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岁抗战老兵:和牺牲战友相比我不值一提(图)

发布时间:2015-12-19 12:39 | 来源:腾讯新闻 2010年08月13日05:02 | 查看:1089次

110岁的抗战老兵:和牺牲战友相比我不值一提

  他是迄今国内已知最年长的抗战老兵——110岁,被誉为“抗战活化石”。因为66年前的那场滇西抗战,他跌宕起伏的百年人生成为一个传奇……

  今年5月11日,也就是66年前中国远征军向怒江以西日军发起全线反攻的纪念日,我们在滇西重镇龙陵县城龙山镇一条简陋的巷道里找到了已满110岁的抗战老兵付心德的家。付心德目前是龙陵仅存的49名抗战老兵中年岁最大的。这天,龙陵城风和日丽,老人正躺在家门口的椅子上享受午后阳光。光影里的老人银丝挂满脸庞,谈吐清晰,只是听力稍有不顺,而微微颤抖的双手让人深感岁月的沧桑。

  66年前的5月11日,44岁的付心德作为中国远征军71军第二野战医院少校医务主任,正在位于施甸太平的野战医院转运伤员。付心德是河南襄城人。家里有5兄弟,他排行老二,父母亲都是庄稼人。1927年,他当了兵并在当地基督教教会办的传教医院学习系统的西医医术。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先后参加了上海“8·13”之战、南京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1943年随军入滇。1944年7月4日,付心德随部队开赴龙陵前线战地医院。

  血战龙陵

  在付心德经历的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是龙陵争夺战,也是滇西反攻战中规模最大的要塞争夺战。龙陵因地处滇缅公路咽喉,因此成为中日双方交战的核心地区,在长达4个多月的战斗中,中国远征军先后投入10万以上兵力,经过3次拉锯争夺,共毙敌10640人,而远征军伤亡官兵则达到28384人。

  “死的人太多了”,付心德老人沉浸在回忆中。作为一名历经多次战役的战地医官,见过的战争场面已是无数,但对龙陵争夺战的悲烈,老人还是感慨万千。“那些英勇牺牲的远征军啊,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英勇事迹呢。和他们比起来,我不值一提”。他给我们讲起他所知道的那些英勇的远征军将士。

  在攻打勐岭坡前,前线不断有伤员被转运到野战医院,付心德印象极为深刻的是87师260团9连的一个中士班长,叫李桂。李桂是昆明官渡人,部队驻昆明时投军,为二等兵。当时20出头的李桂身高体健,喜好射击。1944年6月6日,部队首攻龙陵大坝之敌,李桂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在攻击5255高地时,李桂不幸头部受伤,双目失明,把他送到野战医院时,有人劝他回家养伤,他愤而回答:“我虽双目失明,但心不死,日军的鬼影常常在脑子晃动,我恨不能捉而杀之。如今日军不退,抱恨苍天,回家又有什么作为!”他数次自离医院摸上阵地,都被战友们找回。“有这样的英勇壮士,我们一定能打败日本鬼子!”付心德激动地说。

  在勐岭坡战斗中,付心德带领着3位医生,4位护士和1个担架排,在战场前沿负责抢救伤员掩埋尸首。“死伤的人像滚豆子一样倒下,鲜血染红了整个战场,可以说,一寸土地一寸血……”付心德声音放得很大地说。和付心德私交甚密的827师261团上尉连长高介军,是山东蒲台人,英勇善战,曾多次受到嘉奖。1944年7月,部队二战龙陵转进黄草坝时,他已是积劳成疾,因长期营养不足,导致严重的胃病。但他仍带病率士兵40多人,在风吹坡垭口阵地与敌人周旋了10多天。高连长饮食不进,人瘦得不成样子,又值龙陵雨季大雨滂沱,但他从不后退。7月13日在攻击勐岭坡时,他们担任主攻,他身先士卒,在3小时内将勐岭坡完全占领。次日早晨,敌军以八九十名兵力反攻,高介军率全连所剩无几的官兵,与敌拼杀三四个小时。敌势虽猛,仍未得逞。后来敌又增援,高介军连长率仅存的五六名战士与敌战斗,与冲上来的日军展开肉搏撕杀,殒命疆场。

  “他牺牲的时候才30岁。”付心德老人说。付心德带领救护队在阵地收复后见到高介军和他的战友们时,只见阵地上尸横遍地,血肉狼藉。因为两军拼死肉搏,两军士兵相拥撕咬而死者有80多对,而高介军牺牲时嘴里还咬着一个日本兵的耳朵。老东坡因是龙陵县城的屏障,成为日军据守龙陵诸多据点之首。所以,敌我双方争夺异常激烈,此战历时35天,87师勇敢善战的官兵200名组成的敢死队与敌肉搏达20余次,歼敌1000多人,我军伤亡达2000多人,200名敢死队员到战斗结束时仅剩60多人,队长刘章祥,失去双腿后,仍坚持战斗,直到壮烈牺牲。

