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2-16 08:00 | 来源:新华网 2008-07-17 15:01:30 | 查看:2256次
图为:袁娇娥每天都要搀扶着弟弟出门散步 记者叶茂林摄
图为:回首往事,袁娇娥泪如雨下
楚天都市报消息(记者王功尚 实习生欧阳荣光 邹诗玥)在硚口区六角亭街民意社区,只要一提起袁娇娥,知道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用半辈子的幸福无怨无悔地照顾残疾弟弟,天底下很难找到像她这样的好姐姐了!”
一次工伤事故将生活带入噩梦
今年65岁的袁娇娥出生在黄陂六指镇,弟弟袁冬华小她5岁。那时,父母都在当地务农。
袁冬华小时候发了一场严重的高烧,损害了神经系统,后来逐渐丧失了说话能力。1954年大水过后,父亲留在黄陂务农,母亲则带着姐弟俩到汉口,以拾荒为生。1968年5月,袁娇娥在汉口和一当地男子成婚,翌年生下了大儿子。那一年,袁冬华也找了一位半哑姑娘结婚。姐弟俩当时都在汉阳可锻厂工作,两家人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也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1970年,袁娇娥和袁冬华的妻子都有了身孕。8月5日下午两点,正是车间工人在挥汗如雨的时候,袁冬华照常在使劲儿翻砂。没想到头顶上一块两米长回炉重炼的废铁突然断裂,并掉落下来,砸中袁冬华的背部。
在随后的16个小时里,袁冬华经历了5次痛苦的手术。等他醒来,胸部以下再也没有一丝知觉。命虽然保住了,但由于脊椎已经断裂成3截,他的下半身将瘫痪,连大小便都会有困难。当时袁冬华才22岁,他和27岁的姐姐袁娇娥都不会想到,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这次事故将怎样改变他们的生活。
以医院为家的艰难5年
袁冬华因工受伤,让两个家庭一下子乱了套。伤后的袁冬华不能动弹,每天都要吃药,洗澡、睡觉、吃饭,甚至大小便都得有人来照顾。谁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照顾他?
从受伤的第一天开始,怀孕的袁娇娥就和厂里派来的几名职工一起,日夜在医院里照顾袁冬华。不久,袁冬华的妻子生下了女儿。到了年底,妻子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生活,提出分手并离开了他。也是在年底,袁娇娥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从此,袁娇娥一边照顾伤后的弟弟,一边还要照顾两个幼子和年近七旬的老母。那些日子,袁冬华的身体状况和情绪都不稳定,袁娇娥的生活更是一团乱麻。这种生活让袁娇娥几乎没有精力顾及家庭。后来,她的丈夫也无法容忍这种状态,不断责骂她,要她多花些精神在老公身上。袁娇娥最终发现两边不能兼顾,于是带着两个孩子和母亲离开了家,搬进弟弟所在的医院,从此与丈夫彻底分开了。这一年,她才27岁。
多年以后,袁娇娥依然对那段“奇特”的医院生活记忆犹新:弟弟痛苦地躺在病床上,随时需要她来照料。病床旁边放了一张靠背椅和一条长凳,她和老母亲及两个儿子就在这里“睡觉”。袁娇娥每天还要帮医院的卫生院扫地、冲厕所、打开水,只有这样,她才能多弄到一点开水,好给弟弟擦身。回首往事,那段生活已经不能用“累”和“苦”来形容。现在,就连袁娇娥自己也无法想象,那段生活到底是怎么撑过来的。
袁娇娥一家在医院长凳上一“睡”就是整整5年。然后,他们搬进了汉阳可锻厂医务室旁边的小偏房,在这儿又住了3年。1978年,他们终于搬进了现在的房子——一套33.5平方米的一室一厅。
38年中的“平常一天”
漫长的38年,13000多个日日夜夜,袁娇娥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生活的中心就是弟弟袁冬华。
在1978年搬回家之前,袁娇娥和母亲、弟弟、孩子住在医院里,劳累、混乱和绝望感深深地困扰着她。搬回家后,生活才算渐渐“规律”起来。
现在,袁娇娥每天的生活都有条不紊:清晨6点多,她就要侍候弟弟起床,弟弟穿衣服时,她去打水,照顾他洗脸、漱口。然后就要给他熬中药,因为瘫痪之后下半身没有知觉,如果不吃中药,弟弟就不能正常排便,两条本来肌肉萎缩、瘦骨嶙峋的腿就会浮肿起来。弟弟服药完毕,袁娇娥便去做早餐。
吃完早饭,袁娇娥会把双杖递给弟弟,然后搀扶他到外面坐下。她就去买菜。准备好中午的药和饭菜,照顾弟弟吃完后,还要照顾他午睡,或者扶她在小区内散步,一圈下来,她会累得气喘吁吁。
最让袁娇娥感到尴尬的,是晚饭后那段时间,因为她要帮助弟弟大便,还要照顾他洗澡。袁冬华下半身没有知觉,每次大便,袁娇娥都要在房间里给他摆上一个盆子,然后将双杖给他,并扶他蹲下。事后,袁娇娥还要将盆子倒掉,并冲洗干净。受伤之初,厂里共派了12个工人和袁娇娥一起照顾袁冬华,很快,这12个人都不愿做了,就是因为一个“脏”字。只有袁娇娥一直坚持着。
晚上,袁娇娥还要照顾袁冬华洗澡。袁娇娥把水烧好,倒进大木盆,扶着弟弟在木盆边坐下,弟弟双手还能活动,很多时候可以自己脱衣擦身,但总有不便的时候,袁娇娥就必须亲手帮弟弟擦洗。袁娇娥说:“开始的时候我感到不好意思,毕竟男女有别,但后来照顾久了,这种尴尬的感觉也就没有了。”
我搭进了一辈子但从来不后悔!
头发花白,脸庞黝黑。现在看到袁娇娥,你不会相信她才65岁,生活给她留下了太过沉重的印记。袁娇娥脸上尽是沧桑,而弟弟袁冬华坐在墙边,不停用手语向姐姐“说”着什么。午后阳光下的姐弟俩,是一幅视觉冲击很强的画面。
久病床前无孝子,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袁娇娥忍受失去家庭、失去美好生活,甚至失去一生幸福的苦楚,在38年的漫长岁月里对弟弟不离不弃?她就从来没有埋怨或后悔过?袁娇娥坦言:“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埋怨几句,但一想到弟弟这么不幸,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
袁娇娥觉得,弟弟只有自己一个亲人,也只有自己才能好好照顾他。她坚定地说:“为了照顾他,我确实搭进了一辈子,但从来不后悔!”
袁娇娥疲惫而坚定的身影总是浮现在记者脑海,铿锵有力的话语更是似乎回荡在周围,如同金石掷地,回声直飞天际。那一刻,晚霞似乎格外灿烂。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