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2-11 08:00 | 来源:新浪网 2006年12月19日04:46 | 查看:2651次
叶龑与姥姥在一起
在一场车祸中,他救出了十多个被困者,却不曾留下自己的姓名。当被救者向他表示感谢,当学校、有关部门对他进行奖励时,他却把这些钱一次次捐了出来——
“他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没有他,一车人就全完了。”那场车祸中被叶龑(yǎn)救起的人们这样评价他。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了解叶龑救人故事的人们如是说。
“这个孩子了不起!尤其是他救人后的一系列言行,真让人感动。”善于理性分析问题的人有这样的印象。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叶这样评价自己。
他把“谢恩钱”捐了
2006年10月7日中午1点多,一辆依维柯客车从正阳县驶向驻马店市。当车行至汝南县三里店乡境内时,3名横穿马路的小孩突然出现在车前,司机猝不及防,猛踩刹车,但载有20多人的客车还是画着长长的刹车印栽进了路边一条5米多宽、3米多深的污水沟中。
19岁的郑州交通学院二年级学生叶龑也在这辆车上,坐在后排的他破窗逃生后,往返十多趟,把车里的十几位乘客一一拉了出来,直到自己累晕过去。
在医院躺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叶就匆匆赶回了学校。在学校,他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这事儿。直到一个月后,学院收到一封寻找救命恩人的求助信,才找到了他。
原来,平静后的乘客们在谈论中发现,他们的救命恩人竟是同一个年轻人。于是,根据医院登记室的资料,他们找到了叶龑随手登记下的学校名称。
几名被救者和家属专程从正阳县赶到学校面谢救命恩人时,“我儿子是‘旱鸭子’,见水就晕,要不是你,真不知道现在是个啥情况。”被救人尚云鹏的母亲一把把叶龑搂在怀里,眼泪止不住地流着。
得知叶龑的证件和500元生活费都在救人时被水冲走后,被救人尚云鹏、何军生、张松三家当即凑出2000元表示谢意。叶龑一次又一次推让,实在拗不过,只好收了。但令大家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转手把钱递给了老师,说要捐给学校生活困难的同学。“有些同学比我更需要这些钱。”他说。
即使不能成才也要成人
2000元对叶龑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叶龑一家6口,除了父母和妹妹,74岁的奶奶和80多岁的姥姥也住在他家。为了供叶龑兄妹读书,父母长年在外做买卖。但多年来,生意总是不顺,不仅没攒下什么钱,还欠了不少账。
初冬时节,我们陪叶龑回了一趟家。这次,也是他救人后第一次回家。
走进叶龑的家,屋里空荡荡的,除了一台叶龑小学三年级时,父亲为奖励他考进班级前三名而添置的电视机,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所有“值钱”的东西,就是堆放在墙角处的近20袋粮食。
叶龑说,大一时,他差点儿因交不上学费耽误了上学。当时,报名费要6800元,为了凑学费,开学前,他跟父亲从自家地里伐树去卖,一干就是两天两夜没合眼。
“别看他瘦,一抱粗的树也一样得跟我一起抬。树要放倒在河里运,他还得跳下水去推去拉。”叶龑的父亲叶拥军说起那事儿仍然很心疼,“那两天可把他给急坏了,整天催我,说要去上学、要去报到。”然而,直到离学校报到截止日期还剩一天,加上卖树的钱,也只凑了3000多元。
父亲只好去借。“那天下着雨,一大早,爸爸让我先去车站等他。不久,他拿着借来的钱回来了。豆大的雨点砸在泥泞的路面上,他没带雨具,浑身都湿透了,脚下,那和着泥的雨水还不停向外飞溅。看着好不容易凑够的学费和当时的父亲,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讲述这样的场景时,叶龑始终勾着头。
那是父亲第一次送他去上学,到现在也只有这一次。
叶龑很懂事,知道父亲挣钱不容易,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就到学校食堂打工。虽没工钱,但能免费吃饭,就这样,他一干就是半年多。
今年暑假,叶龑也没有回家。他找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当老板提出只管吃住不给钱时,叶龑缠磨了半天,老板答应给他300元,然而,当他“累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的打工生活结束时,老板却只给了200元。叶龑生气了,跟老板吵了半天,虽然最后还是揣着200元走了,但对这件事叶至今耿耿于怀,他说:“做人怎能不讲诚信呢?说好了300元,为什么要少给我?!”
一年中,叶龑和父母相处的机会并不多,加上叶龑比较内向,父子之间很少有机会交流。但到现在叶龑也没有忘记父亲送他上大学时的一句话——“即使不能成才,也要成人!”
