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反腐新常态需要从政“好心态”(图)

发布时间:2016-04-18 09:25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5-4-10 4版 | 查看:823次

商海春 漫画

  2014年,75.8%的城乡居民对反腐败表示有信心或者比较有信心,2012年,这个数据是60%。

  2013年,网友认为作风建设只是一阵风的比例为11%,而2014年,这个比例锐减为3%。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正风反腐力度持续加大,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国际舆论给予高度评价。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党员干部的心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消极因素的苗头也渐渐开始显露。

  正风反腐越往深处走,就越需要在思想上扶正祛邪、补足钙质。

  1 栽在“小事”上面,冤不冤枉?

  当前,在干部队伍当中存在这么一些人,一方面觉得纪检监察机关应该去盯着“大老虎”,只要不贪不腐,犯点“小错误”没有必要深究;另一方面觉得,栽在“小事”上面,只是自己运气不好,撞在了枪口上。

  近期,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玉清因不如实申报个人有关事项,被依法罢免县长职务;辽宁省鞍山市地税局原局长、党组书记郑成安也因瞒报配偶移居国外而丢了官职。

  消息传开之后,坊间议论不断。有人为相关部门的严格执纪叫好,亦有人为涉事官员喊冤:仅仅瞒报一件“个人事项”,至于端了整顶乌纱帽吗?过去多少次“既往不咎”,这次是否“小题大做”?

  关于领导干部汇报“个人事项”,中央早有明确规定并多次强调,为的就是要让规矩更严更实。既然当了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就不只是“个人的事”。“小节”不拘,难保没有大的“后患”。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瞒报漏报便丢了官帽,并非是“小题大做”,更何况对不如实申报、瞒报等情形也早有纪律规定,当然要依纪依规处理。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2014年1月27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店镇5名官员各收受他人1只羊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仔细算来,5只羊价值4187元,平均一只羊价值837元,看似小事一桩,“不足挂齿”。

  今年2月,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通报了一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2014年1月15日,该区粮食局购销公司乌石分公司以单位按惯例安排老同志聚餐为名,宴请本单位退休老同志、区粮食局和区粮食购销公司相关人员,部分人员在聚餐后进行扑克牌“诈鸡”赌博。区纪委责成相关单位分别对所属8名违纪违法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聚餐共13人参加,花费1336元,人均仅百余元。

  在案件调查阶段,被调查人辩解:“公司请退休职工吃顿饭是每年的‘惯例’,虽然喊了其他人员,但消费也并不多。”似乎感到被调查处理有点冤。

  心态决定状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把禁令当做耳旁风,折射出部分党员干部漠视纪律的麻木心态。殊不知一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没了原则、丧失底线,就会从看似点滴的小细节中迷失了方向。提出“要抓早抓小,触犯了纪律就要及时处理”的要求,正是有鉴于此。

  因为收受一只羊或是人均百余元的公款吃喝而被处分,这些党员干部一点也不冤枉。“严是爱,宽是害”,一味地抓大放小只会让更多人产生侥幸心理,在贪腐路上走远。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一发现苗头问题就及时“拉警报”,一碰纪律红线就马上“踩刹车”,防止党员干部由小错酿成大错,由违纪演变成犯罪,这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

  2 “螺丝”越拧越紧,过没过头?

  有的人认为,反腐败只是“一阵风”、摆摆姿态。还有的人说纠“四风”反腐败已经差不多了,再进行下去就过头了!对这些混淆视听的观点和杂音必须坚决予以反对。

  近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2015年2月份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从数据来看,查处问题总数、处理人数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较1月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违规公款吃喝不降反升,2月较1月上升了29.89%。这与春节假期不无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部分党员干部依然我行我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当前,“四风”问题在面上有所收敛,但不良作风积习甚深,树倒根在,防反弹、防回潮任务依然艰巨。

  希望纪律“螺丝”可以松一松的人,其实大都是被“紧箍”勒得太紧的人,出现不适应症状的人。这些人当然希望正风反腐“一阵风”。

  从更深的层次去看,腐败问题与“四风”问题一样具有顽固性,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一篙松劲”,越往深处走面对的困难越大,越是胶着状态越要持续加压发力。“老虎”、“苍蝇”们也很聪明,往往会耍“现在打枪,暂且低头”等各种花招,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所以,必须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让那些想搞腐败的人断了念头、搞了腐败的人付出代价。

  近两年来,处于结构调整期的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增长指标数字降低。于是便有人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与反腐败力度加大扯在一起,认为反腐有点过,拖累了经济发展。这种观点或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了解,或是对反腐严峻复杂形势认识不深刻,抑或是别有用心。

  确实,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面临优化升级,经济结构需要深度调整,出现结构调整阵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但这只是我们需要正确面对的一种新常态。

  中央纪委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学强认为,一些地方经济下滑的背后,是畸形消费带来的虚假繁荣的消失,楼堂馆所等享乐项目的下马,“跑部钱进”等非正常资金渠道的堵塞,所谓的经济下滑实际上是泡沫经济的“缩水”。

  在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代表们谈到江西省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全线飘红,党风廉政建设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也取得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这足以表明中央对“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错误论调有着清醒认识。

  3 干事又得不出事,作不作为?

  “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

  “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两次提及“为官不为”。

  在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指出,随着反腐力度加大,有的干部礼不收了、饭不吃了、红包不收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该协调的也不协调了,以所谓表面“干净”掩盖实质“不为”;有的干部认为改革有风险,干事难免出错,不干事才不会出事,害怕主动作为“摊上事”,从而产生了懒政心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

  中国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表示,过去,一些干部无利不起早,没利不当官;如今,他们对“新底线”、“新规矩”表现出不适应,大谈所谓“为官不易”,“这其实是在撒娇”。现实中这种状况确实不罕见。一些官员眼看制度笼子越织越密、作风管束越来越严、违规成本越来越高,索性满地打滚、为官不为,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

  严以律己、克己奉公,本来就该是党员干部的常态,如果在规矩的制约下不能公款挥霍、吃请送礼、吃拿卡要,就感到“生活不滋润”、“为官不易”,便“无利不起早”、“为官不为”,从根子上说是封建的“官特权”在作怪。再者,所谓的“多作为则多出错”其实是偷换概念,正确表述应是“多乱作为则多出错”,更准确地说,“乱作为”本身就是错。

  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再次重申:既要惩治乱作为,也要反对不作为,庸政懒政是不允许的。“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不办事,这是为官不为啊,必须严肃追责”。

  为官不为怎么破?政府工作报告开出了两张“药方”:一是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二是加强监督问责,“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也建议,破解为官不为首先是惩治,但关键还是要激励“为官有为”,各级政府要科学选人用人,为想干事、敢干事的党员干部提供发挥空间,甚至可以给予他们一些不违背原则的试错机会。

  在新常态下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中央新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已经出台,地方政府对于官员的政绩考核导向与指标也出现了实质性变化;一些地方还专门出台了为官不为问责办法,如辽宁,2014年11月就制定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对领导干部8种不作为、7种不担当情形进行追责。公开披露的信息也显示,全国已有数千名为官不为干部受到严肃处理。(徐文文 徐辉)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