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防”的欧洲会牺牲自由换安全吗(4图)

发布时间:2015-11-23 08:44 | 来源:腾讯网 2015-11-15 第3344期 | 查看:761次

  巴黎恐袭已经过去一天,这场被法国总统奥朗德称之为“史无前例”的流血事件,会有怎样的后续反应,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目前还没有办法预知全貌。为了安全,人们是否会牺牲更多的自由?欧洲人对“开放社会”的理想前景是否会因此黯淡?最令人担心的结果是,恐怖袭击会让人心变得胆怯、冷漠、隔绝和分裂,这恐怕是欧洲人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短期内,巴黎的悲剧会凝聚人心

  灾难总是让人难过,从灾难中寻找积极的因素,则是人们抚平伤痛、获取力量的方式。很庆幸,尽管2015年11月13日对于巴黎来说是个黑暗的夜晚,但人们应对恐怖袭击的方式却让人看到黑夜中的亮色:无数勇敢的巴黎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起“开门运动”,向惊魂未定的同胞和外国游客伸出援手,哪怕这些人都是陌生人。袭击之后,许多市民还不顾后续袭击的危险,毅然上街自发献血。

  各国人民的支持,也是安抚人心的重要方式。不仅国家元首们纷纷站出来谴责恐怖袭击,表示与巴黎人民在一起,全世界各地的人民也都对事件表示了深切的哀悼,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巴黎人民的支持。

  最有实质意义的“凝聚人心”,来自于维也纳正在进行的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与会各方达成一致,决定促使叙利亚政府军和反对派停火,并让叙利亚问题实现政治解决。这是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最为认真的一次外交努力。如果方案成功实现,将为有效打击“伊斯兰国(ISIS)”铺平道路。

  欧盟理事会主席塔斯克对欧洲的团结做出了表态,承诺将“与恐怖主义威胁共同战斗,用尽一切需要的方法和决心”“今天我们和法国人民及法国政府站在一起,我们将站在欧洲这一层级之上做出各种努力,确保法国的安全。”“我们欧洲人将永远记得,11月13日给整个欧洲带来了伤痛。”

  法国总理瓦尔斯则在推特上表示了战斗到底的决心,“我们正处于一场战争之中,我们将采取不同寻常的手段,这场战争我们将取得胜利。”

  法国恐袭的第二天,巴黎人不顾危险毅然上街献血

法国恐袭的第二天,巴黎人不顾危险毅然上街献血

  但打赢这场反恐战争的前景也并不乐观

  6个月内能剿灭ISIS吗?

  “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让人很容易联想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在那次事件后,美军迅速出动,在短时间内就打了两场战争,并最终将基地组织的领袖拉登击毙。那么,这次巴黎袭击之后,法国人、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人会就此展开反击吗?从法国高层的表态来看,似乎已经箭在弦上,但剿灭ISIS的前景到底如何?袭击之后,知名英语问答社区Quora上面迅速有人询问,6个月内能消灭ISIS吗?所有的回答者都表示了不看好。

  不看好的理由充满洞见。即便美俄联手,出动地面部队清剿了ISIS的主力(这种可能性本身就不高),ISIS作为一种思想也很难彻底被消灭。这是因为,ISIS的意识形态是清教徒式的、一元的、伊斯兰教瓦哈比派的残暴变种,脱胎于贫困、缺乏教育、内战、种族仇恨、教派冲突和地域歧视,种子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了,加上中东地区非常年轻的人口结构,其生命力注定非常顽强。

  更重要的是,清剿ISIS也未必能缓解恐怖袭击

2004年马德里恐怖袭击的几位主谋,他们多数是在欧洲出生的

2004年马德里恐怖袭击的几位主谋,他们多数是在欧洲出生的

  这次巴黎恐袭与ISIS有重大牵连,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在发现一个袭击者身上有叙利亚护照,可能来自于叙利亚战场之后,人们很自然地就把焦点投向了宣称为此负责、盘踞于伊拉克和叙利亚的ISIS大本营。但很多人忽略了的是,还有一名恐怖分子是持有法国国籍并在法国出生。这表明,这起事件也很有可能是跟当年马德里、伦敦的恐怖袭击事件一样,是由本地出生的二代、三代移民发起的。事实上,这正是当前ISIS的特征,它无须严密的组织,凭着其散播的思想,存在于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的极端主义者就会把ISIS奉为精神上的“中央”,制作武器和制定计划,发起恐怖袭击。这些存在于本土甚至是本土出生的恐怖分子,是非常难以防范的,就算把ISIS本部给清剿了,这些人的危险程度也不会降低。

  相反,ISIS对法国的袭击却可能达到想要的目的

  很多人不理解的一点是,ISIS为什么要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他们难道就不怕遭来毁灭性的报复吗?

