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假话有多难(图)

发布时间:2013-12-06 19:3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9月17日 11 版 | 查看:2266次


  云舒

  美国电影《大话王》(Liar Liar)里,金·凯瑞饰演一位把说谎当家常便饭的律师。年幼的儿子多次因他说话不算数而失望,真的伤了心,于是他在5岁生日聚会上许了个愿,希望爸爸能有一整天时间只说真话。这个愿望竟然成真了,无法再说谎的律师接下来这一天简直过得焦头烂额……然而他也体会到,能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好。当这24小时过去,律师选择了向儿子郑重承诺:此后永远只跟孩子说真话。

  这是妙趣横生的喜剧故事,结局的皆大欢喜,是律师刚开始根本想象不到的。最初知道儿子的生日心愿是让他不再说谎,他的第一反应是马上去要求儿子重新许愿。这位习惯了活在谎言里的律师,那会儿对说真话很恐惧,就像要被迫赤裸裸地面对别人,一心想回到谎言编织的保护壳里去。奇妙的是,这状况百出的一天里,他兴许第一次,靠说真话打赢了官司。跟了他数年的秘书一度想要辞职,最终还是选择继续跟随他——真诚的上司更值得信任。更重要的是,原本对他失望透顶的前妻,后来因为他的真诚挽留,跟孩子一起留了下来。

  一天前这位律师根本不会相信,说真话带给了他更好的生活——几乎是一次重生。有句值得一再回味的老话:即使赢得全世界,若失掉了真正的自己,那又有何益?活在谎言中时,压根儿不可能赢得全世界,却必定远离真正的自己,可以说,当影片中的律师走向真实的自己,他才真正开始生活,也可以安心享受生活了。

  说真话,并没有多么难。有些说法做法,主要跟礼貌礼仪有关,跟真诚虚假关系不大。就像在热闹的社交场合,你可能陆续跟所有熟人或陌生人热情地交谈,对每个人说“很高兴认识你”、“见到你真好”之类的话,即便主要出于礼貌,我们也并不把这些断言为虚伪。不过,公众社交只是生活里很小的一部分,跟亲朋好友小范围交流时,你愿意也只谈“今天天气”,永不坦露真心吗?这其实会决定,你逐渐活出真实的自己,还是一直隐藏在面具后面,努力把自己塞进看似安全的框框里。

  说真话,并不是说你有义务说出全部的真实想法。发觉对方根本听不进去时,不妨微笑地岔开话题;还不确定可以信任对方时,只说出一部分想法也很正常;有些场合和情境,发觉有些真话不便当场或当众说,你也可以心知肚明就好,或过后找机会再说……你没有任何必要说谎。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对自己的态度。当你对一切漫不经心而假话连篇时,也一样轻慢了自己。能温和坚定地告诉别人:“我现在不想谈这个”、“这件事你不需要知道”,那一样很真诚。至于“我看你不顺眼”之类,还算不上真话,静下来你就会明白,真实而负责任的“说法”是沉默,因为那种表达与“真话”无关。

  有一个流行的误解是:亲友熟人提出了要求,我若说不,就会伤害或得罪他,会损害关系。这样的误解只表示你在学习真诚而坦然地拒绝别人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你做不到或不愿做,都完全可以坦然相告。真的看重关系,可以坦诚表明愿意做哪些:比如这个时间不合适,另一个时间如何?这件事真做不了,能做的是……事实上,若以为一个“不”字就会伤害别人,那背后往往是你把自己看得很脆弱,以为回绝一个要求就等于改变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好印象,同时以为他人也承受不了说“不”的打击。

  当真话包含了“我答应了你,会尽力做到”的意思,那就升级为承诺了。承诺若是因不可抗力而未能实现,那你没有丝毫过错。然而,当你做了承诺,却因后来的变化、另有取舍而不能守约,那就应该跟对方诚恳地道歉、承担责任并尽力补偿。如何对待承诺、未能守约时如何处理,其实决定了你的言行是否值得信赖。

  无论是谢绝一个要求或提议,善意指出他人的不足,还是造成伤害后道歉弥补,真话都要以包容体谅他人、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态度说出来,这样更容易被对方接受。单独交流,先让对方感受到你善意的出发点,再提出有可能让其接受的替代方案等,都是说真话的技巧,重要的是你的态度:带着爱和尊重,保持心态开放。

(责任编辑:江旻虹)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