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2-21 08:00 | 来源:新华网 2008年12月18日 17:28:28 | 查看:1263次
今年12月,南京长江大桥迎来建成通车40周年。
在这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自主设计、自行施工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通车运营的40年里,一个普通的名字与它紧紧连在一起:钱士成,南京铁路公安处北站派出所民警,用40个春夏秋冬和十万多公里的巡线里程,写下了平凡而动人的守桥故事。
工龄=桥龄
1968年底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时,19岁的钱士成刚刚入伍,随所在部队踏上大桥,成为第一批护桥战士,这一“护”就是40年。
钱士成老家在江苏涟水县农村,入伍前从没见过火车。“那个年头,中国的火车还都是烧煤蒸汽机,时速也就30多公里。”当钱士成身穿军装在铁路桥上站岗巡逻,第一次看到冒着黑烟的火车呼啸而过时,他感到无比自豪:“南京长江大桥是咱全中国人民的骄傲,能成为第一批护桥部队的一员,让很多人羡慕呢!”
钱士成和战友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站岗巡逻。大桥刚建成时,为了防止有人混进桥上进行破坏,进入铁路面的9个通道都由护桥部队日夜把守,钱士成与另外两名战友轮流在其中一个通道口站岗,对每一个进入铁路面人员都严格检查,必须有上桥证才能放行。
1972年,钱士成退伍被分配到大桥保卫组,也是大桥派出所前身,成为一名护桥民警。40年,钱士成看着中国火车的发展,从最初冒黑烟的蒸汽机火车,到烧柴油的内燃机,而今实现了电气化,特别是“子弹头”列车。“在大桥上见证了火车、铁路的发展,看到火车速度越来越快,心里感到欣慰。”钱士成说。
徒步“巡线”
钱士成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每天在6.8公里长的大桥铁路面线路上来回“巡线”。大桥铁路面无遮无挡,夏天气温高,钱士成的警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冬天,忍受刺骨寒风,尽管穿上厚厚的棉大衣,还是冻得直哆嗦。40年来,钱士成不知不觉来回走了10万多公里。 大桥铁路面24小时有人把守,发现影响行车安全的“蛛丝马迹”,丝毫不能马虎。
刚“巡线”没几天,钱士成就在铁路面上发现可疑目标——一枚电子雷管落在铁轨旁。看到这东西,他心里一惊:“这种爆破用的东西怎么会在大桥上?难道有人要炸大桥?”他赶紧向领导汇报,并将电子雷管小心取回来研究。
钱士成发现这很像煤矿上爆破用的雷管。为了弄清原因,他调来大桥的火车通行资料。最后,他终于搞清楚,这是采煤用的雷管,由于技术原因没能爆炸,后来在挖煤时被一起挖出来装上火车,当运煤火车穿过大桥时掉到轨道上。
从此,钱士成“巡线”更加细心,任何危险细节都不放过。这期间,他在线路上的煤灰里捡到的电子雷管有125枚。
除了排除行车安全隐患,钱士成还负责大桥上的治安。
特殊“接车”
2007年4月,动车组火车开通。由于火车通过大桥时带来巨大吸卷力,大桥铁路面上的人行道离钢轨只有2米左右的安全距离,每次巡线“接送”动车组列车,钱士成都双手紧抓护栏,有时甚至蹲着,直到列车安全通过大桥。
对自己这一特殊的“接车”动作,钱士成笑称“全国铁路独一无二”。他说:“接车动作不重要,看到一趟趟列车从我身边平安通过,我心里踏实了”。
有些列车经过后,由于风力作用,残留在列车厕所排粪管上的污物会漂洒下来,钱士成常常避让不及沾一身。这些都没能难住钱士成,在他当值期间,铁路桥没有发生过行车安全事故。
再过几个月,钱士成就要退休了。“说实话,真有点舍不得,毕竟与她相伴40年。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迎来大桥通车40周年,我这个做了一辈子的守桥人,值了!”(新华社记者王骏勇)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