  恐怕,ISIS对此是真的不怕,而且确实有所算计。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安全研究教授Peter Neumann看来,“这不单是杀害他人,更是要制造政治效应。令我最担心的是,我们在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会见到两极化,极端分子互相挑动神经。”

  这对ISIS有什么好处?政治效应会让法国、乃至欧洲变得分裂,ISIS还可能刻意会把恐怖袭击和难民潮混淆起来,让持不同观点的人陷入无限的争论之中,这相比被团结起来对付,ISIS所面临的危险就要小很多。

  那么,欧洲国家为什么会因为恐怖袭击变得两极化?

  可以预见的是,法国和欧洲将全面右转

  欧洲人的理想——“不设防的欧洲”?

  长期以来,在现代欧洲人之中,左翼思想占据主流。这种思想政治上奉行自由主义、多元主义,强调公平、开放,宗教平等共处,崇尚环保。欧盟作为一个理想化的国家联盟尝试,承载着很多欧洲人的梦想。这些梦想包括边境开放,人员、资金、货物的自由往来,使用同一种货币等等。在欧盟融合的过程中,“自由”作为一种共通的价值被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在阿姆斯特丹条约规定的欧盟愿景——“自由、安全与司法区域”的三大梦想中,排行居首,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安全。

  然而,“自由”与“安全”是两种对立的价值观,一旦强调过度的开放和自由,危险便伴随而来。所以,欧洲的许多安全政策存在隐患,如很多公共交通工具缺乏安检、申根签证协议容易导致身份不明的人混入国境等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8月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往巴黎的“大力士”高铁上的惊魂事件——几位歹徒试图在列车上用AK47步枪大开杀戒,要不是几位美国士兵身手了得制止了这次屠杀,恐怕全世界对法国的哀悼要提早几个月进行。

“大力士”高铁上的枪击案,造成3人受伤

“大力士”高铁上的枪击案,造成3人受伤

  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认为,在安全问题上欧洲是“不设防”的,以至于ISIS的恐怖网络在欧盟各国间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相比之下,欧盟各国警方和反恐部门间却远非那么“申根”:8月高铁惊魂的主犯卡扎尼不仅前科累累,而且西班牙警方早已掌握其将先赴叙利亚“圣战”再返回法国“有所作为”的重要情报,却并未及时通报法国同行,理由居然是“我们认为还不到让法国同行们知道这些的时候”。

  不仅自由开放的理想成为了安全隐患,左翼思想对宗教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安全风险的来源。因为过于讲究政治正确,部分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往往对宗教中混杂着好战的、狭隘的、罪责的现象视而不见,这反过来滋长了极右翼的国民阵线等政党,滋长了对穆斯林不理智仇恨和袭击,从而遭到恐怖袭击这样的报复。

  牺牲自由换安全,将成为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然而经历过这次的惨痛教训后,可以预见,在短暂的团结过后,向右转的趋势将不可避免地来临。如同德国之声主编指出的那样,“这次谋杀式袭击同时也打击了法国的政治版图。事后,法国向右倾斜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法国可能会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想要退出全球化的进程。在法国,11月13日噩梦的政治赢家将会是国民阵线。而既不走运,也不受人爱戴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将成为最大的输家。”

  不仅仅是法国,其他欧洲国家同样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波兰政府宣布,从今天开始停止执行欧盟的决议,不再接受难民。这是“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恐怖主义”的呼声中,第一丝不和谐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不谐之声肯定会越来越多。因为“这次袭击好比在欧洲人的心上刺了一刀。这一刀刺在了欧洲人对生活的认知上。”

  是的,在发生这样的恐怖事件后,谁也不能苛责对安全的追求,就像美国人当初在911事件后做的那样,不得不从此容忍严密的安检、容忍政府的监听,牺牲了自由,但确实换来了更多的安全。

  结语

  查理事件后,一位愤怒的法国互联网技术人员曾指出,“若以降低社会开放程度的尝试去回应恐怖主义,那就是屈服”。然而,安全的代价实在太大,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恐怕也只能牺牲自由了。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