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6-26 09:11 | 来源:南方日报 2013年6月25日 A13版 | 查看:1265次
| |
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第一人口大省,也是灾难、灾害频发省。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机制,提高群众应急救护的意识和能力,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和幸福广东建设。 近年来,广东省红十字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到去年底,全省共培训取证救护员71.42万多人次,普及应急救护知识218万人次,普及率达到全省人口的2%,有效提高了群众的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伤亡损失,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省政府发文,要求加强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 “应急救护一直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核心工作,也是红十字会的重要职能。”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红十字会会长雷于蓝非常重视应急救护工作。她说,国际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地救护,应急救护工作是红十字会的传统特色、品牌项目。广东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多发。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使广大市民掌握最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就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基础性社会工程,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广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去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红十字会《关于加强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意见》(粤办函〔2012〕290号),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该意见提出,到2015年,建立较完善的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机制,群众参加应急救护培训的意识和积极性普遍提高,全省参加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考试合格的群众达150万人,参加群众性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的群众达300万人次;广州市、深圳市等是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基础较好的城市,培训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达到户籍人口总数的2%。 已培训取证救护员71万人次水上救生特色明显 “救护不仅要在急时,更在平时。平时不培训,急时没保障。”广东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梁健介绍,近年来,省红十字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的职能,与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借助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的契机,积极开展面向群众的救护培训工作。经过我省各级红十字会共同努力,到2012年底,全省共培训取证救护员71.42万人次,占全省人口总数的0.71%,培训救护师资1.14万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218万人次,达到全省人口的2%。 其中,省红十字会和广东药学院2007年起合作成立了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依托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技术力量和基础条件进行建设,现有培训师32人,编写了适合我省特点的教学大纲、教材,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按需的培训服务。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应急救护培训人数超过人口比例的1.7%,提前3年完成总会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中山参加应急救护培训人数达当地人口的1.79%,处在全省领先水平;珠海市应急救护培训人数达到当地人口的1.3%,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东莞和江门市红十字会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分别培训了49371人和14495人,力度很大,发展前景很好。 针对广东江河湖泊多、淹溺事故濒发的特点,省红十字会2007年起和台湾红十字组织合作举办水上安全救生培训,在珠海市体育中心游泳馆成立广东省红十字会水上安全救生培训基地,设立广东省红十字会水上安全救生志愿服务总队。2010年广州亚运会及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我省红十字会均联合台湾红十字组织成立海峡两岸红十字水上安全救生志愿服务队,两次参加海上帆船帆板比赛急救志愿服务工作,受到各国运动员和技术官员的称赞。 要纳入政府应急体系管理建立全省培训中心 “与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省市相比,我省普通群众的救护培训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梁健坦承,按照现在国际上参加救护培训的人数占人口的比例,挪威、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达到80%以上,法国为40%,美国达到25%,新加坡达到20%,香港也已达到8%;国内开展救护培训比较好的上海市达到5.5%。相比之下,我省普通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还不是很强,救护培训普及率还不是很高,全省不及1%,差距较大。 他说,目前仍存在领导重视不够、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手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意见要求,各地要将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政府应急队伍体系建设管理,积极协调推进应急救护的培训和演练工作。需要财政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争取经费和器材,争取建立全省性培训中心,规范省级救护师资库建设。 省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及青少年部部长胡卓加介绍,他们近期申请到中国红十字总会经费达500万元的大课题,将就如何科学构建卫生应急救护培训体系进行研究,目前已在中山、阳江试点,希望能探索出一条新路。 评价 “广东省红十字会要争当全国红十字事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为中国红十字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华建敏今年2月到广东调研时高度评价广东省红十字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对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广东省红十字会的卫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善于创新,多种模式并举,工作成效显著,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长王汝鹏今年4月在广东调研时表示,广东基层红十字会勇于改革、勇于尝试、勇于先行先试的态度非常值得赞赏。 ■ 亮点扫描 各地红会创新多种“培训模式” 据了解,我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相对全国其它省市起步较晚,但各地级市红十字会根据当地政策环境及社会需求,大胆创新探索,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培训机制。 