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2-16 08:00 | 来源:人民网 2006年03月08日16:12 | 查看:1645次
——访浙江永嘉县山坑乡后九降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
“支书病了,村里人都哭了”——百姓心里有杆秤
2005年10月5日凌晨五点钟,静悄悄的大山里一行人正急匆匆地向山下赶路。他们中间,一个结实的汉子背着一个昏迷的老人,踏着急碎的脚步,另几个人守护在周围:年龄大的跑在前面打着手电照路,几个年轻的在老人左右身后帮忙托着,背上老人已经失去直觉。他们无暇顾及大山里秋天美丽的晨景,只有急匆匆的脚步和狭窄的台阶以及对老人生命的担心。此时此刻,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近的碧莲镇卫生院!
这个昏迷了的老人就是我们的主人公、浙江永嘉县山坑乡后九降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称55岁的他为老人似乎有些不恰当。但是他对大山的付出使他看上去比实际苍老了许多。往常的老郑,一顶黑色的鸭舌帽遮住花白的头发,坦诚的眼神似乎也倾诉着大山灵魂的所在。但是今天这场突发的疾病,使一向比常人硬朗的他在一瞬间倒下了。
漫长的山路,不曾停歇的奔跑,两个小时后,他们搭上了等候在山脚下的联系好的面包车赶到碧莲镇卫生院,值班医生在检查后说:“这病不轻,得赶紧送往大医院。”但永嘉县人民医院也没有把握成功治疗这种严重的突发疾病。
村主任刘建鹏打听到温州第二医院有一位治疗动脉瘤富有经验的医生。于是大家把村支书转送到温州二院。接到通知,二医脑外科主治医生孙军当即在晚上九点半左右赶到了急诊室。观察到病人受刺激时未曾睁眼,医生判断,病人已是中到深度昏迷,当即决定:做手术!
动脉瘤是常见病,但此时病人情况非常危险。医生如实地把情况告知了焦急的刘建鹏。医生知道,在那样偏远的小山村,几万元的手术费无异于天文数字!但令人意外的是,刘建鹏却回答得非常干脆:怎么治疗我们听医生的。无论多少钱,我们一定想办法!请一定要救活病人!刘建鹏的求助电话打回村里,小山村立刻炸开了锅。
养殖户刘春华把刚刚从别人手里借来买鸡饲料的7100多元钱,一分不剩地送到了医院;患严重肝腹水的困难户刘宋云送来了准备抓药的300元钱;村民刘良平没有什么积蓄,问遍亲友,硬是借来一万多元;70多岁的村妇女主任陈菊蕊也送来了她好不容易攒下的1300多块钱。送来的钱有零有整,好多是村民家里备着买油盐的。就这样,大家你300我50,一夜之间,这个人均年收入只有2500元、总共也只有65户人家的小山村硬是凑了6万9千多块钱。
10月6号凌晨4点多,30多位村民连夜赶下山,带着全村老少沉甸甸的焦虑和希望,将钱送到了医院。病情不能耽搁,上午就开始了手术。这次手术是微创介入治疗:医生用一根直径约5毫米的导管从骨动脉一直伸入颅内在X光下进行操作。这是怎样的一场手术啊!原定三小时的手术从上午延续到下午,又从下午到晚上,进口的医疗器械都仿佛已疲惫不堪;村民们一步也不肯离开,把手术室的门望了又望,一直等了9个多小时。这次手术虽然成功地封住了破裂的血管区,但是肇事的动脉瘤却未能取掉。它就好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引爆的危险。村民们听说,都忍不住哭了。
到这时,主治医生孙军才知道一直为老郑跑前跑后筹钱的不是老郑的儿子,而是村主任;这些等候的人也不是老郑的亲戚,而是后九降的普通村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常年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的又多是老弱妇孺。大家能来的都来了。村民们是真的把老郑当成了亲人。村民刘良理感慨地说:“如果不是支书真的对村里人好,我们刘家村又怎么会让一个外姓人给我们当家?我听说支书得病的时候真是哭了呀,而我母亲80岁去世的时候我都没有掉眼泪。”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支书?这个小山村又有怎样的故事?
