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向人间皆是爱——全国孝亲敬老模范提名奖何永梅事迹

发布时间:2014-08-09 08:01 | 来源:敦煌市文明办 | 查看:1861次

  何永梅是敦煌市沙州镇文庙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她虽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是我们周围的人都对她十分敬重,因为她用顽强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教会了身边的人怎样做人。她30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伺候照料过9位与自己无任何亲戚关系的孤寡残疾、重病卧床的老人,使他们的晚年充满了温暖和阳光,她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居民群众的广泛称赞。几位先后辞世的老人在弥留之际,拉住她的双手连说:“好人、好人啊……”

    何永梅今年67岁,19岁入党,小时候因家贫虽然没上过学。但是少年时代就受过一些英雄影片的熏陶,白求恩、江姐、雷锋是她心中永不褪色的偶像。这些偶像的高尚品质在她年少的心灵里早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受党的教育和培养,这些英雄形象逐渐熔进她的灵魂里,成为她人格中的一部分。近三十多年来,她倾注全部爱心、耐心与恒心,先后为九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位普通妇女的人生赞歌。

    1970年,何永梅一家居住在敦煌市郭家堡乡梁家堡村三队,队里有一位姓刘的五保户,晚年得了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一次,正当这位绝望的老人在荒草中挖着一个近半人高的大坑,何永梅忙上前问其原由,原来是刘大爷得了重病无钱治疗,身边又无儿女照顾,生活绝望的他准备挖坑活埋了自己了却残年时,被何永梅发现了,刘大爷的悲惨遭遇深深地揪住了何永梅的心,她立即向队里反映了老人病情,并表示愿意照顾这位重病的老人。队长答应了他的要求,就把猪场闲置的一间旧房腾出来作为临时“养老院”。从这以后,她除了生产队干活以外,还得来回奔波于两个家之间,每天做六顿饭,做两次家务,有时宁肯自己家人挨饿,也要按时为老人洗衣做饭。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这为孤独的老人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两个春秋。

    1996年,何永梅一家进了城。由于她的热心,街坊邻居有事就请她帮忙,她也从不推辞。她经常教育子女:“人活着不要光要为自己着想”。她是这么教育孩子的,自己也是这么做的。1997年7月的一天,原文庙巷党支部书记桑惠梓找到何永梅说:“老何啊,咱社区有一位孤寡老人孔光熙,最近眼睛瞎了,无人照顾,听说你以前照顾过老人,这次想麻烦你。”听到让她去照顾一位双目失明,双腿残疾的老人,何永梅当时心生犹豫,并非怕苦怕累,而是的确存在实际困难,因为当时她丈夫在酒运司工作,被单位派到柳园上班,子女和儿媳分别在兰州、新疆等地打工,何永梅自己还要拉扯三岁的小孙子,每天接送幼儿园,难以抽身。但是当她来到老人家一看,禁不住打了个寒颤,门一开,墙坯随开门的响动大片地脱落下来,一股恶臭熏得人喘不过气来,屋顶破洞透着微弱的亮光。孔光熙老人躺在床上,呻吟不止。一群群蟑螂在老人身下乱窜,蚊蝇在周围乱飞,床单满是尿迹和粪便。看到这些,她心头一酸,眼泪夺眶而出,她顾不得多想,立刻为老人收拾房间、换洗了床单和衣被,并做了一顿热乎乎的饭菜,喂老人吃了,老人那深陷的眼眶里流下了两行感激的热泪。回家的路上,老人那痛苦而呆滞的眼神一直闪现在何永梅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一个坚定的信念占据了她整个的内心空间,那就是:她一定要照顾这位老人,服侍老人颐养天年。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的时候,遭到了全家人的极力反对,但她只是态度十分坚决地对家人说了一句:“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不管谁老了总的有人照看”。从那天起,她就不顾家人反对,每天骑着三轮车,拉着三个月大的孙子,来回奔波,为老人端屎端尿,洗衣做饭。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家人渐渐地改变了态度,从不支持到后来一起去照顾老人。逢年过节,何永梅带着全家人给老人拜年、买新衣服,完全把老人当作了我们的亲人。2002年3月18日,我们全家人还张罗着为老人过了80岁生日,老人平生第一次唱生日歌、许心愿、吹蜡烛、吃蛋糕,快乐的象个娃娃。从老人喜悦的神情里,她们感受到了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心中最大的幸福和温暖,而这种幸福和温暖是她们的家庭成员给予的,从此,子女儿媳和丈夫对何永梅多了一份理解和感激,更多了一份爱戴和敬重。

