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27 10: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10-12 | 查看:1371次
(中国好人网左浩仁配图)
——追记晋城公路分局离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梁广霖
2012年10月7日零点38分,梁广霖在市人民医院溘然长逝,享年93岁。
这天,晚秋的晋城有点冷,阴着。
含泪望长空,很多人动容地说:“梁老走的那天像要下雨,老天都憋着眼泪想哭!”
10月9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范丽霞专程赶到梁广霖家,代表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汤涛和省委老干部局、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对梁老的不幸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对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几天来,不少人主动上门慰问老人的家属,上百个单位和个人表示要为老人敬献花圈。
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生死考验锤炼了坚强意志
梁广霖是泽州县周村镇人。1920年出生,17岁参加工作,18岁入党,是晋城“土岭事件”的幸存者之一。他参加革命早,入党早,工龄76年,党龄75年。他曾担任过区委书记、晋城县常务副县长、晋东南公路总段党委书记等职,是晋城有名的老革命、老干部、老党员。1983年离休后,当了30年晋城公路分局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2011年3月被山西省老龄委评为“全省十大杰出老人”。
革命的生死考验锤炼了梁广霖的坚强意志。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年轻的梁广霖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晋城距离长治100多公里,当时没有汽车,他全凭一双腿,为党组织传递情报,脚肿了、鞋破了,却从来没有耽误过革命工作。
1940年1月2日,晋城、沁水、阳城三县党政军团组织和河南沁阳、晋南浮山两县干部,在晋豫地委驻地的土岭村召开会议,会上做出两项重要决定:一是成立中共晋沁阳三县工作委员会和联合办事处,二是决定成立晋豫边游击队。
没想到第二天,土岭村国民党员就将此事报告了伪政府,1月4日,土岭村被包围了。突围中,十几位同志牺牲,80多位同志被抓。这就是令人震惊的“土岭事件”。
那天,梁广霖肩挑着水桶,假装去挑水。刚走到村边就被敌人包围,准备押送到城里枪毙。结果,在走到高会村附近的山坡上时,晋豫边游击队突然打了几发子弹,敌人乱了手脚。趁乱之际,梁广霖躲了起来,逃过一劫。
可没过几天,村里的地主发现了他的行踪并进行搜捕。幸亏伙伴及时通风报信,梁广霖才得以逃脱。日本人没抓到人,就开始严刑拷打梁广霖的家人,亲人们一口咬定不知道梁的下落。为此,几位亲人蹲了8个月的监牢。那时,村里的墙上贴满了布告:“抓住梁广霖,悬赏50块现洋。”
经历了一次次生死考验,更加坚定了梁广霖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赤胆忠心。“我出身贫寒,小时候生活贫苦,是党的教育和培养,让我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一生永远跟党走,尽我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跟自己的子女,还是跟工作中的同事,梁广霖都这样说。
10年如一日资助66名贫困娃
今年2月22日,记者到晋城公路分局采访梁广霖。
“捐了这两万五,老人可是一分钱都没有了!”一见面,晋城公路分局工作人员司芳芳眼里噙着泪水。
原来,2月14日下午,在晋城公路分局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会议上,93岁的梁广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25000元,交到了分局党委副书记郭立新的手中。老人计划把这25000元钱捐给泽州县周村镇苇町中学和柳树口镇中学的50名寄宿学生,每人500元,用于伙食费。“让孩子们多吃点,别苦着孩子!”
老人本来计划捐助3万元钱的,可回家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让大儿子一数,才25000元。为这,老人还有点遗憾。
这已经是他当月第四次捐钱了!
今年刚过完春节,梁广霖就早早地备出了4000元钱,分成两份。一份捐给梁泽宇,一份捐给任锁廷的一儿一女。几年来,老人都是这样,一过年就早早地拿出钱,等着受捐助的三个孩子来取。老人说,他年龄大了,身体“已是成熟的瓜果”,怕哪一天不在了,这3个娃娃拿不到学费。
任谁听到这话,眼泪都会簌簌而下。多么慈祥、多么伟大的老人啊!耄耋之年,他忧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却是那几个上不起学的孩子!