  “为了掩埋牺牲烈士的尸首,沿龙新河边的那些树都给砍光了。老乡们将自家门板拆了,给烈士送行。更多的战士则是在阵地上挖个坑集体掩埋,因为死的人太多,战斗又紧,实在没办法。”付心德在抢运战友尸体的过程中,也多次差点被敌人枪弹击中。

  在激战华坡时,战斗更为激烈。付心德记得有一个是87师261团第3营少校营长叫管甲东,他是江苏安县人。1944年9月13日,因新28师伤亡太大,管甲东奉命率领本营1000多名士兵,前往接替新28师华坡阵地。这时,敌人援军初到,于当晚10时向我华坡阵地猛烈攻击。第二天上午,敌又增援四五十人,企图最后一搏,在紧急关头,团长问:“有无必胜信心。”这时,虽然官兵伤亡将尽,但管甲东仍坚定的回答:“我如不死,阵地必在!”他对士兵说:“华坡就是我全体官兵的坟墓,我们要以必死的决心,与阵地共存亡!”战斗进行得激烈而残酷,全营官兵伤亡殆尽,管甲东用刺刀、手榴弹与敌浴血搏斗,壮烈殉国,终于保住了华坡阵地。

  “像这样的英勇故事在这场战役中太多了。而在整个滇西大反攻中,中国远征军付出了6.7万人的代价,共歼灭入侵日军2.1万人,取得了胜利。不容易啊!和平来得不容易啊!”付心德老人早已泪流满面。

  穿越百年

  1944年11月3日,龙陵光复。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付心德离开部队,解甲归田。同年,付心德比小他20岁的龙陵姑娘李竹芝结婚。婚后,他们育有六男一女。如今已是四世同堂。抗战后至今的60多年间,付心德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他一家人始终不离不弃。他用他的爱心和医德为很多乡亲免费治病,深得人心。乡里邻里皆亲切的唤他付医官,而他的本名很多人并不知晓。他至今坚持三不原则:不吃肉、不喝酒、不宴请,过着恬淡知足的田园生活。如今,每天早晨他还会去为老伴到街上买早点。老两口半个多世纪相儒以沫的故事在坊间传为美谈。

  回首这一个多世纪的岁月历程,虽然遭遇了许多苦难,但付心德老人却始终不言苦。他说,人生就是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过程,很正常。

  解放后,和众多抗战老兵的遭遇一样,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付心德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他被打成反革命,敌特分子被劳教、下放,最终完全失去工作。最让付心德老人感到内疚的是,因为他的特殊经历,孩子们在那个极左时代都受到了牵连,就业、婚姻、生活都受到了极大影响。在7个儿女中,除老六读到了高中,当了兵,工作稍好外,其他的人都只读了小学就辍学了。1958年出生的四姑娘付政琴说,就是受不了被歧视的眼光,到学校去简直就是一种折磨。说起那些年家里所遭受的苦难,付政琴告诉我们,1969年近70岁的付心德被下放到他曾经打击日本鬼子的松山长岭岗劳动,心情实在难以描述。而母亲刚生下老七,就因长期营养不良而造成全身瘫痪,致使老七不得不送了人,后因几个兄弟姊妹的坚持,老七才最终和家人团聚。当年才5岁的老六付先荣说,当时哥哥姐姐抬着母亲从龙陵城到长岭岗去找父亲,贫困交加的一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即使这样付心德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他告诉家人,这算什么苦,比起和日本人打仗那会,这点苦算什么?付心德经常给孩子们讲当年抗战时的困苦和艰难,更多的是讲当年远征军将士的英勇杀敌。“参加松山、龙陵打仗那阵,感觉到经常是饿着肚子熬过来的。战士们干粮袋里有点米也是掺着谷粒、沙子的陈米,有时饿不住了,煮都等不得,倒点出来泡上水就吃。天天爬山,鞋子供应不上,常是1月发给1斤火麻,发给一点破烂布条,自己动手打草鞋穿。当这点都保证不了的时候,就自己找来包谷壳打草鞋穿。但包谷壳草鞋根本不牢,才穿几下就烂完了。”正因为经历过这么一段非人的艰苦,尽管他现在的生活仍然清贫,但他已非常满足。他说,面对那些早已逝去的英灵,我还活着,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如今,一切都成为过去。当年瘫痪的老伴5年后奇迹般的恢复正常,至今儿女们都不知道付心德究竟用什么药治好了老伴的病。现在每月他享受着城市低保金和百岁老人补贴共225元。他说,人活一辈子不容易,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爱国。现在这个社会好,国家强大了,和平更重要了。(周向东 杨 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