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07 15:37 | 来源:新京报 2016年06月07日 A04 | 查看:718次
插图/许英剑
隔岸观我
瑞士全民公投否决“无偿发钱”,这不是童话国度里的美好愿景,而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与社会根基国家特有的文化政治现象。
最近国内一直在热炒关于瑞士的一则新闻。稿子写出来是很吸引眼球的:瑞士拟给每一位成年公民每个月无偿发放2500瑞士法郎(儿童为625瑞士法郎),折合成人民币则分别约为16800元和4200元。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6月5日公投的结果,却否定了这一倡议,反对票达77%。
很多媒体得出结论:瑞士人民是很理性的。这不假。此前我和几位瑞士本地朋友谈及此事,他们均持鲜明的反对意见。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福利越高,税收越高,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点,政治素养极高的瑞士人看得很清楚;第二,瑞士本身已是全世界物价最高的国家之一,若再使大量货币流入市场,则极有可能带来通胀危机,进一步推高物价,综合算下来,百姓或得不偿失。但不管怎样,这则消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亦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心中对于瑞士人富裕而理性的“乌托邦”形象的认知。
不过,网络舆论所构筑的终究只是一种符号的神话。作为一个在瑞士生活了近一年的外国人,我想分享两则关于瑞士的其他感观,这样或许能够让置身事外的人们有更准确的认知。一是租房的经历。在日内瓦租房难是一个无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谈起来都十分头疼的问题。原因并不在于房源不够多,而是地产租赁行业有一条规则:租房者的月收入必须为房租的三倍以上。这个规则十分厉害,它基本上“确保”了中低收入的人几乎没有可能在这里租到房子,或租到让自己感觉有尊严的房子,从而也就确保了这样的人很难在这座城市立足。二是就业市场根深蒂固的本土保护主义。基本上,无论任何工作领域、工作岗位,只要能雇佣到本国人,无论其能力水平如何,便基本不会雇佣外国人,即使是那些在瑞士接受过完整教育的人,也往往很难在毕业后找到工作,而更多流向邻近的法国和德国。
这两个细节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瑞士的富庶和瑞士人的理性,其实也有着另一张面孔,那就是相对保守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几近冷酷的人情世故。当然,这里的“保守”和“冷酷”都没有感情色彩因素。我所要强调的是,瑞士这个国家就如同其制造的手表一样,有着精密的结构和冷峻的风格。通过设立种种极难打破的高门槛和高壁垒,瑞士人竭尽全力将数百年来形成的共同理念牢牢地凝固于这片面积不大的土地上。所以,当发生了“全民公投国家要不要给公民无偿发钱”的消息时,我们要明白,这不是童话国度里的美好愿景,而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与社会根基的文化政治现象。这项倡议的提出,也并非如人们所想的,是“对穷人的无私关怀”。
瑞士这个国家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它不仅和中国不同,也和欧洲的其他国家不同。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有理性判断能力的现代公民,瑞士人有一点很值得学习,那就是他们缜密而冷静的头脑。这在有些时候看起来不近人情,可对于那些动辄就被一篇报道所影响的人来说,却是一种难以企及的优势。
□常江(文化学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