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一山村88人捐骨髓 全村不足300人(图)

发布时间:2008-11-23 08:00 | 来源:搜狐网 2007年07月27日10:39 | 查看:2019次

一个美丽的山村,一个善举的人群

  福建宁德寿宁县芹洋乡,一个名叫溪源村的山村,因为建水库,全村人即将搬迁。为了留下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的共同记忆,这个不足300人的小村庄,竟有88人向中国阳光骨髓库报名,希望捐献造血干细胞。

  “目前我国的骨髓库标本极端紧缺。”中国阳光骨髓库负责人刘正琛说,此次溪源村村民不仅集体捐献,而且 自己承担了所有的检测费用,这是我们5年来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

  资料显示,白血病的发病率超过十万分之四。而造血干细胞移植(传统上被称为骨髓移植)是较有效的治疗办法。但是目前在全国(含台湾、香港)在内的全国骨髓库内标本也不过百万份。而实践证明,骨髓匹配成功的几率低于四百分之一。

  刘正琛允诺,在数据库里,溪源村村民的血液资料将被排号在一起,宛如一个新的集体。这也是村民们最大的愿望。村子搬迁在即,他们想做一件“大善事”,通过高科技手段,给全村人留下一张全家福。

  集体捐献骨髓 缘于一个念想

  2001年,当地开始修建一个大水库。按照修建计划,溪源村大部分将被淹没。提起这个即将被淹没的家,长期在外经商的村民张家兴有点伤感:“每年春节都会回家,吃顿团圆饭。一旦搬迁走,以后村里人连个见面的机会都少了。”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溪源村的年轻人纷纷出外闯荡,大都在省内各大城市做超市生意。因为担心搬迁以后村民从此无法联系,今年年初,村里老人就向各家发出了通知,希望大伙都回来一起吃顿饭。消息传到张家兴处,他犯嘀咕了:“吃散伙饭,不如给大家留个将来聚在一起的念想。”

  捐献骨髓的想法,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堂弟张缪兴聊天时产生的。缪兴在北京大学读硕士,多次接触过捐献骨髓的志愿者。他的一句话让家兴印象很深:“匹配的骨髓太少了,很多病人只能在等待中走向死亡。”

  能不能全村集体捐献?以后不管走到哪里,在骨髓库里,全村人资料永远都在一起。如果有村民的骨髓可以与患者匹配,大伙还可以一起来帮忙。这样,我们不就有了再聚的机会吗?

  家兴只有高中文化,但是多次献血的经历,让他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有所了解。他跟同在厦门谋生的几个村里好友一合计,觉得应该回家跟老人们谈一谈。

  得知骨髓能救命 村民都很热情

  今年4月,家兴回了趟溪源村。原本想动员堂兄捐献骨髓,没想到堂伯一听说“献骨髓”,脸都青了。老人家以为是拿着大针筒,往脊椎骨上扎,说什么也不肯让家兴再进家门。

  碰了钉子,长了心眼,家兴先单独找年轻人谈。“献骨髓”太吓人,学名叫“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让你马上献,而是先抽点血做检测。以后需要你的干细胞了,再找你捐献。

  抽多少?3毫升。3毫升是多少?一杯还是一瓶?家兴哭笑不得:你平时上山采茶叶,被树枝戳一下,被石头碰一下,流的血可能都不止5毫升。

  怎么抽?跟验血差不多,难不成你大老爷们一个,还怕疼?家兴半调侃,半认真的,好不容易给全村人做了个“科普”。张家兴们趁热打铁,请来村里小学老师张常宏,拿大红纸写了张倡议书,就贴在凉亭里,“我们的主题:纪念祖籍,造福人类,教育后人。”

  溪源村民风淳朴。村民吴芳春说:“所以一说救人,大家都很热情。”

  每一份骨髓都是一条生命的期待

  从村口开始,沿途不时有村民点燃长长的鞭炮。村里的锣鼓队一路敲着,把前来采集血样的护士,一路迎进宗祠。“除了过年,没见村里这么热闹过。”68岁的张有春说。

  宗祠里,近百名精壮汉子排起了长队,等待血样采集,他们中绝大多数是从外地赶回来的。村民说,平时这里是敬拜祖宗的地方。但是7月26日这一天,他们在做一件跟祭祀祖先同样有意义的事情。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一位叫张永华的27岁小伙子,为捐献骨髓,特意从浙江台州赶回家。他说,这次回来单单路费就花了四五百。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