梁广霖的助学济困,可以追溯到10年前。2003年,当他得知泽州县周村镇甲村修建到马窑头的公路时,80多岁的他当即从自己的退休工资中拿出5000元钱,给村里当修路款。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每年梁广霖都要给村里的小学校捐助1000元钱,专门用于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具。
从此,梁广霖开始了长达10年的捐资助学之路,目前捐助学生达66名。
“只要我活着,就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一个好人的心理直白。
从最初给单位困难职工捐钱到后来给不认识的孩子捐学费,10年来,梁广霖年年助学济困,捐款额几乎等于自己的收入。“10年间,他捐了231735元。”司芳芳悲伤得都哭不出来。
231735元,也许并不多,却是一个老人一生的积蓄,是省吃俭用一分分攒下来的。
一双胶鞋穿了60年
由于坚持助学济困,近年来,一拨又一拨的媒体前往采访梁广霖。但在老人心里,他是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今年5月15日上午,记者再访梁广霖,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寻他不变的坚守与追求。
老人还是那样,一身蓝色中山装,一双旧布鞋,这套衣服已经穿了十几年。梁广霖住在公路分局的家属楼,这是一套9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环顾四周,记者的心被深深震撼,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更没有高档的家电,唯一一台电视机也是近来儿女们硬给他添置的。剩下的家什全都是些老床、老桌、老凳,有的油漆已经脱落,有的吱吱作响。厨房里,炒菜的锅柄烧坏了,梁广霖找来木头重新绑上去继续用;舀水的水瓢坑坑洼洼,继续用;阳台上,一个红暖壶久经日晒成了“白暖壶”……最不可思议的是一双上世纪50年代初买的胶鞋,梁广霖穿了60年缝缝补补仍在穿。在晋城公路分局家属区,梁广霖的家是唯一没有装修过的。因为当初铺的是大理石,走在上面容易腿脚发凉,亲戚们都劝老人赶紧换成木地板,可老人舍不得花那钱。嫌地板冰凉,老人坐在沙发上时,脚底下还得踩个木头墩子。几十年的旧沙发咯得腰酸屁股疼,老人垫了个废弃的轮胎里胎。
10月10日,记者第三次造访梁广霖家。这一次,一进门看到的是老人的遗像,慈祥的面庞、坚定的眼神。子女们正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木头墩子、轮胎里胎都还在,看着这些遗物,五个子女眼泪止不住,“父亲完全可以不这么受罪的”。
老人根本舍不得乱花一分钱,邻居们都知道。
记得春天采访时,记者问到一个月拿多少养老钱时,梁广霖一笔一笔给记者算来:退休工资加上各种补贴,一个月有8000多元。8000多元,这不是个小数字,对普通老人来说,足够开销,甚至还绰绰有余,能给儿女们分点。但梁广霖早有安排,党费是必须交的,每年的元月份,老人都向中组部多缴纳10000元党费,从2008年至今,已9次向中组部多缴纳党费63000元。资助的几个大学生的钱也是不能动的,每人每学期2000元。
此外,捐助灾区、支援家乡建设,也是老人雷打不动的“开支”。还有,那几个重症患者,何政、郭芳琼、郭宇等,老人定期都要去看望,每次去都带着1000元钱,两桶油和大米白面。在这些用钱的地方,老人反倒很大方。于是,在一次次捐助中,一个“月薪”8000元的老人把自己弄成了“穷光蛋”,仅仅给自己留下几个生活费。
跟梁广霖在一起工作的司芳芳最清楚,老人的收入是近三四年才涨起来的,以前也就一个月两三千。231735元!细细算来,这10年,老人是把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二全都捐了。尽管如此,他从没想过得回报,从没想着要荣誉。“我保证自己的日子过得好。用节省下来的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就好!”梁广霖这样说。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梁广霖的身体并不好,老人生前患有前列腺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还有不好治的白癜风,心脏不好加了起搏器。毕竟年龄大了,经常腿疼,走不了几步就疼。
就是这样的身体状况,老人却从不顾惜自己,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读书看报记笔记上,很多捐助对象都是他从报纸上确立的。
