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海军的航迹就延伸到哪里(2图)

发布时间:2016-09-18 11:0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9月15日04版 | 查看:1493次

——记海军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 通讯员 方立华 章龙祥

副炮射击。王志鹏/摄

编队航行。陆凯/摄

“右舷3度、距离4海里,快速小目标向我高速接近!”

话音刚落,被誉为“海上铁拳”的海军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荆州舰立即启动一级反海盗部署。英文喊话、火力组人员就位、发射信号弹、直升机前出驱离……在一系列动作的威慑下,目标小艇迅速转向逃离。

这是9月4日上午,记者在荆州舰观摩反恐反海盗等系列操演时看到的一幕。就在几天前,荆州舰刚刚随中国海军远海训练编队结束在西太平洋某海域的实战化训练,返回舟山某军港。

与此同时,数千海里外的亚丁湾海域,该驱逐舰支队湘潭舰、舟山舰顺利完成第23批护航任务,正在返航途中。从近岸到远海,这支被誉为“海上铁拳”的驱逐舰支队都发挥着拳头般的重要作用。

组建以来,该驱逐舰支队成功完成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护卫、从训练型到任务型部队的转型,被海军首长誉为“海军转型发展的缩影和窗口”。

从“看玻璃、听报告、问情况”到“看屏幕、研态势、定决策”

在快速行驶的荆州舰上,该驱逐舰支队支队长许海华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采访。不久前,他作为编队指挥员坐镇荆州舰,指挥远海训练编队在西太平洋某海域进行10余项课目训练,并与结束“环太平洋-2016”任务返程回国的西安舰编队展开红蓝对抗。

“现代战争要依托体系,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作战。”许海华说。在那场训练中,他指挥编队全程融入战术背景,编队内的舰艇通过信息化平台共享态势,密切配合,高效完成了“作战”任务。

作为一名军龄31年的“老海军”,许海华见证了中国海军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特别是指挥方式从看玻璃、听报告、问情况,到看屏幕、研态势、定决策。

组建10多年来,支队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其中,编队指挥舰的选择鲜明地体现出转型带来的观念转变。

组建之初,该支队装备火力强大的导弹驱护舰,之后,装备信息化指控系统的某新型护卫舰先后列编。一段时间,支队常将指挥所设在驱逐舰,理由是指挥打仗,当然是要火力强、吨位大的战舰作为指挥舰。可现实是,驱逐舰的信息化程度,不如装备完善信息系统的新型护卫舰。

一边是“铁拳”,一边是“大脑”,两者能不能实现最佳结合?经过充分论证,该支队基于“信火一体、攻防一体、软硬一体”的思路,最终将“中军帐”设在新型护卫舰上。

“看似一个微小的举动,却折射出我们消灭机械化思维惯性的决心!”支队政治部主任徐有铭说。

装备升级、观念转变,信息化成为该支队战斗力的新增长点。据介绍,该支队温州舰首次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现对海导弹超视距打击;泰州舰在超远程信息平台引导下,多枚导弹齐射一举击沉靶船。

“全时警戒、全时能战、随时应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刚刚执行完远海实战化训练的荆州舰稍作休整即将投入下一次任务。今年4月,该支队湘潭舰也是入列不到两个月,就踏上了远洋护航的征途。

实际上,整支驱逐舰支队都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据统计,支队单舰年平均出海达150天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10天,他把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战备情况形容为“海上为家,岸上做客”。

作为海军的拳头部队,该支队在多个战略方向担负着多样化的任务。某年秋天,该支队首赴某海域执行战备巡逻任务,随后转入常态化巡逻,用实际行动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与海洋权益。此外,支队还要执行联合军演、远洋护航等任务。

重大任务的增多,也让该支队面临更大的挑战:面对最强大的对手,如何审时度势,正确决断?长期海上战备,与对手短兵相接成常态,如何抓好战斗力建设?如何提升实战化水平?

在这样的思考中,他们开始了从训练型向任务型的转型。“以前的训练是昼作夜息式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以任务为牵引,养兵千日,用兵千日。”许海华这样解释两种模式的不同。

“出发前训练,航渡中训练,返航时还要训练。”该支队参谋长夏子明言简意赅地描述了一个以任务牵引训练的典型场景。遂行不同的任务,展开的训练也有所不同,这是该支队落实上级“以战载训”理念的创新实践。

支队政委吕东方告诉记者,“以战载训”的模式较好解决了练兵、用兵这对矛盾,避免了疲于应对,从而形成战备和训练的良性循环。

夏子明认为,从训练型向任务型的转变同样提高了官兵的战备意识。他告诉记者,支队所有舰艇都处于高等级战备状态,能够随时出动。

据他介绍,支队各型舰艇只要出海执行任务,就立即进入“全时警戒、全时能战、随时应对”状态。除了航行值更官,舰艇上还增设作战值更官,“使舰艇能够保持持续作战能力”。

此外,该支队还首创舰艇生命力巡逻制度,定时检查舰艇上的巡逻点,确保装备安全。一系列制度和思想创新为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训练型转向任务型部队后,“海上铁拳”在多个战略方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前驱逐舰支队被称作海上重要的突击力量。”许海华说,“现在不仅如此,它还是长期在海上存在的中坚力量。”

航迹随国家利益延伸

组建以来,这支驱逐舰支队见证了中国海军从黄水走向蓝水的过程。组建之初,支队舰艇4次自航归建,首航即远航,十几年里,他们的航迹不断向广阔的远海延伸。

许海华回忆,由于受舰艇性能限制,中国海军很长时间内只能在近海活动。近年来,多型性能先进的新型舰艇“像下饺子一样”建成列装,为人民海军走向深蓝提供了平台。

某年4月,支队舰艇协同多种兵力,首开中国海军联合编队赴西太平洋训练的先河。如今,出岛链、赴远海实战化训练已经成为他们每年的例行动作。

这几年,该支队先后执行5批次赴亚丁湾护航任务,创造了武力营救泰安口轮、为利比亚撤侨客轮护航等海军护航史上的经典瞬间。其中,徐州舰2010年护航时使用机枪拦阻射击、直升机升空抵近火力压制等手段迫使海盗丢掉枪支举手投降的场景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的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海军的航迹就应该延伸到哪里。”提起近年海军活动空间的不断拓展,许海华这样说。

海军是国际性军种,中国海军在走向大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外国舰艇打交道。许海华认为,海洋很大,中国海军不应该是孤独的、孤立的。随着与外军交流不断增多,支队舰艇官兵的心态也越来越开放、自信。

今年1月,该支队牵头组织中巴联演任务,从联演方案拟制、兵力协调,直至海上兵力行动,都由支队年轻官兵担当主角。“上级给我们的评价是,支队初步具备了组织中小型规模中外联合演习的能力。”许海华告诉记者。

目前,该支队所有舰艇的舰长、值更官都能使用海军专业英语,与外舰相遇时熟练运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CUES)进行交流,不仅做到了主动出联、主动使用、减少误解误判,还能够运用相关规则维护自身利益。

某次战备任务中,一艘外国军舰不顾国际规则对舟山舰抵近侦察,舰长赵清亮按国际避碰规则,将舰艇操纵到需要它船让路的姿态上,并运用CUES向外舰通报舟山舰动态,并严正指出其已违反《国际海上碰避规则》,外舰听闻后立即大幅度转向。

支队政委吕东方告诉记者,支队在与外军打交道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越来越自信”。未来,这支被称为“海上铁拳”的驱逐舰支队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走出去,在广阔的海洋中捍卫国家利益。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