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0 12:2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7月10日 05 版 | 查看:1487次
阿里木江·哈力克(中国好人网左浩仁配图)
个体户阿里木江·哈力克喜欢把维吾尔族的一句谚语挂在嘴边:“有1000只羊,不如有1000个朋友。”12年来,在贵州省毕节市,阿里木江以烤羊肉串为生,并用卖烤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阿里木江被称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2014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阿里木江非常朴实地说:“我喜欢和所有人交朋友,也希望大家和我成为好朋友。”
阿里木江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小时候家里穷,只读到高二,几个兄弟姐妹也没有太多文化。1989年他参军入伍,度过了3年难忘的军营生活。
退伍后,阿里木江被分配到一家供销社工作,后来他从单位出来,靠烤羊肉串维持生活。有几个老乡回来告诉他,在内地烤羊肉生意好,阿里木江动心了,就想出来碰碰运气。
阿里木江说自己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没有资金,没有熟人,只凭借一身热情,先后到过陕西、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河北等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他就去找烤羊肉串的老板,在那里打工。可是,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不同,有的老板也不愿意用他。“我除了会烤羊肉串和干苦力,没有别的技能。我在外面吃了很多苦,受了不少罪,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我相信,靠自己的努力,总有一天困难会过去的。”阿里木江说。
2001年6月,阿里木江背着烤箱来到贵州毕节,在市区天河公园路边看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吧,就进去找老板商量,自己能否在他的门口烤羊肉串,需要的人可以拿着羊肉串到酒吧里喝啤酒。老板叫刘炅,也当过兵,一听爽快地答应了,还借给阿里木江100元作本钱。“刘炅是我生命中的贵人,萍水相逢,他却无私地帮助了我,我们后来成了生死相依的哥们儿!”让阿里木江没有想到的是,刘炅觉得他这个人靠得住,为了帮他节约租房子的钱,还叫他搬到自己家里吃住。慢慢地,阿里木江和当地的人也都熟悉了。“我在毕节有了亲人,刘炅就是我的亲兄弟,我再也不想离开这里了。”阿里木江说。
毕节是个多民族的地方,阿里木江接触的汉族、彝族、回族、布依族、白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人,都非常喜欢他。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毕节市里的领导,街道的邻居,经常有人让阿里木江去他们家里做客。“在毕节,我感觉一点都不孤单,就像在新疆的家里一样。”2003年,阿里木江的二哥、三哥、弟弟、妹妹和妹夫也都来到了毕节。看到他们生活得好,越来越多的新疆维吾尔族朋友来到毕节,现在已经有50多人了,其中有20多人和阿里木江一样,把户口也迁了过来,毕节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2002年的一天,阿里木江去镇远县办事,碰上了一场森林大火。当时,他什么都没想,就和大家一起救火,大火扑灭了,他的衣服也被烧坏了。当地林业部门为了表示对阿里木江的感谢,给了他300元奖金。
但是这钱,阿里木江没要。
“拿着奖金,我决定开始帮助别人。我了解到毕节学院艺术系快毕业的学生赵敏,母亲去世,家里困难,正打算辍学,我就把300元‘奖金’,加上烤羊肉串挣来的200元,送给了赵敏。”
“生活安定后,我没有忘记过去帮助过我的各族朋友。在我很困难,别人帮我的时候,我总在告诉自己:等我有能力了,一定要帮助更多的人。我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就会对社会有爱心,社会就会变得和谐。”他说。
2003年年底,阿里木江在医院碰到患肾病的男孩周勇,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医疗费,妈妈在病床边掉泪。阿里木江带着他找到报社记者报道此事,并组织捐款。后来,有两家医院免费给周勇治病。出院后,周勇在一篇作文里这样说:“等我长大了,也要做世间有情人。”从那以后,阿里木江和周勇一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学期,阿里木江都会给他买文具和衣服。后来,还请他妈妈帮着串羊肉串。这样一来,周勇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也开始好起来。
2005年春节期间,阿里木江从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看到中央民族大学彝族学生李英家里交不起学费,假期到煤矿当矿工挣钱读书。他很佩服这个有志气的孩子,就找到了李英,每个月给他汇100元。
2006年,阿里木江找到毕节学院,想每年拿出5000元帮助成绩好的贫困学生。学院领导非常感动,又追加5000元,设立了“阿里木助学金”。这是毕节学院数额最小的助学金,但每年可以帮助20个学生。“现在,我的收入多了,助学金也增加到两万元。”阿里木江说。
阿里木江的奖学金帮助了很多人,有人顺利完成了学业,还有一些学生开始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有一个学生叫潘昌福,他把学校评给他的“阿里木助学金”让出来,自己到校外打工赚生活费,还和同学利用假期帮阿里木江卖羊肉串,一分钱都不要。
2007年8月,阿里木江听说,大方县聚河小学有181名孩子没有书包。那里交通不好,没有公路,他就租了一匹马驮着书包和文具,走了7个多小时,把书包送到孩子们手中。
每次把钱捐给孩子,看到孩子们的笑脸,阿里木江都觉得自己很幸福。近些年来,在帮助贫困学生的同时,阿里木江还参加了抗震救灾等许多活动。云南彝良县发生地震后,阿里木江和朋友一起赶到灾区,捐了4.5万元。2013年雅安发生地震后,他和新疆两家爱心企业一起给灾区送了2000个馕、3000件方便食品和饮用水。2014年8月,云南鲁甸发生地震,阿里木江又赶到灾区,给受灾群众做新疆手抓饭。看着大家吃得香,阿里木江觉得非常开心。
在新疆,大家都称呼阿里木江为“好巴郎”,“好巴郎”是维吾尔语“好小伙子”的意思。阿里木江先后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出务工模范”、第二届贵州省道德模范、第三届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称号。2014年9月,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现在,我在毕节有了家,有了老婆,也有了孩子,还有了赚钱的营生,我过得特别知足,也特别幸福。”阿里木江说。本报记者 桂杰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