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24 13:32 | 来源: 温岭日报 2015-08-20 A0002版 | 查看:1930次
施明通后排左二和老人协会的几位老人与孩子们的合影。
退休干部施明通:为民奔波二十载,好事做了一箩筐
本报记者 王悦 实习生 邱佩虹
知道施明通,源自于一封寄到市老干部局的信。
这封信来自刘宝兴,一个普通渔民。他说,看到施明通老同志二十几年来为了石塘老百姓到处奔波,做了太多好事实事,他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施老先生这些年做的这些事。
因为这封来信,记者找到了施明通,听他讲讲那些“好人好事”。
施明通
石塘人,今年84岁,在上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先后担任了石塘武装部长、松门区委副书记、温岭县水产局长等职务。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他四处奔波。石塘镇老人协会的成立,老年公寓的建设,石塘渔民的社会保障等,都有他的一份贡献。
名片 〉
老人协会,为石塘人构建精神家园
施明通的家在哪儿?施老先生在电话里回答得很有自信,到了石塘镇的新村村,你只要一打听,没有人不知道的。
果不其然,记者将车停在村口,一路问过去,从便利店老板,到站在家门口的阿婆,再到大树下纳凉的大妈,无不热情地给指了路。他们叫他——老施。
客厅里摆上一张椅子,老式电风扇开始摇头,记者和老施打开的话匣子,还是要从刘宝兴说起。“以前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人。”老施说,他也是不久前听说这个名字,听说他在收集他的故事,他自己也是一头雾水。
不过老施并不讶异,这么多年来,对他心存感激的人,确实不在少数。
1993年,62岁的老施退休,工作是闲下来了,心思反而更活络了。
“其实我在退休前就一直在考虑,我能为渔民做些什么。”工作期间一直做的是与渔业相关的工作,为改善渔民的生产生活操了大半辈子的心,退休后,老石塘人老施同样寻思着,自己还能做点啥。
石塘作为一个渔业重镇,不少人将自己的大半生都耗在了大海上,老了退休了,却往往没有一个像样的地方可以去,精神生活十分匮乏。“没地方去,就整天只能在大街上晃悠。”老施说。
经过协调,在老施与几位老同志一起努力下,温岭渔区的第一家老人协会终于成立了。“为了老人协会的成立,可跑了不少地方。”老施说,场地、经费、人员,样样都需要具体落实。
老人协会成立以后,石塘镇的老年人闲暇时终于有了个去处,读书、看报,有时候还搞个活动,宣传老年法,开展敬老活动。到了每年的九九重阳节,敲锣打鼓为满90岁的老人过节,还给他们送上慰问品。“这个风俗从那时候开始流传至今,至此变成了石塘人的习惯。”老施说。
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老人协会从原本的一个村,扩展到了周边28个村,成员也从一开始的68人,增加到了现在的4600人,越来越多的老人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这其中,有着老施不小的功劳。
另外,位于坑里村水库边的一个场地,通过老施和几位老同志的多方努力,也被打造成为一个小小公园,也成了老年人聚集活动的新场所。“到现在还有好多人去锻炼、乘凉呢。”老施说。
老年公寓,给石塘老人一个家
老施的手头上,保存有一份详细的账单。关于石塘老年公寓这几年的进出账目,老施一笔不落清清楚楚地记着。
目前,这一所1600多平方米的老年公寓里居住着43户共73位老人,他们在这里安享晚年。“很多还排队等着入住呢。”老施说。
事情起因源于一个机缘巧合。2001年的一天,老施参加一个会,无意中听到有人提起,台胞郭再顺先生有意在温岭发展公益事业。老施当时脑子里灵光一闪,郭再顺原本是石塘人,让他为石塘的老乡出把力,让石塘人拥有自己的老年公寓,那该有多好。
老施开始活动起来,经过各方联系、反复协商,终于,郭再顺慷慨捐资100万元,用于老年公寓建设。不够的钱,老施开始想办法筹集。首先,他自己拿出了1万元。然后,83户人家慷慨解囊,加上100万元,总共筹集到138.7万元。
钱有了着落,又为场地而发愁。“为了调研,也为了前期工作的准备,我们还去了路桥等地,吸取经验,学习做法。”老施说,最终,大家看中了原本老税务所的所在地,想买下这块地建公寓。几经辗转,最终以80万元的价格成交。
接下来,改造房屋,购置床铺等设备。在钱花得还剩下11万元左右时,也就是2003年的重阳节,老年公寓终于建成了。
老年公寓的建成,为石塘镇的不少老人解决了养老问题。基本可以“拎包入住”的公寓,还不需要任何费用,只需缴纳一部分的押金,今后只要结束居住,这笔钱都将如数奉还。
这笔流动资金也被很好地利用起来,通过借款流转,一年能有6万多元的收入,其中的一半,都被用来搞扶贫工作。“这笔钱用来资助各村的贫困户,为他们送去慰问金。”老施说。