“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造福一方百姓”——心头沉甸甸的百姓分量
老郑刚当支书那一年,村里是“吃水贵如油,争水打破头”。村里人夜里12点还在几公里外的山坑里排队挑水吃,坑里的水都是泥汤汤。老郑一趟趟地跑县水利局,又带头拿出500块钱,再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每人集资50元,组织群众做义工。塑胶水管装好了,清凉洁净的自来水第一次到达了这个山旮旯里的贫困村。在老郑为村里搞自来水工程的时候,县审计局局长王国林就记住了他:“我到后九降村总能看到村民很热情地招呼郑九万。郑九万虽然只是一个基层干部,但在后九降就是‘官’,所谓‘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造福一方百姓’,老郑当之无愧。”
村主任刘建鹏回忆说:“1987年,我还在上学,每天回家路上都能看到支书带领村里人在往山上抬电线杆子,一天抬一根,中午就在半山腰吃家里送来的干粮。杆子沉,一般要4个人抬。支书那时候在村里是有名的力气大,他总是一个人扛大头走在前面。这样扛了一年,支书就落下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老郑的执著,使这个离乡政府最远的小村,在全乡最早亮起小灯泡。
后九降村海拔800多米,四面环山,离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村里种了经济作物运不出去,养了鸡鸭饲料又运不进来,于是青壮年劳力都往山外跑,村就越来越穷。原来村民的生活用品都靠背扛肩挑走山路运上来。有一年村民刘良材种的1亩多的优质西瓜,由于无法及时运出山,加上雨水多,几乎全部烂在了地里。刘良材抱着烂西瓜痛哭。老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要转变这样的局面只有修路。老郑开始主动跑部门,争取上级支持,回村后以身作则带动乡亲自力更生。终于在2002年利用全县通乡公路联网公路建设的时机争取到村通机耕路的一半款项。他专门把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召回来,全家一齐上了工地。干部一带头,全村都热情高涨了。买炸药、租挖土机,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四五米宽的机耕路。一次老郑正和一个小伙子抬石头,突然“哎呦”一声,整个身子僵住了,弯不下去,也直不起来。多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发作了。小伙子们忙抱住老郑给他按摩腰部,按着按着,有人掉泪了,他们看到支书的腰上还贴着膏药!刮台风的时候路上塌方,两三米宽的大石头挡在路中间,耽误了鸡饲料的运输。老郑不顾腰上的宿疾,毫不犹豫挽起袖子就要下去搬。这条路修得艰难,却修出了后九降的希望。
这条路比县里规划“村村通公路”早了六年。
“他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名副其实!”——在爱的付出中感悟和收获爱
老郑生病的时候,刘良理家里买鸡饲料的钱是倾囊而出的。刘良理说:“他对我们好,对每家每户都好,根本不求回报。村里因为有了这个好支书,大家亲的像一家人,常常甘苦同享,不分彼此。真正是他有我,我有他。就是谁家有个小矛盾,支书一去,两边一劝,马上就和好了。支书有威信,大家都听他的。他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名副其实!”村民口中的老郑,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
去年永嘉县多次遭受台风袭击,“泰利”到达前,老郑苦口婆心,在危房倒塌前的半小时硬把刘继海全家人“逼”出来,避免危墙倒塌造成的刘继海一家六口人的人员伤亡,还送去了生活费。就在那个狂风暴雨的深夜,老郑对村民建在半山腰的鸡棚不放心,只身披着雨衣打着电筒,迎着台风艰难地来到村外刘荣选的鸡棚边,经过加固的鸡棚被刮塌了,不少活鸡被压在里面惨叫。老郑二话没说,就帮着转移“幸存者”,并打电话叫其他村干部前来增援。那一夜鸡虽被压死了3000余只,但大部分幸运地“虎口脱险”。说起刘荣选来,记者又听到一桩感慨的事。54岁的刘荣选养殖有一套,但是不会插秧,每到插秧时节,都是老郑来打短工,一插就是20多个年头。