  2003年初,孔光熙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转,何永梅决定抽空为女儿举办婚礼,吉日选在了2月12日。然而到了2月9日老人病情突然恶化,第三次住进了医院。何永梅日夜守在病床前,她不放心别人,因为只有她才知道老人哪儿痛、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大小便。一连3天3夜,我亲自喂饭、洗衣、擦洗身子。瘦弱的她累得更加憔悴,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后来,她实在支撑不住了,才允许家人轮流替换,就连新进门的女婿也加入了照顾老人的行列。因为照顾老人,女儿的婚事草草了事。婚后,她女儿要随丈夫回广东,临行前,她女儿含着泪埋怨母亲:“妈妈,我们的事你办的太寒酸了,该请的人你没请,从头到尾四桌饭,太没面子了”。离别在即,她女儿的一席话让她伤痛的心更愧疚。一个多月后,她女婿来信了,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妈妈,我是湖南人,去敦煌仅两次,每次见到您,您都在做一项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从您的身上,我学到了在军营中没有学到的做人的道理,所有这些,将使我们受益终身”。女婿如此通情达理,让何永梅愧疚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宽慰。

  在何永梅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孔光熙老人病愈出院了,但从此大小便失禁,她更加不放心老人,只得住在老人家里,时刻服侍在老人身边老人。当时何永梅已年近60岁,体重不到90斤,而孔光熙体重188斤,年近花甲的她要一夜数十次的搀扶超过自己体重两倍的老人起居入厕,夜深人静时病人痛苦的叫唤常常使她毛骨悚然。家人实在不忍心让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再受煎熬,我和儿子商量,决定让儿子也陪住在老人家里以应急,防止老人随时不测。在最后的半年岁月里,老人卧床不起,何永梅日夜守在老人身边,直至他灯枯油尽的最后一刻。老人在弥留之际,枯瘦如柴的手抓着她浑身颤抖,眼中满是感激和留恋。她轻轻地对他说:“老爷子,您安心走吧,我就是你的亲女儿”,老人吃力地说:“你照顾我5年了,我看不见你,来世报答都没法找你,我80岁生日那天是我这辈子最高兴的一天,那天我为你们全家许了一个愿……”话没说完,老人便瞌然长逝。何永梅哭得很伤心,5年的朝夕侍奉,她上无愧于党,下无愧于群众,内无愧于心,只有在恸哭中,才能宣泄她此时的心情。墙外的白杨,已从五年前的幼苗已长成如今挺拔如柱的大树,见证了这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呜咽的秋风也在把这段感人的佳话默默传讼。

  送走孔老人,何永梅因长期操劳和过度的伤心而整整躺了半个月。从此她也更加坚定了一点:以后再有这样困难的老人我还会去照料。精力稍有恢复时,社区又请她去照顾一对患重病的老夫妇。女的卢氏,患脑血栓已经卧床八年,丧失了语言能力,男的李老患有心脏病。何永梅每天细心地为两位老人做好一日三餐,并一口一口地喂卢氏吃下,尽管卢氏不会说话,但眼睛里经常闪动着感激的泪花,颤抖地对她伸出大拇指。五个月后,李老也病倒了,何永梅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爱心细致入微地照顾两位老人,陪伴他们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送走李、卢二老,社区又请何永梅照顾病危的达氏,她毫不推辞地答应了。暮年的达氏神智恍惚,饮食无节制,大小便失禁。有时喂饭,冷不防会把饭菜吐人一脸,有时病人抓起随时排出的粪便四处乱摔,哭喊叫骂更是家常便饭。何永梅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勤开门、勤开窗、勤洗衣、勤擦身。因为离家远,回一趟家,病人会把房子折腾的没处下手,没地站脚。为了不耽误照顾老人,半年多的时间里,何永梅竟很少回家,似乎忘记了家,忘记了深爱着她的亲人,而是在死寂般的房间里独守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她的心中常会掠过一丝恐惧,但为了病人,她顾不得那么多了,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心,让老人临终前的生命充满了阳光。

  送走达氏,何永梅又先后照顾了五保户王氏,暮年的王氏大便艰难,她便一天几次用肥皂水给老人灌肠,用开塞露通便,甚至用手抠,为老人减轻痛苦。

  现在,何永梅正在伺候着一位年已九旬的李林春老人,依然重复着那些平凡的琐事,的确她做这些事在有些人看来是容易的,不就是扫扫屋子,做做饭,洗洗衣服的事,但我们深深地知道这是多么的不容易,伺候人受苦受累不必说,最难忍受的是受气。如老人因病烦燥无故的漫骂,面对如佣人,长工之类的称呼,面对如“政府给你多少钱”的猜疑和“你把它们看得比自己的爹娘都亲”的冷言冷语,她的心如刀割般痛,任泪水湿透枕巾,几年来自己家庭的几次变故,更是心中永远的痛,先是姑娘学做生意亏本,再后是大儿子企业改制下岗,继而是小儿子发生车祸重伤两人,因无力赔偿几乎被送进监狱……但何永梅凭借自己的坚韧品格和对家人、对她人深深的爱,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家人相互搀扶着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前行。

  何永梅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然而面对这些荣誉和赞誉,她只是很平静,正如她常教育子女:“做人做事只求无愧于心”,咱们敦煌有句土话“前院的水往后院流,人人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你现在怎样对待老人,你老了后你的孩子就会怎样对待你”。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得到传承和发扬。

(责任编辑:孟祥萍)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