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来贺的初心

发布时间:2016-09-11 22:56 | 来源:学习时报 2016年08月15日 第A12版 | 查看:1497次

如果用繁星来比喻“新乡先进群体”的话,那么史来贺无疑是这繁星中最为璀璨的那一颗。2013年8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史来贺的先进事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很感人。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可集中宣传一批各类党员干部正面典型人物,使大家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最早关于史来贺的记忆,还是儿童时代,父亲告诉我以后一定要去史来贺带领下的刘庄看看。从此,史来贺便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里。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二十年后,当初的懵懂少年已成长为一名博士生,并有幸于2016年6月赴新乡参加党性锻炼。
  君在我尚小,我来君已老。斯人仙逝,哀兮伤兮,只能借助他在刘庄的点点滴滴来感受他的那些年。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史来贺亲身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生活,是共产党把他和刘庄人解放了出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史来贺及刘庄人始终对党心怀感激、忠诚与热爱,对党的事业信念坚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是史来贺的初心。
  史来贺说,“信仰信念是个大问题,信仰信念搞不清楚,就像人走路没有目标和方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刘庄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产党是为了让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而奋斗的,共产党就是要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挖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51年里,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不管道路如何曲折,史来贺始终秉持入党时的宣誓,“为了穷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不怕死,不怕吃苦,不怕吃亏,跟党走,一辈子不变心,死不回头!”

白天种棉粮,晚上盖楼房
  1976年,刘庄开始建设第一代住房,由于当时还面临大量的农业生产工作,史来贺就带领着干部群众“白天种棉粮,晚上盖楼房”。然而,长时间的超负荷劳动使史来贺的心脏病发作了,医生劝他说:“你得住院,要不然会出人命的!”史来贺没理会,第二天照样干,结果一头栽倒在工地上。村里干部群众急得直跺脚,忙送去医院抢救。等史来贺睁开眼,第一句话就批评大家:“你们不去盖房,待在这里干啥!”大伙急了:“你再不住院看病,俺都不干了!”史来贺坦然一笑:“这点小毛病算个啥,想把我这一百斤撂倒,没恁容易!”
  以往史来贺外出开会、学习,总会和村里干部群众打个招呼,然而,2003年春节过后,史来贺去北京看病,怕影响村里工作,没让村里干部群众知道。过了几天,村里干部群众得知了史来贺是去北京看病了,心急火燎,争着抢着要去看史来贺,最终委托两名村干部前往。他们到了北京,见到史来贺,史来贺却让他们抓紧回村,并交代:“不要让其他人再来看我,只要你们把家里的工作干好了,我在这里看病也放心。”然而,让刘庄人无法接受的事实是,在这次会面后的41天,史来贺就永远地离开了。

刘庄人心中的乡贤
  刘庄的第三代住房建好了,而史来贺却再也没有搬进去,这也成了刘庄人心中永远的遗憾。刘庄人不会忘记:节日到了,史来贺和党员干部把肉、油、面、菜和糕点送到群众家里;冬天到了,他组织党员干部把煤送到各家各户;村民病了,他都要亲自去看望;每年除夕,他都要和党员干部到饲养室值班,把饲养员替换下来,让饲养员回去和家人团聚。
  51年里,在刘庄,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要找史来贺合计合计;谁家夫妻、兄弟、妯娌生气闹别扭,要找史来贺调解调解;所以,当史来贺出门开会,刘庄的老大娘、老大爷会自发聚集村头,翘首望着村北大路,盼着史来贺早点回来。

超越于时代的创客
  曾有记者问史来贺:“你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史来贺笑着说:“我平生有三件痛快事:一是下着大雨,光着脊梁淋着雨在地里干活最痛快;二是为刘庄、为集体干成一件事最痛快;三是看到刘庄富了,全国的农民都富起来了,我心里最痛快。”
  史来贺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让广大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千变万变,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条啥时候也不能变”,“当干部就得‘干’字当头,真心实意给群众造福”,“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如果群众过不上好日子,那就是咱共产党人没本事”。
  51年里,史来贺既认真贯彻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又敢大胆创新。比如,50、60年代,他带领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科学种田,实现了粮棉双高产,解决了全村人的温饱问题。70年代,他带领群众探索发展工副业,在村里兴办奶牛场、机械加工厂、造纸厂、淀粉厂等集体企业,使刘庄在全国大多数农民还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年代里,早早过上了小康生活。80年代,面对风起云涌的农村“大包干”浪潮,史来贺从刘庄集体经济基础好、村民生活水平高等实际情况出发,整合资源,走出了一条更高层次的“综合经营、专业生产、分级管理、奖惩联产”的改革新路子,创造了独具刘庄特色的“集体联产承包责任制”。90年代,他带领群众建起了生物制药厂,从德国、日本等国引进先进仪器和设备,用高新技术推动刘庄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在史来贺的带领下,刘庄又往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方向发展。

清名铸就点滴间
  史来贺说,“共产党员的称号就是奉献,不是索取。当干部不仅要带头苦干,还要过好名利关”,“如果自己吃点亏,让群众都富了,那么个人也就富在其中了”。史来贺临终时,对家人说:“我当了一辈子干部,挖地三尺,也不会挖出我收取过群众一分钱的好处”。
  他在当村干部期间,一直拿群众的平均工分,上级规定给他的补贴工分,他一个也不要。1956年,他开始拿国家干部工资,当群众平均收入比他低的时候,他把工资交给集体,只拿群众收入的平均数;当群众的收入超过他的工资时,他又仅拿自己的工资,不要村上的补贴。
  51年里,史来贺始终严格要求家人、党员干部。史来贺给自己的家人立规矩:不准搞特殊化,不准沾集体的便宜,不准收礼送礼。史来贺给党员干部立规矩:不准搞特殊化,不准谋私利,不准脱离群众;以权谋私的免职,搞派性、闹不团结的免职,弄虚作假、争名誉闹地位的免职,对批评者进行打击报复的免职,工作敷衍了事的免职。
  我们来看看史来贺的资产:一根铁丝上挂满了他和老伴的四季衣物,一张破旧的木床上摆满了他读过的书,他生前给刘庄留下了9亿多的资产,自己却连一个普通的衣柜、书架都没有。
  2003年4月,史来贺去世的噩耗传到刘庄,全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4月30日上午,刘庄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白花,全村老少都出来送别老书记。原计划400人的遗体告别仪式,最后来了6000多人。老书记的灵车缓缓行进,村民们痛哭流涕,泣不成声:“老书记,好人啊……”
  信仰是看得见的,史来贺的一生,写满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史来贺身上的精神,凝结着共产党人的血脉;史来贺释放的力量,告诉我们,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坚定如磐。
  (作者:徐雷 作者系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