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那么伟大,我不是英雄(图)

发布时间:2015-09-30 09:18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9月30日 08 版 | 查看:1662次

  平民英雄、天津青年五四奖章、三亚市见义勇为先进集体、天津好人、201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见义勇为优秀研究生、见义勇为优秀共青团员……一年多来,不顾危险救起一名司机的天津科技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王汝华,得到了很多荣誉,用他自己的话说,“被媒体关注着,被老师、同学赞扬着,被社会巨大的温暖和关爱包围着”。

  但是,私下里和王汝华聊起这些荣誉,他会用“压力”来形容。一年多来,他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当时为什么要下去救人?”每次听到这样的提问,王汝华都感到不解,甚至有种莫名的“不舒服感”,他至今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也因此拒绝了很多以“英雄”的名义参加的活动。

  “救人不应该是件本能的事情吗?本能的事情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为什么大家不去问那些不救人的人?在别人危急的时候,救人应该是常态,不救人才应该是新闻,为什么现在颠倒了?”王汝华说。

  2014年2月20日下午两点左右,王汝华和平时一样来到试验田,准备换上靴子下田。就在这时,他听到一阵急促的刹车声。两辆重型卡车及一辆三轮车和摩托车相撞,一辆运载石子的绿色卡车冲出桥面,从十米左右高的桥上掉入河中,车轮朝天,卡车司机被困车中,情况十分危急。

  距离事故现场只有500米的王汝华,看到这一情景后,迅速跳入离桥十几米高的水中,冲游向卡车车门,油箱燃油已经开始泄漏,周围弥漫着浓重的柴油味,水流也很湍急,卡车越陷越深,司机被死死地卡在损毁严重的驾驶室内,强大的水压堵住了车门。情急之中,王汝华爬上车身,用腿将车门撑开,把司机救了出来。

  事后,119来了,120也来了,但是,王汝华悄悄地赶回实验田继续做实验去了,直到被各大媒体报道,王汝华的故事才被人知道,各项荣誉“袭来”,王汝华成了人们眼中的“英雄”,由安静的实验田走到喧闹的舞台,王汝华有些不适应。

  “我不是英雄,我没那么伟大。我只是千千万万个大学生中普通的一员,沉甸甸的荣誉让我既感到光荣,也觉得有压力,当然,更是一种动力。”每一次公开的场合,王汝华都会这么说。

  他也会这么做。2015年7月,王汝华研究生毕业,留校当了一名实验员。秋季开学之际,有几个被骗的民工晚上背着床铺,在校门口留宿。王汝华碰上了他们,问明原因后,发现这些民工“确实有困难”。于是,王汝华和另一位同事“自掏腰包”,帮这几名民工找了间日租房,安顿下来后,与他们的家人取得联系,还为他们买了回老家的车票。

  这么一件“不起眼”的事情,王汝华没有想到,引来各种“误解和猜疑”。“这两个傻老师,被骗子骗了!”“他们不是在帮人,是为了学校的面子,民工住在校门口不好看。”……  各种各样的言论传到王汝华的耳朵里,王汝华感觉到了压力。  

  “正能量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很正地传播出去?为什么做一件简单的好事,会引来这么多误解和猜疑?”王汝华感到困惑。 

  “这个社会,太看重个人的利益和得失了。虽然现在大学生的内心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太缺乏做事的勇气了,行动力不够。”王汝华说。有时候,他会把这些困惑讲给家里人听,家人会告诉他,“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幸福自己最好的途径是要幸福别人”。敢于担当、承受委屈、勤劳俭朴、无私奉献……爷爷的这些教诲,王汝华一直都记在心里。

  每当做了好事“不被理解”的时候,王汝华就会记起小时候和爷爷遇到的一件事。他和爷爷路过一片农田,浇水的管子漏水了,爷爷赶紧上去堵,结果那家人怀疑是爷爷弄坏的。

  “有人愤愤不平劝爷爷以后少管闲事,爷爷却说,只要水没有浪费就行,别人怎么想不重要。我当时理解不了爷爷的心境,现在感受到了。”王汝华说。

  本版照片均由新东方安鹏飞提供 本报记者 马慧娟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