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遗体打捞出水时仍保持着救人的姿势

发布时间:2008-11-17 08:00 | 来源:网易 2008-09-02 07:22:00 | 查看:813次

        今年8月1日,在浙江温州永嘉县的楠溪江,海军大学生军官、共产党员李锋奋力将3名溺水同学推向岸边,自己却被卷入漩涡。他的遗体被打捞出水时,人们发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保持着双脚蹬水、双手托举的救人姿势。

  李锋的英雄壮举,在浙南大地广为传颂。8月26日,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某师隆重集会,追认李锋为“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

  素有从军报国志

  永嘉县曾是当年红13军浴血奋战的地方。1982年3月,李锋就出生在永嘉县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

  李锋的爷爷曾是红13军的老战士,父亲也是上世纪70年代入伍的老兵。孩提时,李锋经常缠着让大人们讲战斗故事,最喜欢看《上甘岭》、《英雄儿女》、《高山下的花环》等影片,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

  2001年7月,李锋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入学时的军训,更增添了他对军营的憧憬。

  军训打靶时捡的16枚空弹壳,仍整齐摆放在书架上;军训穿过的迷彩服,一直珍藏在衣柜里。这些看似简单的遗物,折射出一位有志青年深深的军旅情结。

  李锋读的是信息工程专业,成绩优秀,大学4年,4次获奖学金。在温州这个改革开放的热土和经济发达的新兴城市,他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身为杭州一家电子集团公司老总的大舅周陈顺早就提出,如果李锋愿意到他的企业工作,年薪可高达20万元。

  面对如此诱人的待遇,李锋却选择了军营。在习惯以财富论英雄的人看来,他这是犯傻。可李锋笑答:“人活着不能只追求金钱,而要活得真正有意义,我的理想就是从军报国。”

  经过层层筛选,2005年6月,李锋被批准特招入伍,成为一名海军军官。

  勤学精武求建功

  今年4月,李锋顺利通过全军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战友们十分痛惜:如果不是意外牺牲,年纪轻轻的他年内就可以破格晋升为工程师。

  李锋从事的电子对抗专业,科技含量高,在未来作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让李锋既兴奋,又有压力。迎接职称考试的那段时间,他经常在办公室通宵达旦钻研业务。师参谋长李昌荣感慨说:“作为一名地方大学生干部,李锋从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潜心钻研专业技术,实属难能可贵。”

  李锋牺牲后,战友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李锋的书桌上摆满专业书籍,抽屉里有5本专业和外语学习笔记。字里行间,人们可以看到李锋为驾驭新型电子战装备、完成从大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转变所付出的努力。

  2006年,李锋曾两次被派往国防科技大学和海军指挥学院培训。他非常珍惜深造机会,次次都以优异成绩结业。学成归来后,他提出在某型指控系统中增加指挥节点及飞机、舰艇之间的互连互通,实现对海陆空情况全面掌握的全新设想;他还主动请缨,牵头研究开发某型雷达情报编辑系统,获得成功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谦虚好学,只用两周时间,就胜任了通常需两个月才能担负的独立战备值班任务。

  李锋的意外牺牲,让东航某师师长魏华彬心疼不已——在他坐镇的作战指挥所里,李锋的战位是最让人放心的战位。

  有一次,雷达情报显示数据突然消失,李锋仅用两分钟就准确判断出故障原因,迅速启动备用设备,确保了演习顺利进行。

  3年间,李锋共参加过10多次这样的重大演习和演练。就在牺牲前不久的一次演习中,师指挥所图像传输系统突现故障,李锋立即断定是传输路线过长引起信号衰减所至,提出加装一个信号中继器,结果“手到病除”。

  无独有偶。部队新年度开飞前,敌我识别系统出现故障。又是李锋主动请战,连夜排除了故障,确保战鹰如期升空。为此,他受到师部嘉奖。

  舍生取义写忠诚

  26岁的李锋,生命的乐章正演奏着意气风发的旋律,却在今年“八一”建军节当日戛然而止。

  那天,回乡探亲的李锋与麻伟民、朱建瓯、郑治安、余安恺4名高中同学相约游览楠溪江。下午3时,在永嘉书院附近江边,同学们嚷着要下水游泳。受今年第8号台风“凤凰”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平时温顺的江水变得十分湍急。“大家在浅水边玩玩就行了,别游到深潭里。”因部队有纪律,李锋没下水,还细心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江水清清,碧波粼粼。同学们玩得兴起,越走越远。突然,脚下一滑,4人瞬间被激流冲进深潭。

  “不好!”李锋听到呼救声,立刻冲了上去,连衣服都没来得及脱,就纵身跃入深潭。他游到距自己较近的麻伟民身边,双手按其后背使劲往岸边推,帮麻伟民脱离了危险。朱建瓯水性稍好,挣扎着游回岸边。李锋和郑治安、余安恺却被湍急的水流冲到更远的深潭。李锋水性并不好,此刻,他却奋不顾身游向余安恺,把他往岸边推。同时,大声提醒在水中拼命挣扎的郑治安:“不要慌,保存体力,我来救你!”

  在附近施工的永嘉县渠口乡珠岸村党支部副书记陈修存和贵州籍民工杜建闻讯赶到,将一个破竹筏推入水中救人。他们先将奄奄一息的郑治安拉上竹筏。竹筏太破了,过度承重之后随时可能散架,李锋拒绝了这次救生的机会,用力推了几下竹筏,使竹筏载着急需脱险的郑治安加速朝岸边冲去。这时,他已在水中拼了近20分钟,体力逐渐不支。当竹筏再次来救他们时,李锋憋足最后一口气,用力将余安恺托出水面,自己却再也没上来。

  8月4日,原本是李锋结束探亲归队的日子,近千名父老乡亲从四面八方赶到永嘉殡仪馆,送别家乡英雄。

  曾经与李锋朝夕相处的同学和战友知道,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决不是他一时冲动,而是他人性光芒和精神力量的一次集中迸发。

  据同学麻伟民回忆,读高一时,李锋就曾从小溪里救起过一个小女孩;同学金耀灿回忆,他踢足球摔成小腿骨折,是李锋送他到医院打石膏,一路上抱着保护他的伤腿;司令部电子对抗科科长江巍回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锋把4000多元钱的积蓄捐给了灾区,是全科捐款数量最多的人。

  日前,东海舰队航空兵和永嘉县委、县政府相继作出向李锋同志学习的决定。(方立华 王朝武 特约记者 徐锋)

  (责任编辑:曾永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