到的问题,学到在办公室学不到的新思想、新话语,拿出在办公室想不到的新思路、新举措。”这些体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改进文风,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你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

  ——2010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2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党校在北京举行2012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正反面事例生动讲述党的好干部怎么当

  初唐名臣裴矩的故事

  《古文辑要》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就此评论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欢迎和鼓励别人讲真话。

  ——2012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沈阳马向东的负面典型故事

  当年沈阳市的马向东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一面写着反腐倡廉的文章,一面利用双休日到澳门赌博。这虽属个别极端的例子,但应从中吸取教训,严加防范。中央党校要始终坚持从严治校,加强对学员的管理,严格校纪校规。广大学员也要积极配合党校的管理,自觉遵守纪律,维护中央党校的声誉。

  ——2012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的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3月17日,习近平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丁林摄

  习近平点赞过的两位县委书记典型

  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

  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

  ——摘自《之江新语》“潜绩”与“显绩”(2005年1月17日)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等同志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老师在念这篇通讯的过程中多次泣不成声。特别是念到焦裕禄同志肝癌晚期仍坚持工作,用一根棍子顶着肝部,藤椅右边被顶出一个大窟窿时,我受到深深震撼……

  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2014年3月,习近平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