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山“我心里从没有过枷锁”

发布时间:2013-08-12 23:52 | 来源:新浪 2006年03月05日00:45 | 查看:1528次

  乔安山,一个提起雷锋就不能不提的人,他曾是雷锋的工友、战友、好朋友,也是背负着撞死雷锋“罪名”的“凶手”。相对于许多人对雷锋单一纯净的尊敬之情,乔安山对雷锋的感情要复杂得多:尊敬、感激、歉疚……

  乔安山“我心里从没有过枷锁”

  文/本报记者林芝马蓉

  时光飞逝,如今,那个让乔安山刻骨铭心的日子已经过去了40多年。1995年,当《中国青年报》记者费尽力气把他从“地底下”挖出来,乔安山没想到那么一次只有几十分钟的见面,再次改变了他的生活。1997年,根据《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报道,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问世并在全国上映,乔安山一夜“成名”。于是在以后的10年的时间里,乔安山成了宣传雷锋的大使,如今,65岁的他依然在全国各地奔劳。

  记者见到乔安山是在他抚顺的家里,刚刚坐了一夜的火车从北京接受采访回来,又赶去给自己的老领导——接雷锋入伍的老兵戴明章送行(戴老刚刚去世),乔安山一脸的疲惫,跟记者提起他这几十年的生活,乔安山说:“不像你们想的那样,我现在心里没有什么压力。”

  乔安山的家变了,人也变了

  来到乔安山家时,已是晚上,开门的是乔安山的老伴,她很热情地引我们进屋。乔安山的家住在一座16层高层住宅的第九层,有一百多平方米,装修也不错,着实让记者吃了一惊。让记者很难把它与十多年前乔安山初次“浮出水面”时,记者所描写的那处破简易房联系到一起。

  乔安山说:“电影放映了以后,大家都知道我了,为了照顾我,抚顺政府把我从铁岭接到了抚顺。老战友们看我困难,又帮我装修了这套房子。”在乔安山家,有两件最醒目的东西,一是,一进门墙上挂着的巨幅合成照片——乔安山、雷锋和雷锋班的历任班长合影。乔安山说这是一次去辽宁电视台做访谈的时候,剧组做的,节目结束时,老乔把这个电视访谈作背景的道具带了回来,当作宝贝挂在了墙上。二是,一个雷锋的半身铜像,放在很显著的位置。乔安山说:“这是抚顺人自己铸的,我觉得铸的是我见过的最像的,所以我就摆在家里了。”

  如今的乔安山,已经不再是十几年前那个见了记者就躲起来的老乔了,谈起雷锋他滔滔不绝,他不拒绝采访,也从不停下到各地作报告的脚步。和记者没说几句,乔安山就被老伴叫到了里屋,换了身见客人的衣服,乔婶说:“大城市来客人,要换套衣服。”大家都笑了,带记者来的“雷锋连”连长许传达半开玩笑地说,现在乔婶是乔安山的“经纪人”。乔安山说,现在他每年都要作近200场报告:“可不是像你们想的那样,雷锋三月来四月走,我一年到头都没有闲着的时候。”眼前的乔安山没有10年前人们印象中的憔悴、沉重,取而代之的是四处奔波后的疲惫。

  乔安山在雷锋入伍前就和雷锋是好朋友。他们同是鞍钢的工人,同住在一个宿舍里。与雷锋这个苦大仇深的孤儿相比,乔安山一直有父母的照料,显得缺乏阅历,独立性差一些,于是乔安山就与热心帮助他的雷锋成了好朋友。1960年,在雷锋的带动下,乔安山和雷锋一起入伍当了兵,乔安山这样形容当时他和雷锋的关系:“当时我一个月挣几十元钱,可是个大数目,你想我要不是和雷锋是好朋友,尊重他,我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工作,和他一起当兵。”

  入伍之后,雷锋因为有文化被分到了需要技术的运输连,在雷锋当了班长之后,又把乔安山申请到了他们班,在雷锋的帮助下,乔安山这个曾经的“落后分子”也一点点成长起来,此时在乔安山的心里,雷锋不仅是朋友,更是良师。

  始终不愿提 那悲怆的一幕

  记者始终难忘十几年前在电影院里看到的这一幕:雷锋倒下了,战士们在慌乱地喊着,雷锋被撞死了。那一刻记者不知为何泪流满面,那一幕,让记者永生难忘,因为这是记者平生第一次知道雷锋居然是被人撞死的。相信这一幕也让乔安山泪流满面,永生难忘,他之所以难忘,是因为撞死雷锋的那个人就是他,那个倒在他车轮下的人,是他最好的朋友。

  四十多年过去了,乔安山面对记者始终不愿再提起那一幕:

  1962年8月15日,抚顺望花区部队驻地。乔安山坐在驾驶室里,按照班长雷锋的指示,去把满身泥泞的爱车擦干净,他双手把着方向盘,朝九连炊事班开过去。

  车打了一个90度的弯后驶入了一条窄窄的人行道,右边是连部的房子,左边是一排一米六左右的柞木桩子,中间拉着铁线,是用来给战士晾衣服被子的。乔安山犹豫了一下,没把握是不是会蹭着连部的房子。他把头探出车窗外,冲雷锋减了一声:“班长!你看看会不会撞上房子?”

