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的新实践

发布时间:2016-03-08 17:10 | 来源:光明日报 2016-02-29 01版 | 查看:628次

——2015年政协工作回眸

  “协商民主有新加强,民主监督有新举措,制度建设有新进展,增进团结有新作为,履职能力有新提高。”刚刚过去的2015年,全国政协按照年初提出的总体工作要求,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推进工作创新,紧扣改革发展稳定建言献策,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引导政协委员提高素质和能力,广泛凝聚力量,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聚焦一件大事:“十三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启动在即。我国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幕逐渐拉开。

  为民建言、为国筹谋,既是大情怀,更需大智慧。全国政协放眼全局,着眼前瞻,落脚在可操作。

  2015年,全国政协召开了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其中一次主题就是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建言献策。会上,常委和委员们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这次会议是常委和委员们智慧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将全国政协办公厅及各专门委员会组织的多项视察调研活动串成一串光彩熠熠的珍珠——全国政协特邀常委视察团就“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情况”开展视察,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就“加快推进川藏大通道建设”进行考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围绕“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深入调研,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关问题”专题调研……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中,公共服务、脱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卫生、人口等规划内容,件件谋划深远。回顾全国政协2015年的履职成果,这些内容均有涉及,为中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人民政协的智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完善一个平台:双周协商座谈会

  2015年,“1420”协商议政新格局次第展开,双周协商座谈会留下更加厚重的印迹。

  这一年,隔周一次的协商座谈会为数百名委员提供了发言机会,继续在盘活资源、增进共识等方面发挥作用。与往年不同的是,参加会议的一些委员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年初,全国政协首次发出《关于政协全国委员会2015年双周协商座谈会有关事宜致委员的一封信》,提出根据全年双周协商座谈会安排,由全体委员根据工作领域和专长,自愿选择主题深入调研,提交发言材料,再由组织者综合选择。

  如此一来,委员与选题的契合度进一步提高,协商质量得到更有力保证。

  全国政协常委李崴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脱颖而出”的。在以“转基因农产品的机遇与风险”为主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他说:“如果我们坚持不研究、不应用,当我国的转基因技术落后于世界几十年时,我们将在技术上和产品上都依赖于别国。”语气之间透露出他对转基因式微的焦虑,也反映出他在这个领域耕耘的深度。

  制度创新不断推进,一个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平台,逐渐成为人民政协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阵地和品牌。

  对一个众望所归的协商平台而言,选好题与选对人一样重要。2015年,双周协商座谈会的选题更加密切关注群众切身利益。“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相关法律问题与对策”“转基因农产品的机遇与风险”“规范城管执法行为”等议题要么涉及公众普遍关心却推行效果不明显的领域,要么是利益冲突明显的重大问题。委员和相关方面的代表在交锋、争论中增进共识,协商的魅力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

  双周协商座谈会不断完善机制,为各方交流、碰撞提供最好的平台,搅动协商民主这池春水,推动改革破题前行。

    突出一大亮点:监督性调研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2015年,全国政协进一步探索和尝试破解民主监督之“难”。

  民主监督之“难”,难在找问题、挑毛病,难在情况不明、是非难断,难在作批评、找难堪,难在被监督方不乐意、不配合、不接受。

  怎么破?监督性调研!其实调研是全国政协的拿手本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侯建民说,监督性调研把政协、监督、调研、协商这几个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破解了这一难题,成为2015年政协工作的一大亮点。

  在实践中,监督性调研就像一根红线,把各方面串起来,共同面对问题、寻求共识、寻找解决方案。

  2014年12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等部委针对建筑业特点推出的带有突破性的政策,对保障建筑工人权益意义深远。一年来落实得怎么样?2015年12月,全国政协社法委组织委员就此开展监督性调研,并邀请了四部委有关同志参加。

  事实证明,邀请部委同志共同调研非常有成效。这个文件涉及多个部门,落实难度很大。在调研中,部委同志对情况更熟悉,对地方工作进行了有力指导,同时,各部门在共同调研中进一步沟通,探索协调协同机制,促进了问题解决。

  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充分表达意见,共同探讨方案,监督性调研对提高政府执行力产生了切实的推动作用。

  “开展具有监督性的履职活动,如实反映情况,坦率提出批评和建设性意见,促进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加强。”按照年初的部署,全国政协这一年组织的十多项监督性调研覆盖了大半个中国,涉及加强科研经费使用有效管理、沙漠污染治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环卫工人合法权益保障等问题,30多个有关部委和单位参与其中,推动了一大批问题的解决。(本报记者 周洪双)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