2010年5月,梁广霖在太行日报晚报版上看到《古书院社区一家五口四人有病》的报道后夜不能寐,先后3次登门看望何政。当他看到何政一家五口人四人都患有各种疾病,生活举步维艰时,当即发动全家人一起献爱心,短时间内就筹集善款31320元,其中梁广霖个人捐献1万元,5个子女各捐2500元。在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何政的母亲顺利给儿子做了捐肾手术。住院那段时间,梁广霖一天好几个电话,问母子俩的恢复情况,给一家人加油打气。不知道的人,都还以为梁广霖是何政的爷爷。去年春节前夕,何政术后回家第二天,梁广霖就带着1000元慰问金和大米、面等慰问品看望他。何政一见到梁老,便激动不已,一句“梁爷爷”便泣不成声,何政哽咽着说,“现在,我有足够的信心生活下去,等身体恢复了,好好报答社会、报答党。”
2011年3月7日,本报晚报版“热线001”刊登的《不要怕,社会上有很多好心人在关注我们!》一文,报道了初为人母的郭芳琼不幸患上了尿毒症,孩子才1岁还不会叫妈妈。梁广霖看了报纸后,立即联系热线,问清郭芳琼的详细住址,亲自将1万元钱送到她手中。“那个小孩儿白净净的,可不敢没了妈啊!”当知道郭芳琼由于缺乏肾源目前仍在忍受病痛折磨时,93岁的老人眼眶湿润了,他表示还会继续关注郭芳琼。
在梁广霖长子梁国荣替老人记录的一本“账本”上,记者看到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2006年4月,为分局行政科维修工因病住院捐款500元;
2007年,为泽州县周村镇甲村修水泥路捐款5000元;
2008年,为汶川地震灾区两次捐款2000元;
2010年1月,向公司关爱基金捐款1000元;
2010年4月,向晋城市“博爱一日捐”捐款200元、向青海玉树地震捐款1000元;
2010年8月,向泽州县犁川镇铁南东村贫困家庭任锁廷子女上学捐款2000元;
……
以上只是记者的摘录,账本上记录的还有很多很多。每一笔钱都是梁广霖勤俭节约下来的退休工资,每一笔钱的背后都显现出老人那无私的爱心。
今年8月,梁广霖因背部鼓起一个大疙瘩而住进医院。一查肺部已经积水。按说,他享受着正省级医疗待遇,可以住高级病房,但老人坚决不住,硬要住普通病房。在病床上,得知老家搞新农村建设要硬化村里路面时,老人非要捐钱,自己的3000多元钱嫌少,又从小女儿那拿了点钱,凑了1万元让儿子送到了周村镇铺上村。“生命不息,奉献不止”,长子梁国荣说,这是父亲在世时一直说的话,父亲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只要我死不了,还会供他们上学”
在梁广霖的捐助中,更多的爱心款都捐给了上不起学的孩子。老人曾说过:“我出身贫寒,小时候生活贫苦,是党的教育和培养,让我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一生永远跟党走,尽我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梁广霖资助的泽州县犁川镇铁南东村一对姐弟,姐姐任文雯考上天津师范学院,弟弟任晋文考上了晋城二中,万把块钱学费难倒了一家人。母亲患脑梗瘫痪在床,父亲种地养家,一家人一年连一万元收入都没有。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啊,供养两个孩子读书有多么的不易。梁广霖是和本报记者一起去到任家的,当看到那个一贫如洗的家时,老人当即拿出了2000元,交到了姐弟俩手中。此后,每个学期开学,老人都早早地将钱准备出来。父亲任锁廷深怀感恩,经常带着姐弟俩提着红薯、小米、柿子来看望梁广霖老人,每次走时,老人都要硬塞给两桶油。“别人也许不稀罕,可他们能省半年的油钱呢!”老人知道穷人的日子不好过。
最让梁广霖牵挂的是巴公镇甘润村的梁泽宇。去年9月,梁泽宇以63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南京大学,然而由于母亲身患白血病,父亲是残疾人,贫困的家境把这个穷苦的孩子逼得要辍学。梁老听说后二话不说,马上委派自己的大儿子将自己刚刚获得的“全省优秀党员”奖金5000元全部送到了梁泽宇手中。对于把自己送进大学校园的梁爷爷,梁泽宇始终怀着感恩之心,每次放假都要专程看望梁广霖老人。“梁爷爷,是您让我知道了好人就在我身边,我毕业后也会尽力帮助别人的。”怕梁泽宇心理有负担,梁广霖每次都会告诉他:“孩子,钱是党给的,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党的事业作贡献,要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梁广霖在市医院住院期间,千叮咛万嘱咐,不让子女告诉这几个孩子,他还是那句话,“我的钱是党给的,不要让他们惦记我”。