  雷锋走到车的左前方,向乔安山打着手势:“走吧,没事,倒,进,进……”

  乔安山挂二挡起步,迅速回转方向盘,谁知车轮在泥泞的地上一滑,车“轰”地向前,左后轮把一根柞木杆撞倒,木杆重重地砸在雷锋的太阳穴上,雷锋顿时倒在地上,此时的乔安山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径直把车开到了前面,下车后,眼前的一切把他惊呆了。

  在接下来的2个小时里,乔安山像呆了一样,看着大家抢救班长,班长七窍流血,听说护士把班长的脖子割开,院长亲自插上了氧气管。看着大家急忙的请沈阳的专家,看着班长还没等来“救星”,就已经被蒙上了白床单。

  谁也无法想象一个好战士竟会被晾衣杆打死了,而且是一个只有一米六左右的杆子。换做任何人,可能都只是肩膀上的轻轻一拍。但是,事情就是这么的巧,因为雷锋只有一米五四。

  四十多年过去了,坐在乔安山的面前,记者依然不敢贸然地提起那悲怆的一幕,所以选择了迂回战术。“你和乔婶结婚的时候,乔婶知道你是雷锋的战友吗?”记者问。乔安山回答:“应该知道,因为她家就在我们营地边上的堡子。”记者接着问:“那他知道您?……”老两口并不作答。记者继续:“那您现在还有压力吗?”乔安山沉思了一会说:“你们觉得追究这些有意义吗?我没有像有些文章写的那样,背着什么沉重的十字架,当时已经定的是意外事故,所以我心里没有什么枷锁,只是一个好朋友突然离我而去,心里有种失去战友的悲伤。”

  乔安山说,其实1995年接受采访时,我并没有说什么,后来文章中的许多东西都是作者和当时其他当事人根据他们的直观感受而臆断的。记者随后问他对《离开雷锋的日子》怎么看,乔安山说,电影拍的还是很真实的,拍电影时刘佩琪还见过我,后来我们还有联系。乔安山对记者说,刘佩琪是当兵的出身,所以把握得很准。

  1966年,乔安山调转到了一个新组建的国防工程施工单位,后来又复员到了铁岭市第五运输公司,在这里几乎没有人知道他是雷锋的战友,他也从来不提。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记者依然试图知道乔安山心里真实的感受,但是乔安山始终闭而不谈。记者偷偷地询问许连长,乔叔作报告的时候,会讲雷锋出事故的那一幕吗,连长摇了摇头。这时记者才明白,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乔安山的生活也因为自己的“昭雪”改变了很多,但他还是不愿意说起那段往事,在心灵深处他还是很在意人家说,他是撞死雷锋的那个人,因为雷锋是他的好朋友、好战友。

  雷锋商店不能要,雷锋小学一定要建

  许多人都问假如雷锋没那么早就离开,他会经得起社会的变革,经得起腐蚀吗?假如会怎样,记者无从找到答案,然而乔安山却代替他的老班长经历了世事变迁。

  离开雷锋的日子,乔安山一直把自己当成雷锋生命的延续。曾经有人说,他做好事是为了给老班长赎罪,但是乔安山矢口否认:“我觉得不是什么赎罪,我觉得失去一个好战友,对于我来讲,我应该像他那么做才能对得起他。”

  复员后,乔安山经历了很多人生波折,夫妻下岗,两个儿子下岗,给人看过门,捡过破烂。如今,乔安山的生活好多了,住在高楼里,还是小区业主委员会的会长,“大家都让我当,我哪有时间,都是老伴替我张罗。”

  1998年,乔安山第一次去雷锋的故乡湖南望城,在那里他见到了老班长出生和长大的地方,破栅栏没人修缮,别人家的鸡鸭把雷锋家的院子整得乱七八糟,乔安山有些着急,跟陪他的领导说,这怎么行?后来第二次去望城,乔安山欣慰地笑了。在望城的大街小巷,乔安山看到很多以雷锋命名的商店、车铺等营业场所,乔安山很生气,但又无能为力。

  在铁岭,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况。乔安山找到了工商部门,让这些店铺都改了名字:“只要我能管得了,我一定管,雷锋是神圣的,不能商业化。用雷锋命名可以,但是要做有意义的事,比如说雷锋小学,服务性行业也可以。在山东德州就有一个我力主命名的雷锋储蓄所。命名后一年内储蓄额翻了十几番,我都不敢相信。听储户说,他们服务特好,不仅给腿脚不便的人上门服务,还帮老人洗衣服。”

  现在的乔安山成了宣传雷锋的大使,非常忙碌,他说前两天去储蓄所看了雷锋留下来的存折,雷锋去世前存的100元如今已经变成了200多元,乔安山不禁感叹时间的飞逝。

  以前乔安山是逢节日或者忌日的时候,都要去雷锋的墓边坐一坐。现在因为总要领人去参观,所以去的机会更多了。如今的雷锋墓在一个世界级的公园里,名字就叫雷锋公园,据说这个公园斥资2个亿。

  乔安山没有说如今他站在老班长气势恢弘的墓前是怎样的心情,记者更无法猜想,雷锋看到自己的身后事会是怎样的心境。

(责任编辑:孟祥萍)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