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24 15:2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5年11月23日 第413期 | 查看:2107次
七旬信义老人变卖家产 5年替亡子还清330万元巨额债务
77岁的杜长胜是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梁集镇梁集村村民。2010年,杜长胜的大儿子、大儿媳先后遭遇意外事故身亡,身后留下330多万元债务。老人卖房、卖厂,甚至将事故赔偿金和拆迁补偿款都用来还债,用近5年时间替儿子儿媳还清了债务。“替子还债不是应该的吗?下一步,我想把孙子教育好,他父母离去的早,我要教会他做好人。诚实守信是做人起码的标准。”杜长胜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15年10月13日,杜长胜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15年6月,杜长胜荣登“中国好人榜”。
“替子还债不是应该的吗?我还能到北京来领奖,真是没想到。要是把利息都能还给人家,那是最好不过了,但现在我年纪大了,还不上利息了,我心里总是觉得愧疚。下一步,我想把孙子教育好,他父母离去的早,我要教会他做好人。诚实守信是做人起码的标准。”杜长胜这样说。
2015年10月13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授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梁集镇梁集村村民杜长胜当选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10月15日下午,载誉返徐的杜长胜老人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想过能获得这个荣誉。
杜长胜老人在“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现场。
故事还要从2010年说起,2010年杜长胜的大儿子、大儿媳先后遭遇意外事故身亡,身后留下330多万债务。老人承诺:“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些账还了!”为了尽快还清债务,老人卖房、卖厂,甚至事故赔偿金和拆迁补偿款都用来还债,只要家中有钱从不让钱在自己手上过夜,立刻还到债权人手中。如今,330多万元的债务已经还清。
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杜长胜。
儿子留下的账,我老头子都认
杜常胜是土生土长的徐州市睢宁县梁集镇梁集村乔庄组人,干了一辈子的加工挂面生意,因为为人诚信,生意一直做的不错。“做人要有诚信”是老杜一辈子的生意经,诚信经营,童叟无欺,从不坑蒙拐骗、从不躲账赖账,在当地口碑很好,提起他,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一句“诚信”、“硬气”!就是这么一位一辈子信守诚信的人,在古稀之年因一场车祸,再次被推到诚信的风口浪尖上。 杜长胜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杜存平中学毕业后就跟着他做生意,先是做水泥预制板,后开办起了挂面厂,因为质量好、信誉好,生意越做越大,又投资建起了永恒面粉厂。
然而,新面粉厂启动建设9个月后,也就是在2010年10月23日,杜存平因为意外交通事故去世。不幸的事情在几个月后再度发生,2011年7月28日,杜存平的媳妇朱艳丽在县城又遇车祸身亡,当时面粉厂仅正式投产10多天,尚有330万元的债务。
失去儿子儿媳,杜长胜老两口悲痛欲绝。
儿媳朱艳丽去世后,找杜长胜打听还钱的人陆续来了。面对330多万元的巨款,杜长胜一下子懵了。“我怎么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自己年龄大了,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这些年对于他们的事情,我根本不过问。”杜长胜说,那时,自己真想一死了之,但看着大儿子和儿媳妇留下的两个尚未成年的孙子、孙女,想着一直讲诚信的儿子、媳妇,他还是强忍着悲伤坚持了下来。
这时候,有人劝杜长胜,“钱是你儿子借的不假,但人都已经不在了,你个老头子认什么账啊!再说了,你也还不起啊,还有你都70多岁的人了,拖拖就过去了,谁会为难你这样的老人?到法院也会照顾你的。”有人给他支招。也有人说:“现在借钱跑路的人多了,人死账烂,还什么啊?”
杜长胜也曾动摇过,330万毕竟不是一个小数字啊,自己又这么大了,能活几天,还挣那口气干什么?可看到债主那急切甚至有些绝望的眼神,他心软了:“借钱给儿子的人都是我们的恩人啊,他们的钱也是一个一个的血汗钱,哪能就这样坑了人家。”“人活一辈子,钱算个什么,儿子不在了,不能给他留骂名。”杜长胜坚定了还钱的信心。
接下来,杜长胜做了一件令大家意外的事情。所有向他打听过还钱事情的人,他都一一给他们打电话通知,“来吧,拿着借条来,我儿子不在了,账我老头子认了,我给你们重新打借条。”
杜长胜老人手中的账本清楚地记录着每一笔债务。
在梁集镇开酒店的姜兆庆就是其中一个接到电话的。“说实话,有些意外,老人家能承担这些。”姜兆庆说,他当时借给杜存平8万元。消息传开了,拿着借条的人都来了,杜长胜都重新给打上借条,签上自己的名字。“请大家放心,我就是砸锅卖铁,卖血卖肾也会还大家钱的。”在这期间,有一户债权人之前借给杜长胜大儿媳妇一万元钱,但没有欠条,杜长胜也只是听儿媳妇随口说过一句。“当对方提起此事时,我二话没说,当场承认。”杜长胜说,还有一户因为卖变压器而产生了十几万元的债务,尽管没有欠条,但他也认了。
杜辉借给了老人儿子12万,出了事之后,杜辉整个人都蒙了:“12万啊,要是没人认,可是血本无归啊。”心情一直忐忑不安的杜辉接到老人打来的电话,如同在梦中一样,他说:“我做梦都没想到这钱还能要回来!”