公寓运行5年时间后,老年公寓正式被命名为红十字老年博爱家园。所接收到的款项与支出,都经过红十字会运转。在更加规范运转的同时,也让更多需要的人得到帮助。
从一开始捐出一万元后,老施每年的一万元就再也没有间断过。在捐赠名单上,总能看到一个名叫徐银梅的名字,年年不落。“都是以我老婆的名字捐赠的。”老施说。
“这是他自己退休后打工挣来的钱。”妻子徐银梅这时候在旁边插了一句。
四处奔波,只为渔民的养老保障
做了一辈子的渔业工作,对于石塘,对于渔民,老施有着说不出的感情。
“渔民对社会贡献不小,渔业生产更是对整个温岭都有着不小的影响。但以前渔民收入低,失海渔民的社会保障也是比较低的。”说起渔民的过去与现状,老施有些激动。他说,不少渔民退休了,没有了船,离开了海,也就没有了一分收入,有些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也正是出于这一份深情,老施决定为渔民奔走,为他们谋取应有的福利与保障。
从2011年开始,老施一个人踏上了这趟“征程”。一个人,背着个包,揣着一张市海洋与渔业局开具的证明,老施一个人来到玉环、舟山、象山等地调研。
“你们那里的失海渔民退休后的社会保障是怎么样的?”“上级政策出了,那下面有落实吗?”
在沈家门,老施的身份受到了怀疑。一老头子,穿着普通,又是一个人,对方不信他的话,也不信他掏出的介绍信,直到与温岭海洋渔业部门联系上,才算放下了对老施的戒备。
不过这些在老施看来都不是事儿,只要能调研清楚,从而为温岭本地的政策提供借鉴作用,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一趟折腾下来,光玉环就跑了两趟。这些费用,都是老施自己掏的腰包。
“从这些地方的情况来看,有些地方针对失海渔民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当然,在落实上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老施说。了解了外地的情况,他开始从本地入手。
听说松门有渔民已经参保社会养老保险,得知这一消息,老施又到松门、海洋渔业局、社保局等单位和部门跑了一圈,随后又去玉环、临海、三门了解情况,最终形成报告,上交到了市政府。
终于,老施的辛苦有了回报。2013年,石塘镇2400多人参加养老保险,解决了养老问题。
问题并没有因此告一段落,2400多人只是这一群体的一部分,还有大量渔民因没有钱参保,仍徘徊在政策之外。
听说农村合作银行对失土农民有提供一种贷款,既然失土农民可以享受,失海渔民应该同样可以享受。老施又坐不住了,为了贷款这事,不停往温岭市区跑。市政府、市人大、社保局、公安局以及银行,老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促成这件事。
随后,位于石塘的农村合作银行,老施又足足跑了6趟,让社保局和银行对接。终于,辛苦没有白费,银行愿意为失海渔民提供5万元的贷款,也就是说,一时拿不出钱的渔民,也可以暂时先松口气了。
今年,参保的石塘镇渔民又新增加了1700多人。
老施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希望对渔民来说,这是一件雪中送炭的事。”
记者手记
一颗火热的心
“他身体不好,还老是奔波,这几年才终于闲下来。”离开施老先生的家,他的妻子徐银梅送记者到楼下。说起老头子的“倔”,她满眼的无奈。
其实,在为石塘渔民的养老保险奔波期间,老施就生病了,还因此动过一次手术。“他原本是一个胖子,一下子瘦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徐银梅说。
有次因为身体不好,他再一次入院,谁知第二天,他就不见了人影。徐银梅也是后来才知道,拖着病体的老头子,竟然跑椒江去了,找台州社保部门了解情况。
说起自己以前的那些故事,老先生滔滔不绝,但他最不想提起的,就是妻子在旁边偶尔插进来的一两句关于他身体不好的话。“这些有什么好提的。”老先生有些不耐烦。而这却恰恰是作为妻子的徐银梅最心疼与无奈的。
直到近几年,80多岁高龄的施明通,还会偶尔前往坑里村水库边的小公园,捡捡垃圾,尽力不让那里的环境被破坏。
在成为记者的这三年多时间里,接触过太多的好人好事,他们有的为了自己的信仰,有的为了弥补,有的为了报恩,总有着各自不同的固执与信念。而老施说,他是党员,从成为党员的那一刻就立下誓言,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无私奉献的初衷有无数个,但相信相同的一个是,他们都有着一颗火热的心。
老施的付出不要回报。但是,也有像刘宝兴这样的,虽素不相识,却将这个陌生人的付出铭记在心里。也许这,也是对老施最大的回报了吧。
作者:王悦 邱佩虹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