9月10日,老人在北京301医院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并伴随转移。由于低分化癌恶性程度快,加之年事已高,不采取手术治疗,只能开展保守治疗。在北京住院住了20天后,老人坚决要求出院,他说,“我的身体我知道,不能再花国家的钱了。”9月19日,老人办理了出院手续。当天,老人执意要女儿买回家的火车票,说是自己的工作还没做完,得回去交待一下。实在拗不过,一家人9月20日就赶回了晋城。谁知道刚回来没几天,因为奔波和劳累,老人的身体撑不住了,身体消瘦,体重下降,每天吃不下饭,肺癌伴随疼痛、咳嗽。重病的疼痛能要了人的命,但坚强的老人,硬是忍着一声不吭。老人病逝后,子女才发现,父亲的脚后跟都已经磨烂了。“父亲那么大年纪了,咬着牙、忍着痛,一个人撑着……”说这话时,五个子女泣不成声。
问病中的老人有没有留下什么话,子女们说,弥留之际老人忧的是几个孩子的学费,他说“如果我死不了,我还会供他们上学”。只可惜,坚强的老人始终没有斗争过残酷的病魔。
在这,还有一个子女们不知道的事。10月5日晚8点,梁广霖非要小女婿把单位的张明叫来。张明是晋城公路分局离退休干部管理科的一名年轻人。张明说,那会,老人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眼睛睁不开,医护人员拿着棉棒蘸着水给他敷,才能勉强睁开。老人吃力点说着话,交待了三件事。一是局里将要开的北段现场会好好准备,二是让张明看看退休职工的中秋福利送到没有,三是局里要创建敬老文明号,要求每个人要做25件好事,看看大家做得怎么样了。嘱托完这些后,老人说:“我要休息了。”之后,直接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
无私的情怀成为一生坚守
在世时,邻居们曾劝过梁广霖,“您已90多岁了,要照顾好自己,吃好点、买点高级营养品啥的,别净把钱给了别人。”可老人每次都是那句话:“我现在的生活比旧社会好多了,不愁吃不愁穿,我做的这些,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起不了什么大作用。”也有人劝说:“你就不能给儿孙们攒点?”其实,梁广霖的五个子女都是上班族,没有挣大钱的,还有孙辈在北京奋斗,娶媳妇买房都要花钱。梁广霖说,哪个子女需要钱,他会帮助,但把钱全给了子女不可能,因为“我的钱是党给的,就得给更需要的人”。正是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贫困百姓的牵挂,成为老人一生无私奉献的动力。
年迈的身躯,无私的情怀。爱心与奉献,是老人一生的坚守,朴素的老人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改变的是几个贫困学生的命运,托起的是梁泽宇、郭宇以及甲村小学数十个孩子的未来,而他的力量,还将以爱心的方式继续延续,甚至超越生命的界限。
可是,还有比跨越生命的捐助更震撼人心吗?2010年7月,朝夕相处73年的老伴儿马素珍患病去世,这对梁广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孩子们都劝他不要再工作了。可不到一个月,他又出现在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室。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梁广霖替老伴捐出了1万元党费,并捐出2万元设立“马素珍关爱基金会”,希望用这笔钱帮助更多的人。老伴虽然离去了,但他却以老伴的名义让爱心继续。这在常人,是做不到的。
记得当时,说完这些,老人嘿嘿一笑。记者心里却一阵酸楚,这个老人不再孱弱,却拥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坚持十载倾其所有来捐资助学,这样的精神和品德,不正是我们崇尚的“晋城好人”吗?
但他,又似乎不是一个“好”字能概括得了。年事已高,却总问自己,还能为社会多做些什么。可以说,他捐出的每一分钱,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滚烫火热。
临终前,梁广霖仍在不停地念叨:“我的贡献小,我欠党的账”。他始终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嘱咐家人去世后丧事从简,不要铺张浪费。去世后,梁广霖一分钱没给子女留下,只留下了一样最珍贵的东西——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梁广霖走了,这个高尚的身影消失在晚秋,消失在夜空的深处。但是,梁广霖的精神不灭,他大写的人生,他大爱的故事,有如清水无香,那样宁静;又有如雨后彩虹,那样的壮丽。他93年的脚步,在这个世界上印下了深深的痕迹,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珍藏一生的震撼。
梁老,一路走好!(记者常宁宁)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