广州 紧抓“亚运红利”,救护员比例突破1.7% 广州市红十字会抓住亚运契机,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在广州各行各业普及。目前,广州高校、志愿者和公安、消防初步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列入常态化的培训科目。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培训救护员28万多人,其中取证的有156700人,占广州人口总量的1.7%以上。 这得益于广州市红十字会下属的培训中心提前介入亚运的筹备工作,早在2008年就主动与亚运会组委会接触,阐述奥运与红十字合作的先例,得到亚组委认同,在全国红会系统成为唯一获得指定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课题建设和团体讲师的资格。 为了开源,广州将培训目标人群拓展至尚未涉及的行业和高危人群,在全行业深入拓展。2009年,广州市公安局将卫生救护课程纳入干警警衔晋升和新警培训的常规课程之内,与广州红会确定长期合作关系。截至2011年底,共培训取证干警达到6153人。此外,已培训取证高校生人数为27024人。 东莞 市场化培训“以训养训” 东莞是制造业聚集地,又有大量涌入的外资企业,应急救护培训的需求量很大。东莞市红十字会看准这一需求,拉起了一支20多人的队伍,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结出了应急救护培训的硕果。截至2013年4月底,东莞有68698人成为了持证的救护员。 “救护员培训首先必须专业。”东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鼎介绍,目前东莞市的救护员培训依托于东莞市红十字会下属的应急救护培训中心,招聘的20多名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全部获得国家、省两级师资培训资质。此外,该培训中心专门编写配置的教材、课件、教具及演练所需的器材耗品,经省级专家审验全部达到优良标准,编印6万多字《东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工作手册》、15万字《东莞市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文件汇编》。 “我们在培训中心专门设置了‘专员’一职,专职负责市场拓展。”张鼎介绍,在救护员培训大纲要求内容外,培训中心专门增加了“自选动作”,比如开设人际交往、心理疏导、行为干预内容以应对各种“城市病”;教授交通事故、溺水窒息等意外现场处置应对常见突发事件;培训中毒、触电、烧伤、家庭常见急症的紧急救护技能。 “除了集中定点培训,针对20人以上的大班,我们还采取送教上门现场培训的形式。”张鼎说,这些探索,都是为了适应市场的真正需求。下一步目标是将东莞的救护员比例提升至2%—2.5%。 江门 应急救护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少不了政府的支持,除了提供财政经费的保证,江门还将应急救护工作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在全市机关人员大大提高了救护员比例。目前,江门市已培训急救员1万多人,建立师资队伍260多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达11万人次。 江门市的应急救护工作启动于2010年底。在2011年由政府督办的1号文中,应急救护培训首次被纳入考核目标,该文规定,各区镇制定5年工作计划,并于当年启动轮训市级应急救援队伍工作,完成3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骨干培训,交由江门市红会牵头,由海洋渔业局、海事局、公安交管局三部门具体落实。 “应急办编制总共只有10个人,已有3个人是救护员。”江门市应急办副主任熊晖说,目前应急救护培训的推广已经由机关延伸至大众,下半年,江门将举行首次应急救护知识电视大赛,提高群众参与应急救护的积极性。此外,江门市已经建立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培训志愿服务队高达600支。可以说,江门市铺开应急救护培训的大网络雏形已成。 中山 政府购买服务扎实“推普” 应急救护知识普及8万人次,救护员领证3700多人,中山应急救护成绩稳定增长的关键来自于每年80万元经费支持。 “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还有一些人民团体,每年都有一大笔资金固定用于市民应急培训。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分散在各部门中的培训项目资源,红会去承接这些项目,相当于承接政府部门的购买服务。”中山市红会常务副会长简海燕说,他们整合地震办、科协、安监局、人防办、应急办等部门的项目资源,每年可筹措推普经费达到几十万元,成为了应急救护培训知识经费的主要来源。“通过强有力且持续的‘推普’工作,培育市民主动参与应急救护培训的意愿,使他们从‘自愿’转为‘自觉’。” 经过多年有效的推普成效,中山红会今年承接到了中山市政府的推普任务,并且开始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每年至少推普人群65000人,培训救护员3500人。 阳江 组织部发文,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粤西阳江市,市直机关中红十字急救员的比例已经超过2%,高于珠三角一些城市的数据。预期到2014年,这个比例将突破10%。 “我们在机关中开展救护员培训可以说是畅通无阻,要归功于市委组织部的明文规定。”阳江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曾志远说,以前与应急办也曾联合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工作,“但没有硬性规定,来的人三三两两,没有积极性。”从2012年起,阳江市委组织部在批文中将急救员培训纳入市直单位培训班次中,机关急救员培训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当年开办了8期培训班,共培训400多名机关人员成为急救员。今年计划开办8期。 此外,阳江市财政从2010年起在彩票公益金中列支一定比例经费用于开展免费培训,并从今年起将应急救护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师资培训上,阳江积极与省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基地(广东省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作,积极引进外援。截至2012年底,阳江市本级已培训发证急救员1500多名,普及应急救护知识25000多人次,约占总人口1%。 观察 红会职能要“归位” 一个郭美美,为何就差点毁掉一个百年老店?今年四川雅安地震后,“郭美美事件”余波未了,再次引发社会对红十字会改革发展的讨论和思考。 可以说,“郭美美事件”诱发的波澜,是在社会转型期公众对于中国官方慈善事业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的一个总爆发,红会只是一个靶子。官方慈善如何更加公开透明,是一个普遍性的任务。 对于红会系统来说,除了喊委屈,重塑公信力,还必须思考在新形势下,作为人道主义组织,自身职能如何“归位”和“转型”?传统的“三救”(救灾、救护、救助)和“三献”(推动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业务,看似很庞大,其实都遭遇挑战。比如救灾,前有政府各部门的专业救援力量,后有慈善会这样“更官方”的捐赠组织,红会要有所作为,空间有多大?又如,“三献”,其实主角更多是卫生部门。 有为才有位,红会何为?这个问题在红会系统内外都有不少思考。广东省红十字会会长雷于蓝认为,红会职能要“三为”,为群众服务、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输出正能量,要找到这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副省长林少春最近到省红十字会调研时也指出,省红十字会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要结合广东实际,创新开展一两个涉及面广、群众受惠面大的人道救助工作,为更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擦亮广东红十字会品牌。 像卫生应急救护培训,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看似“传统”,但过去重视不足,现在需求又大,政府部门和医院也没有精力专门去做。用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梁健的话说,这种“政府不逮、民众需要”的项目,正能体现红会作用、为民办实事。 专家指出,当前卫生应急救护培训刚起步,其涉及公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公共服务产品,应该由政府购买服务,依法由红十字会成立专门培训机构、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公益培训。 从这一个个具体的民生项目做起,接受社会监督,凝聚社会力量,红会的“归位”与“重光”才有望。 本版撰文:陈枫 骆骁骅 伍颖 (责任编辑:曹子敏) |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