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学生救起落水农妇 弘扬青春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6-09-27 21:41 | 来源:中国妇女报 2015-07-06 | 查看:973次

“在遇到他人生命危急的时刻,我们必须出手”

中国妇女报记者 邓小波  王建湘

短短两个月内,中南大学发生了三起学生勇敢救人的光荣事儿:今年3月,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尹琨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救治了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4月,商学院2011级学生秦丹丹在街头救护了一名晕倒在地的陌生女子;时隔9天,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秦露露为首的课题组,在农村做调查时救起一名落水的农妇。

秦丹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中南大学救人群体的共同心声:“在遇到他人生命危急的时刻,我们必须出手。我相信,每一个中南学子都会毫不犹豫地这么做,用爱,用勇敢,用责任托起生命的希望!”

6人课题组:“拯救生命是医者天职”

今年4月,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6名课题组的学生,来到益阳市30个村为当地老年人免费进行健康体检、糖尿病检测和干预。

6人分别是2013级博士研究生秦露露、杨杨,2013级硕士研究生张婷、蒋芳凡,2014级博士研究生胡召、高凡。4月16日中午,他们对益阳沅江市阳罗洲镇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免费糖尿病筛查后,路过七子浃村时,组长秦露露突然发现前方河水中有位大婶溺水了。

“大婶已经无法出声,也无明显挣扎的迹象,说明她已经意识不清。必须马上把她救上来!”迅速作出判断后,6人中会游泳的胡召和杨杨马上脱掉鞋子,扔下手机,跳入水中。二人艰难地靠近溺水妇女,从背后将其抱起,将农妇手臂搭在他们的肩膀上努力使其头部保持在水面之上,然后紧紧搂住其腰部,奋力将其带向岸边。岸上四位同学则找来了借力的木棍,6人好不容易才合力将溺水大婶营救上岸。

接下来就是争分夺秒对已经失去知觉的大婶进行专业救治:将其头部侧向一方,清除口腔异物,开放气道,17秒内进行30次胸部按压,两次人工呼吸。在完成两轮心肺复苏之后,妇女口中吐出污水,恢复了一点意识,并开始有自主呼吸。稍后,意识基本恢复,生命体征基本平稳。6名救人的同学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护送大婶回家的路上,大婶流泪反复说着一句话:“如果没有你们,我这条命就没了。”

事后,对记者谈起这段救人经历, 杨杨和胡召只是淡淡地说:“人命关天,我们俩又会游泳,所以当时想也没想就跳进去了。我们之所以不感到害怕,是因为拯救生命是医者天职,何况岸上还有4名同伴在和我们齐心协力。这次下河营救大婶,其实是我们这些学医者另一种意义上的救死扶伤。”

尹琨:“这是一条人命,我必须救”

今年3月8日,即将毕业的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2级硕士生尹琨突然“消失”在老师和同学的视野中。正当大家纳闷时,学校收到了湖南省红十字会发来的感谢函:感谢尹琨同学志愿为配型成功的病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根据安排,尹琨将在3月12日开始进行第一次造血干细胞采集。

红十字会登记的资料显示,2013年4月20日,尹琨志愿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2014年9月5日,他与求助的白血病患者初配型结果相合。

尹琨告诉记者:“2014年12月高分辨检验配型结果出来了,我与这名白血病患者配型相当好,十个点位全部吻合,我高兴极了,有种中头彩的感觉,同时,我也很感慨,生命如此脆弱,生命又是如此神奇!这大概就是缘分吧!这是一条人命,我必须救!”

由于尹琨的被捐助者是一个成年人,因此,从尹琨身上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要比正常采集量多一倍。一般情况下,捐献者每天只用注射一次动员剂,而尹琨却要早晚各一次。在此期间,他要忍受着心跳加快、背部酸痛、头皮发胀等像重感冒一样的痛苦。在接受了连续5天的早晚动员剂注射后,3月12日,他终于迎来干细胞采集工作,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被捐助者的生命。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尹琨转达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被捐助者的感谢:“尹琨同学,非常感谢您能够无私给我捐献,让我还有时间去陪伴我4岁的儿子!让我还有时间去赡养我的父母!让我还有时间去陪伴我的丈夫!让我还有时间去享受阳光!让我还有时间去仔细感受生活!让我有时间去爱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爱我的人……”

7月3日,身体已经恢复的尹琨笑着对记者说:“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一件事,而这件事能挽救一条生命,所以我非做不可,并为这样做了感到幸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