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百花奖真有那么大“黑幕”吗?

发布时间:2016-10-05 21:14 | 来源:检察日报 2016年09月28日 11:30 | 查看:2565次

周末,通过央视电影频道全程观看了电影百花奖现场评选和颁奖。绝大多数影片看过,有些奖项和自己预判不同,我将此归因为自己欣赏水平有限;很快看到一些专业人士吐槽,比如编剧汪海林称“大量使用文替,自己台词过不了关使用配音的演员也能入选,非常不严肃”,但这仍属于见仁见智范畴。

然而,最近两天媒体对有关评奖“黑幕”的报道却让我意识到,问题可能远非“不同的人艺术判断标准不同”那么简单。一位现场评委在自爆帖《直击百花奖黑幕》中披露了诸多“黑幕”,媒体报道多由此展开。9月27日《辽沈晚报》最新消息是,“这名网友的爆料微博已删除,他的真实身份也尚未得到证实”。

  不平则鸣,在微博上说了心里话,后由于受到某种压力将微博删除,这种事儿在现实中不少,所以,当事人删除微博,不意味着之前爆料一定是不真实的。爆料对一些细节的描述得到事实确认,从而使其有一定可信度。比如,爆料称:“组织大会的领导告诉我们尽量奖项均摊,到后期告诉我们如果领奖者不到现场,晚会直播不好看,并告诉了我们一份完整的到场嘉宾名单,却又说不要影响我们投票。”而据《辽沈晚报》记者核对,此次获奖的演员,全都出席了颁奖;而没有拿奖的演员,半数以上没有出席。

  当然,也不能就此一点即判断爆料是真实的,但评奖的公正性,至少值得怀疑。对于“值得怀疑”的事情,是不去理它让它“自生自灭”,还是认真调查给公众一个真相?我认为,答案应是后者。这些年,包括百花奖在内的各种评选,不时受到质疑,但由于缺少真凭实据,多止于质疑层面。这次,这位“评委”的爆料,提供了不少“干货”,也为捅破评选的“脓包”提供了契机。

  先来看看“干货”都有哪些吧:“在颁奖典礼的上午,大家分组讨论,我只想说最后得奖的男配女配是我们首轮就淘汰不做考虑的,也几乎是所有评委达成的共识……但领导反复强调奖项均摊,暗示我们谁来给谁……最可笑的是晚会开始,没几个人投李易峰,屏幕上却大比分获得男配角,投女配的时候我看到周围人很多投了4号姚晨,还有1号王智……结果大屏幕上王智只有3票,而大部分人投的姚晨,只有区区十几票……到后面奖项,有人小声提议不要按投票器,看看结果,我们几乎一整排没人点投票器,大屏幕上依旧是总数101,请问这票是哪来的,这奖跟我大众评审到底有什么关系?”

  大段引述爆料,并非因为我认为它是真实的,只是想就此说明,如果爆料是事实,哪怕部分是事实,这一事件恶劣到怎么样的程度。从内心讲,我不愿意相信能“黑”到这程度,但在未做调查未有结论之前,相信或不相信,都只是一厢情愿。有关部门应尽快启动调查。

  爆料者愿意配合调查,自己或和其他评委一起走到前台,当然好。不过,即便他不愿现身,调查的路也并非仅此一条。一些事情,只要做了,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只要认真去查,真相或许就在不远处。怕就怕没人去查,没人想着去查,甚至阻挠调查。

  谁最怕调查?当然是内心有鬼者。如果爆料属实,其中极可能存在利益勾连。

  这一奖项含金量和从前略有下降,但仍是电影人的最高荣誉(甚至没有“之一”)。无论对演员还是对其所在演艺公司,获奖的价值都是巨大的。奖项是稀缺资源,掌握在组织者手里,而有些人靠实力拿不到却又想拿,这让勾连有了利益基础。对组织者来说,如果评选只做艺术方面的考量,完全可以一碗水端平,没有为他人“站台”的必要。爆料让我们看到种种反常,而反常的背后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和交易。顺着查下去,一些人的违纪、违法事实,或将浮出水面。

  净化文艺环境、查处文艺腐败,这事必须查下去,而不能到此为止。当然,调查的结果,也可能证实所谓“黑幕”纯属无稽之谈,但还了评选的清白,调查仍是有价值的。(李曙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