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把儿子的债还了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儿子死亡后,其父母是法定遗产继承人,如果需要偿还债务的话,需要先剥离一部分老人的赡养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用,剩余财产用来偿还债务。
对杜长胜来说,儿子儿媳留下的厂房、住房、流动资金,都是遗产,在支付赡养费、抚养费后,应该用来还债。大儿媳妇的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拆迁补偿款属于老人的自有财产,都可以不用于偿还债务。这个时候,杜长胜已经分不清哪个是儿子的,哪个是自己的了,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砸锅卖铁还钱,不能让儿子、儿媳死后背骂名,更不让孙子在村里抬不起头,哪里还能考虑到自己。
杜长胜手指的方向便是已经变卖的面粉厂。
2013年初,杜长胜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二儿子一家正在创业,手头也欠下不少钱,但支持他还债。其他人均没有异议,杜长胜决定“砸锅卖铁还债”。
为了尽快还清债务,杜长胜开始了一次次地奔走。工厂以160万元的低价变卖,城区的一套住房卖了35万元,大儿媳妇的死亡赔偿金32万元,自家拆迁补偿款80万元,以及手中的流动资金,还有老两口多年的私房钱也都拿了出来,全部用来还债。
2013年5月,村民杜辉分三次拿到了借给杜长胜儿子的12万钱,在梁集镇开酒店的姜兆庆也领到杜长胜还的8万元。到2013年底,330万元债务大多还清。
再苦再累,也要让孙子挺起腰杆
债务是一座大山,压在杜长胜的身上。起初,他尝试着把投产不久的面粉厂运转起来。“如果一旦停了,原有的一些原料将要受损,机器也要受损,厂房同样要受损,这样面粉厂就更不值钱了!”杜长胜说,为了让面粉厂正常运转,他流着泪拼着命地干,装车、送货、卸货、跑销路。杜老汉当时已经74岁,干的全是重体力装卸活,50斤的面粉袋,每人一天要扛下近200袋。
“那段时间,他瘦得连路都走不动了,还得硬挺着干活。”杜长胜的老伴说起此事,也是泪流不止。“不忙不行,不忙哪来的钱还账!”杜长胜说,这样艰难的日子,直到面粉厂、机器等以低价出售出去后,债务还清了,才算结束。
杜长胜老人在田中劳作。
为了还债,省吃俭用是杜长胜生活的唯一标准。梁集村头一处简陋的板房,是老人现在的住所。身上一件黑色的棉服已经破旧不堪,伴随了老人数个严冬。煎饼、盐豆,基本是老人夫妻俩每顿的伙食。曾经温暖的家,变成了现在的板房,个中心酸谁人知!但杜长胜不后悔,在他看来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家没了不要紧,但良心不能丢。
“再怎么困难,我们都咬牙挺过来了。账还清了,我们心里踏实了,死去的儿子、媳妇也不会落下骂名,孙子也能挺直腰杆做人了!”杜长胜老人用手抹了一把泪,伤感中带着几分自豪。因突遭变故而辍学在家的孙子、孙女,也在他的带领下渐渐地走出了迷茫。
感觉亏欠的是,没给他们付利息
2013年底,330万元债务大多还清,可杜老汉还欠着20多万的利息钱。可是,让老汉感动的是,众多领到还款的债主,都主动表示不再要任何利息。
“我不是不想还利息,主要是我已经没有力量来还了,没办法承担。”杜长胜一脸愧疚的对债主说,“谁的钱都是流汗赚来的,都不容易。可惜我真的老了,干不动了,等孙子长大了,再报答你们吧。”
如今,老两口住在距离从前的工厂不远处的简易板房内,日子非常清苦。
让老杜想不到的是,没有一个人要利息。大儿子杜存平在借钱时,许诺给对方一分的利息,但还债那一天却没有人再提起。“都是邻居,他们家也不容易,只要能把本钱拿回来就行。看到白发苍苍的杜大爷,起早贪黑的赚钱还给我们,谁还忍心提利息的事,那样,我们还是人吗?”村民杜鹃说。梁集村村民姜兆庆也说:“老人确实不容易,当时有不少人认为,欠的钱是没指望了,但结果都还了。人死账没烂,就凭老人的这份诚信和信义,我也不能再要利息了。”
一句“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些账还了”的承诺,见证了杜长胜老人身上宝贵的诚信品质。杜长胜老人古稀之年为子还债的事迹经央视、凤凰卫视、人民网、扬子晚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后,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点亮了人们心灵深处最圣洁的诚信之光,为后人写下了活的传奇,树立了光耀古今的丰碑。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诚信”二字,这之中包含了多少艰难苦涩。“人得要有诚信”,老人的话句句砸在心窝上!强忍失去儿子儿媳的悲痛,独自扛起巨额债务,为的是履行自己一生做人的承诺!面对这位老人,我们肃然起敬!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