不想让别人感谢
当我们提议去见一下被救者时,叶龑偷偷地说,他并不想去,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不想让别人感谢他。
可我们还是去了。在正阳县一个服装市场里,我们见到了被救人王叶。
“呀,叶龑来了,叶龑来了。”看到叶龑,王叶激动地重复着这句话。但叶龑只打了个招呼,便躲了出去,留下我们听王叶讲述那天的情景。
53岁的王叶身体不太好,晕车。那天一坐上车,她就昏沉沉的。翻车后,污水淹到了脖子她才醒过来。“这下可完了,活不成了,要在水里憋死了”,患有高血压的王叶因为激动越发难受起来。就在这时,有人开始拉她的胳膊将她往上拽……
“我170多斤,当时为了救我,他可费了不少劲儿”,王叶回忆到,身上带伤的叶龑在没人帮忙的情况下,已经连续从车里拉出了好几个人。由于王叶太重,第一次不但没把她拉出来,反而累得叶龑一屁股摔在地上。叶龑又尝试了几次,其中一次还滑到了污水里,幸亏抓住了东西才没出危险。等他爬上来后,继续又拉,总算救出了王叶。
“他那么瘦,真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大劲儿。”王叶想起当时被救的情景,眼泪禁不住落了下来。
在叶龑看来,救人真的不需要感谢。
辅导员何金科说,在班上,叶龑的学习不是最好的,但他很刻苦,也很爱学,而且还有让他“不可思议”的举动:腼腆的叶龑是主动找他要求当班长的。“开始我有些犹豫,但最后还是选择了他,因为他热情,乐于助人。”
同学李春阳说:“叶龑不仅是个好班长,而且我们班甚至学院搞的好多活动,差不多都是他发起的呢。”“平时就很有责任心,很乐于助人。班里有同学受伤,他主动送伤者去看病,还自己出钱给同学买药。有同学没钱吃饭了,他还主动让别人蹭自己的饭吃。所以,我对他救人的事一点儿也不意外,我知道只要他在车上,肯定会那么做!”
学院宣传处处长杨行炜说,他们学院前阵子学生自发搞的“典身救学”活动,叶龑就是发起人之一,“当时想着有三四十人参加就不错了,没想到一下子有1万多人签了名!”叶龑说,他们通过媒体了解到陈辉的事情后,为了救助他,想到了先预支毕业后工资的办法。“我做得不是最好的,只典了一个月工资,好多同学都典了一年呢!”说到这里,叶龑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因为我家不富裕,也需要钱。”叶龑笑了笑。
不能让家里人操心
让人疑惑的是,叶龑不仅没有要被救者给他的2000元钱,我们还从老师那儿了解到,因为家庭贫困,本学期刚被学院减免了1500元费用的叶龑,还把学院及正阳县各奖给他的2000元见义勇为奖金也捐了出去。
那是叶龑在自己家乡作完报告后,听说自己母校有一位高三女生因患脑癌必须到北京治疗,但贫困的家庭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时,他立刻掏出了自己的奖金。“人家病的那么重,怎么能不捐啊……”说到捐款的事,叶龑又显得不好意思了。
救人不留名、家庭不富裕却还捐钱给别人,有很多人不理解叶龑,甚至有人怀疑他在刻意做些什么。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没找到与此相关的任何事实,相反,却在一次次朴素的情感、朴实的话语中体会到家庭在人成长过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道叶龑要回来,家里人早早就等在门外。看见孙子回来,奶奶立刻抓住他的手给他暖着。奶奶身体不好,叶龑则反复询问她的身体状况,还懊悔自己回来得太匆忙,没来得及给奶奶和姥姥买东西。
在叶拥军的眼里,儿子是个“闷葫芦”:“这孩儿太老实,性格内向,说话跟女孩儿似的,我看着都生气。但这样的孩儿省心,从小到大我就‘跺’过他一脚。”叶拥军笑着揭了叶龑一个“短”,“小学三年级时,有回因为逃课被我跺了一脚,他就乖乖地‘滚’回学校了!”那是叶拥军对儿子唯一的一次“责打”。
姥姥坐在床上,因为前些日子她的腿不小心骨折了。叶龑心疼姥姥,在家里的近一个小时时间里,他几乎一直拉着姥姥的手坐在床边。
带大叶龑的奶奶,提起孙子总有说不完的话,“我让他干的事儿,他从没说过半个‘不’字,每次从学校回来,提水、做饭、收拾屋子,样样家务他都抢着干。”
在与奶奶谈到叶龑捐钱的事儿,她没有表现出丝毫惊讶,而是说:“肯定是别人比俺难,不然他不会那么做!”
因为不想让家人操心,叶龑也很少说起学校的事。这次出车祸又救人的事,家里人也是看了电视才知道的。奶奶说,叶龑会凫水,有救人的能力。人命是大事,出事的时候容不得一点私心,必须救。至于捐钱的事,父母也始终站在孩子这边,觉得那样做理所当然。
怕耽误学习,叶龑没有留在家里过周末。特意从信阳赶回来的父母没跟儿子说太多话,更没有夸奖他,只说他做了该做的事儿。临走时,妈妈翻出一件毛裤,嘱咐说天冷,让他现在就换上。父亲则始终不说什么,一直注视着叶龑和他坐的那辆车。
叶龑的事迹被一些媒体报道后,学校和正阳县先后开展了学习叶的活动,人们见到他常会用“英雄”称呼他。可叶龑依然是老样子,只想做平凡的自己。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学生,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书读好,争取有个好出路。”
□文/陈小平刘向东图/王化远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