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大爷引发热议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图)

发布时间:2016-04-10 21:32 | 来源:南湖晚报 2013-01-03 14:07 | 查看:5388次

图片来自“@摩尔陈大卫”的微博

  自晚报2012年12月30日、31日连续报道乞讨大爷扔饭碗扶摔倒老太的消息后,《解放日报》、《南方日报》、《扬子晚报》、《华西都市报》、安徽卫视、凤凰网等各大媒体接连转发,嘉兴乞讨大爷扶人的相关微博被转发无数次,引发了全国一场关于社会信用的深刻讨论。

  同时,乞讨大爷的生存现状依旧牵动着网友们的心,有网友留言,想请大爷吃碗面,暖暖身子。为此,记者再次来到事发地,寻找乞讨大爷。

  各大媒体热议

  @陕西身边事:人性之美!

  @郑州晚报:2012看温暖!

  @南方日报:乞讨大爷扔饭碗扶摔倒老太,让冬天很温暖!

  @都市快报:老大爷,你让冬天很温暖!

  @财经网:乞讨大爷扔饭碗扶摔倒老太,让冬天显得很温暖!

  这两天,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发相关报道,引发了关于社会信用、如何对待乞讨者等多方面的讨论。

  以前,街头的乞讨者被视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大家多少会伸手相助。然而,近几年来,随着乞讨者变得“职业化”,一些不法分子伪装成乞讨者,将乞讨作为赚钱手段,骗取同情心。

  在各种传言的渲染下,不少人对乞讨者从最初的同情转变为怀疑。晚报官方微博进行了一项题为“你会给乞讨者一点救助吗?”的微调查,57%的网友直接表示不会救助乞讨者,部分网友表示看情况,遇到年迈、残疾者多少会给点钱,而遇上唱歌、拉二胡的乞讨者,一般不给。

  针对这一现象,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沈黎指出,公众不敢相信乞丐、不敢去扶跌倒的老太太,其根源在于社会信任的缺失。然而,作为社会资本的社会信任,它不单单是个人的无形资产,恰恰是社会的凝固剂,社会信任是和谐社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沈黎强调,面对乞丐老人扶人的争议,社会需要进行集体性反思,建立社会信任,增进不同人群间的对话,通过不同的形式,使公众走进多元世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接纳不同的群体。

  嘉兴学院商学院张建华副教授建议,针对社会上年老的、丧失劳动力的乞讨者,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救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网友牵挂大爷

  @茉莉de左岸:我要找到老大爷,请他吃面条!

  @嘉兴南湖公安:借微博表个态,如果碰上这样的事,蜀黍一定也上去扶!

  @安广禄:愿心地善良的乞讨大爷能彻底扔掉手中的讨饭碗,过上衣食不愁的幸福生活。

  昨天下午1点,《Vista看天下》杂志官方微博转发了相关微博,不到7个小时,转发量突破800余条,几百名微博网友参与评论。

  在深刻反思、热烈讨论的同时,大爷的情况令网友牵挂,大家担心大爷在帮助了别人之后,依然在受冻挨饿,因为脱去正能量的外衣后,他依旧只是一名年迈的乞讨者。

  “找到老大爷了吗?我想请他吃碗面。”昨天晚上,来自桐乡的网友“@茉莉de左岸”通过微博私信联系晚报,她说现在这么冷了,大爷一定在外面挨冻,她想请乞讨大爷热热身子,体会社会的温暖。

  “@茉莉de左岸”告诉记者,前几天看到晚报报道后,她感到很惭愧,因为自己似乎没有勇气直接去扶那个摔倒的老太,“老大爷做了平常人应该做的但是不敢做的事情。”她叮嘱记者,如果找到老人,一定要告诉她,她要实现心愿,请大爷吃碗面条。

  记者找乞讨大爷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乞讨大爷扶摔倒老太的事发地,希望能够找到大爷。

  事发地位于亚厦路小朱师傅的面馆前。昨天下午,小朱的母亲在看店,小朱则装货去了。

  一提起老太摔倒的事情,小朱的母亲说:“老太太是突然摔倒的,也不知怎么的,后来听见有人在喊,那个乞讨老人和我儿子,还有那个陈先生(网友“@摩尔陈大卫”),都去扶了,能帮还是要帮一把的。”她说,等老太走后,乞讨大爷才离开。大爷穿得较破烂,小朱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元钱。这几天,乞讨大爷没再出现。

  亚厦路上沿街的店铺不少,记者走访了好多家店铺,大多数店主说,看了晚报报道后才知道乞讨大爷扶人一事,大爷的故事让人感动,但是他们没见过这个乞讨大爷。

  一家足浴店的老板娘说,她好像见过乞讨大爷,“确实有个老头,头发花白,个子不高,手里拿了个白色的饭碗,前几天来店里乞讨过,不过这两天没有来过。”

  正能量的乞讨大爷,你到底在哪里?如果你看到了这位乞讨大爷,请@南湖晚报或拨打82828110,与我们取得联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