村民徐玉钗的丈夫2001年患上了严重的肝腹水,不能下地干活,儿子又在外地打工,郑九万每年都帮他们家插秧、割谷、晒番薯干。村民刘光淼2001年秋天开拖拉机压坏了腿,郑九万不但为他垫付了几百元的医疗费,而且帮他家收土豆,补种冬麦,还送给他50元买补品。
村民刘松雨说起支书也是哽咽了又哽咽的:“21年前,我家房子遭了火灾,支书把我们一家安排到住房宽敞的人家家里,还送来了他自己家的粮食,然后支书亲自上山砍柴、下窑烧砖,平地基,帮我家盖房子。在我家整整忙了28天啊,可直到我们住进新家,支书连饭也没有吃过我家一口。”而老郑自己家的房子,两个儿子带着媳妇还住在阁楼上;一张老式的雕花大床是30年前老郑夫妻俩结婚时,老郑自己上山砍柴,回来找木匠给打的。
多年前,村妇代会主任陈菊蕊老伴得了骨质增生,急需钱治病,老郑知道后,马上2180元送到了她家里,后来才知道是刚卖了牛准备为儿子娶媳妇的。村民刘良仁当年自己撇下两老外出谋生,一天傍晚,家里老父亲突发高烧,老郑背着老人赶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把他送到碧莲镇卫生院救治,使其脱离了危险。刘良理在山西做生意亏了本,老郑就劝他回家靠种养致富。为了给刘良理凑一笔启动资金,老郑卖掉了家里养的一口大肥猪。那一年台风毁掉了鸡棚,老郑再一次站出来,替他家担保贷款3000元,帮他渡过难关。
…………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在工作的时候,我们一般选择做轰轰烈烈的;在评定工作成绩的时候,我们一般只计算看得见的。可是正是被我们忽略的、老郑每天都在做的“小事”,被老百姓分毫不差的看在眼里,每天都在打动着老百姓的心。用永嘉岩头镇下日川村的支书周贤国的话说,就是“盖一幢大楼容易,但要赢得老百姓不求回报的真心太不容易了。”
“他就是咱老百姓的领路人”——使命感来源于无私的爱
老郑的第二次手术很成功,后九降又欢腾起来了。党支部又开起了会,为新一年做规划:把机耕路拓宽加高,建成四级公路,八月前完成水泥路面修筑工程;每家每户引进一对四川黄羊;老郑考察的青椒去年一亩获利3000元,今年打算扩大种植面积到100亩;还有老郑推广的红柿,去年引得采购车开上了山,今年也要继续开发200亩;要改善村里的卫生状况,还要让村里人看上有线电视……
这个村还有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236个村民出了17名共产党员,其中很多是老郑带着在党旗前庄重宣誓的。一个党员负责十几户的工作,什么任务都能很快完成。刘建鹏原来在外地打工,有一次回村探亲,老郑找到他请他留下来,合力把村里搞好。现在刘建鹏已经是村主任和预备党员。很多像刘建鹏一样曾在外打工的人也都纷纷回到了村里,为建设自己的村庄做贡献。陈国栋是后九降村的女婿,多年前,他的老丈人把独生女儿嫁给他时,曾要求他搬进后九降,但是他毫不避讳地说:“这个村子没发展前途,我死也不肯来的。”但是今年开春,陈国栋却回村整了地,还预定了100棵柿子树。他说:“从老郑带着大伙儿从悬崖边开出一条公路开始,我就知道后九降有希望了。”老郑魔术般的把后九降变成了一个小磁场,唤回了后九降背井离乡的儿女,引来了嗅觉灵敏的商人,也引来了全县全省甚至全国人民的瞩目。老郑在哪里,哪里就有了希望;老郑心中长驻一份坚持,许多看起来坚若磐石的顽疾就有了突破口。难怪浙江省委宣传部长感慨地说:“山下一片富裕,老郑却坚守在这个小山村,并用双手一点点把它变成一个和谐幸福、今后也将是美好富裕的小山村,这就是老郑的可贵之处。就是一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使他可以面对差距不气馁,面对落后不放弃,不等靠要,不怨天尤人,靠自己不息的奋斗不断前进。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建设好我们的家园还得靠这种精神。”
大山深处的小山村,就是他的家。山再高再陡峭,挡不住他步履匆匆;路再远再漫长,磨不平他思念心切。多少风风雨雨的日子,他来往于山中的羊肠小道上。老郑完成的并不是什么丰功伟绩,可贵的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踏踏实实、无私奉献。村干部是没有工资的,但这是老百姓信任他、交给他的使命。对他来说,让老百姓生活得好就是最大的事,就是最让人开心的事,比给他多少钱都重要。
(责任编辑:曾永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