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06 12:5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年06月06日 08:18 | 查看:939次
编者按
6月7日,中国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考。这一天开始,939万莘莘学子将走进考场,对十几年寒窗求学作一次小结。
“千军万马独木桥”,这曾是中国民众对这场选拔竞争程度的比喻。然而,从高校扩招到社会机会多元化,眼下的高考虽已不再是出人头地的“独木桥”,但是,一场牵动近千万家庭的考试,对于这个国家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从标印着“绝密”字样的试卷,到警方护卫考点、监控录像,再到考试之后的全封闭阅卷,全社会都在努力创造一场公平的竞争。
然而,在流动人口超过2.3亿的中国,人们期待,更多的随迁子女能够更平等便捷地就地参加高考;在国家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下放给高校时,人们 期待,高校自主招生少一些“暗箱”,多一点透明;在各种“特长生”遭到社会质疑之际,人们则期待,高考加分政策少一点“猫腻”,多一些人性。
今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新程开启后的第一次高考,从6月4日起,中国新闻网推出题为《为了一次公平的竞争——考场外的高考期待》的主题策划,敬请关注。
自主招生公信力遭疑 学者吁推进高招信息公开
中新网北京6月6日电 题:自主招生公信力遭疑 学者吁推进高招信息公开
作者:白琥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近日因受贿落马,由此也引发人们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广泛关注。专家指出,自主招生是中国教改不可逆转的方向,应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加强自主招生的监督,用进一步的改革,消除改革不彻底带来的问题。
自主招生腐败频生 多环节被指存漏洞
近日,南京市检察院宣布:以涉嫌受贿罪决定对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予以逮捕。经查,2006年至2013年期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
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领域腐败频发,官员因招生腐败落马并不鲜见。早在2013年,即有报道指出,自主招生、破格补录和调换专业日益成为高招腐败的三大“重灾区”。
实名认证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的“@人大陈伟”对此深有体会:“过去几届有的学生考试得十来分二十来分,超级低,正常学生再不用功,六七十分还是可以得的。有人责我苛严,原因其实在这里(招生腐败)。”
如今,藏在象牙塔中的“硕鼠”终于落网,然其潜伏时间之长、受贿金额之巨,仍令公众吃了一惊。人们不禁疑问,究竟自主招生的哪些环节疏漏让腐败有了生存空间?
针对上述疑问,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受访时曾指出,在自主招生中,一些高校在招生标准设定、自主选拔环节,特别是面试环节,不尽合理,制度规范不严密,存在某些漏洞。
“这突出表现在,以极富‘弹性’的人才评价标准定取舍;通过‘权钱交易’,以‘特长生’的名义,大幅降分录取高考低分考生;在艺术、体育等特长生材料方面弄虚作假,骗取‘自主招生’资格。”张亚群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告诉中新网记者,“从最初的材料审核、初试、复试再到最后的公示,所有环节中,如果行政力量干预学术力量公正选拔,难免会加大权力寻租的空间和可能。”
监管机制作为有限 信息公开待推进
自主招生领域腐败频生,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难辞其咎。除此之外,负责行使外部监督职责的相关部门亦有失职之嫌。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就此发出疑问:“人大蔡荣生当了十一年招生处长,其中已经查实有八年吃拿卡要千万元,违规招生,其间还担任七家公司独立董事。人民大学党政纪检监察部门有无觉察,有无处理,为何拖至于此?”
熊丙奇则指出,近几年多所高校负责人因腐败触犯法律,他们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权力缺乏监管,学校内部缺乏民主决策,学校成立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往往沦为摆设。
招生信息不透明,亦是导致自主招生公信力受损的原因之一。
近期,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61.4%的受访者认为自主招生“不公开透明,留下腐败空间”,56.7%的受访者认为其“已经异化成‘看钱看权’招生”,而仅有14.1%的受访者认同“自主招生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
事实上,针对高招信息公开,相关部门早有规定,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提出过“六公开”的要求。
2013年,教育部再发文,要求高招信息“十公开”。其中,尤其强调应公开“自主选拔录取学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型考试招生入选考生资格”。而公开的具体信息则要包括姓名、所在中学(或单位)、享受照顾政策类别、资格条件等多项内容。
然而,熊丙奇对此持谨慎态度:“鉴于之前出台‘六公开’政策,以高校不公开收场。此次‘十公开’能否得到落实,还需要拭目以待。”
自主招生引存废之争 学者吁高招阳光透明
招生腐败案件频发,监管机制作为有限,招生信息不透明……有关负面信息,让自2003年实施至今的高校自主招生遭遇不少质疑,甚至引发存废之争。
网友“@巴清河”认为,“自主招生早该取消,这是掩盖不平等的借口,在缺乏有效监督的体制下,按分数高低录取才是公平的。”不过熊丙奇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教育改革不可逆转的方向,理性的态度,应是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以进一步改革,消除改革不彻底带来的问题。”
如何让自主招生重拾公平本义,储朝晖更重视专业与监督的作用。
“真正的自主招生应该在专业的环境中运行。应该让高考招生成为专业组织的专业工作,由学校专业团队自主招生,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的体系。”储朝晖说。
他还指出,自主招生改革本身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自主招生处于不受外部权力监督的环境里。“要将招生工作置于监督之下,形成包括行政权力、公众、相关当事人等在内的监督网络。”
与储朝晖相比,熊丙奇不但强调自主招生制度的完善,也呼吁推进高招信息的阳光透明。
“高校应成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由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的招生标准,并监督职能部门执行。要明确高校必须公示的招生信息内容,并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追究不公开信息高校的责任。”
除此之外,熊丙奇还指出:“只有政府回归本位,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并监督学校建立确保自主权得到有效使用的办学制度,才能提升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回应社会对高校能否用好自主权的关切。”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