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消防坚持八年为村民送去救命水(3图)

发布时间:2016-04-26 21:4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09-23 | 查看:1033次

  •           缺水的村民。     

     

  • 消防员接水入井。

      

  • 挑水回家。 

  蓝天下,崎岖山路里划过一抹红,那是送水的消防车。30公里的盘山路,来回颠簸两个小时,每个月一至两趟,每趟两车饮用水,一车就是八吨。2007年至今,太原市公安消防支队古交大队的消防官兵一直坚持为阁上乡的村民送水,大家喝上了干净水,消防官兵成了山里人的亲人。宁给一碗饭,不给一碗水“宁给一碗饭,不给一碗水”,这是太原市古交市阁上乡村民们流传的一句俗语,吃水是他们老大难的问题,难过吃饭,贵过香油。他们送来了救命水阁上乡政府院里有一个净水池,能放180立方米的水。每个月,消防员把水送来就存到这个池子里。村民们早早就拉着水桶,挑着担子排队等在井口边了,取水时小心翼翼,生怕有一滴水漏在地上。

  阁上乡最高海拔1700米,地处古交市西北边缘,山高路远,地广人稀,有5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在册人口1600多人。如今年轻人外出打工,几乎找不到50岁以下的人,整个乡只剩下不到500人。

  由于地势高,土质密度小,含水层颇低,阁上乡的村民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喝水吃饭。过去,村民们得挑着担子,走十来里山路,翻过一座山,到了娄烦县,才能取到山泉水。闫保元,今年70岁,曾是阁上乡政府的干部,退休后一直住在阁上村。他说:“这里的人们都很珍惜有限的水资源,挑水绝不能洒,否则,流了的眼泪和洒了的水一样多。”

  当地,每家居民院子里都有一口旱井,用来存储雨水。实在缺水的时候,老百姓就把澄清的雨水取来,撒上一把石灰,再烧开了喝。村民家里盆很多,洗了菜还要洗碗,淘了米还要洗头,剩下的水洗脚,最后喂牲口或浇地,不同类的水就得用多个盆儿来放。

  郑惠平是阁上乡党委副书记,他说他来了这儿六年,工作上一天都不敢喝一口水。多年来,政府虽然想了各种办法帮村民解决饮水问题,但最终都没能彻底改变阁上乡的缺水困境。二十多年前,阁上乡刚建时,政府领导向上级申请,建设了三级提水工程。管道从山下汲水,经过三次提水,才能送到乡政府院里,然后供村民饮用。可是,水提上来费用较高。如果在冬天提水,山上气温低,管道容易冻坏或生锈,这样管道的维护成本也很高。另外,管道经常会发生丢失。后来,该工程在坚持了5年之后就不能再用了。

  村民只能靠自家院里的旱井存储雨水,作为生活用水。郑惠平说,早些时候古交的煤矿上也派车给村民送过水。可是,这点水不够全乡人使用,而村里的旱井水毕竟水质不好。能吃上干净的自来水,还是要感谢古交大队的消防官兵。 

    古交消防大队指导员殷乾龙最忘不了的是,村民挑着担子追随消防车而来的情景。“有一次,我们大队的消防员到阁上乡出警,当我们准备取水灭火时才发现,这里不仅灭火没水,连生活也没水。”

  起初,古交消防大队是响应政府号召为阁上乡送水。后来,送水成了古交消防大队官兵的自发行为,就像平日里的接警出警一样自然。

  上山的路并不好走,坡陡路险,雨雪天更是难行。在路边常可以看到写有“滚石滑坡易发区,注意行车安全”的警示牌。山路上有急弯,像消防水车这种大型车辆经过就很困难。消防车是双桥车,遇到有来车,错车的时候,最外面那排轮胎就悬在崖外,汽车沿着崖边就驶过去了。路不好走,可如果不送水,乡里的村民就吃不到饭。古交消防大队尽量克服困难,给送水车配备最好的司机,每次有四名战士,一个带队干部跟车。

  侯二全是古交大队的司机,入伍8年,由于技术好,他被分到阁上乡送水队。8年来,他已记不清自己在盘山道上走了多少趟,但对这段难走的路印象深刻。

  2007年秋,侯二全和战友往山上送水,没想到刹车片被烧得不能用了,消防车在半山腰抛锚。他们给古交市的修理厂打电话,但天色渐晚,修理厂说是第二天才能上山。

  那天夜里,侯二全和战友在车里度过。山里夜凉,又冷又静。他们不敢睡深,开着警灯,谨防来往车辆看不清他们发生碰撞。第二天下午,修理厂工人赶到。由于没有专用绳索,消防员用捡来的棍子帮修理工人抬机器。直到午夜12时,损坏部位修好了,侯二全才将车勉强开下山。等他们回到警营,已经是第三天的凌晨2时多了。睡了一觉,侯二全又与战友把一车水送到山上。

  消防官兵的行动,赢得了村民的赞许,还给他们送过锦旗,嘉奖消防员送水恩情。时间长了,乡里工作人员和老百姓都有古交消防大队的电话,有人见没水了,就直接招呼一声。消防员也跟大家很熟,赶上饭点就会与众人坐一起吃饭。消防员与当地老百姓建起了深厚的鱼水亲情。郑惠平说:“阁上乡五个村四百多口人的吃水,就靠这些消防官兵,是他们让这些留守老人生活得更好了。”

  2013年,政府投资,在乡政府南边的毛儿尖村打了一口六七十米深的井。郑惠平介绍说,井下是胶泥底,还能存得住控山水。井边上又做了一个大型的集雨面,降雨量充沛时,井里能存不少水,可供村里人日常生活所需。这种井在每个行政村都建了一个。此外,最近乡政府正组织力量考察、测量,准备在山里打一眼六七百米的深井,保障村民有充足的饮水和生活用水。(三晋都市报 苏鑫波/文 何光晖/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