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产党员的大写人生(2图)

发布时间:2016-05-16 22:43 | 来源:湖南文明网 2016-04-20 | 查看:900次

袁春安到太和镇塘砂村看望残疾老人曾广粮。

袁春安到太和村湾塘村孤寡老人黄英杰家中看望并帮老人铺床。

  他叫袁春安,是郴州桂阳县龙潭街道北关社区的普通居民。1982年10月,袁春安应征入伍。1990年,在执行军事任务中身负重伤。后经广州军区总医院确诊为脑震荡,右眼视力下降为0.3,左耳听力不到50赫兹,定为7级伤残。

  1993年,袁春安转业,分配到原桂阳县铅锌选矿厂工作。由于工厂濒临破产,上了30多天班后袁春安就下岗了。当时家中上有年迈的母亲和瘫痪在床的父亲要照顾,下有患精神病的弟弟和妻子女儿要抚养。面对这样的困境,他没有向政府伸过一次手,不等不靠全凭自己和朋友艰苦创业开了个小煤矿,让生活有了一点点起色。

  2007年袁春安的旧伤复发,在医院一躺就是11个月。期间煤矿因整顿关闭,父母因病去世,两个孩子相继入学,家中债台高筑。县民政局领导得知他的情况后,将他和孩子纳入了低保。大病初愈的袁春安,没有被接踵而来的磨难所击垮,重新创业还清所有债务后,他首先想到的是退出低保,归还救助款。很多人说他傻,他笑笑说道:“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国家帮助了我,现在我有能力了就不能再占国家资源,这些钱要用到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感恩社会,报答乡亲。早在1994年,他就从退伍安家费中拿出一半捐给太和镇湾塘村小学;1993年,在面临下岗的情况下,他捐出1万元支持太和镇修路; 2008年,桂阳县遭遇了冰灾,他用准备还债的1万元走访慰问了30余户孤寡老人。此后,随着袁春安的生活条件好转,他帮助的人越来越多。2009年在太和镇看望一老人时,得知老人的儿子儿媳去世,艰辛抚养着两个孙女。于是,他又带着学习用品上门,并对两姐妹承诺以后的学习费用由他提供,直到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2011年春节,他又拿出2万元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过了个平安喜乐的春节。

  2010年,袁春安分别在太和镇、鲁塘镇办起了家具店,在广东合伙经营起了4S汽车店,债务还清了,财富多了。有一次,当他从郴州电视台看到资兴市有一孩子考上大学,由于父母残疾,家庭困难,只好放弃大学梦。第二天一大早,袁春安就赶往资兴市找到这个学生家里,作出了资助小孩完成学业的承诺。

  袁春安是个重感情的人,身边人有困难,他总是义不容辞。2014年,在战友聚会上,听说流峰有个退伍老兵患白血病,他第二天就拉上战友前往看望慰问。2015年年初,他听到家乡有一“五保老人”去世,立即从广州赶回来,并拿出2000元用于老人身后事。

  这些年,袁春安热心公益,捐资近60万元。他对别人慷慨大方,对自己和家人却一直很苛刻,到目前为止,他一直穿的都是解放鞋。家里从来不买名牌,没有一样奢侈品。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做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编者点评:助人为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亦是做人的道德。两千年前墨子就倡导: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其意是,对别人有利的事,即使从头顶到脚跟受到损伤,也要干。这种精神弘扬到现在,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一个人,在助人为乐的道德实践中,会自然地使思想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袁春安助人为乐,不是偶然的,而是20年如一日。尤其是经历过生活磨难,家境并不宽裕的他,把创业获得的财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的举动,不仅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更重要的是正确的快乐观、处事观、知行观在他身上得到了生动展现。(讲述人  桂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邓艳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