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广东揭阳:贫困大学生享受“公益假期”

发布时间:2013-02-20 21:5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年02月17日 02 版 | 查看:892次

  本报记者 林洁

  在广东揭阳,有一群特殊的青年志愿者正在享受“公益假期”,通过关爱他人来回报他人的关爱。他们都是大一的学生,家庭经济较为困难,但一入学就从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领到每月200元的“工资”。在人生的第一个大学假期,他们选择做志愿者,为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据了解,揭阳建立普惠型长效助学机制,成立大学生发展基金会,资助1515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月领取助学金200元。今年,该基金会又创新扶持贫困大学生成才的方法,与揭阳市青企协签订假期实习协议,100多家企业将提供社会实践平台,给贫困大学生授“鱼”又授“渔”。

  2月1日晚上7点半,揭阳市区电力花园附近的“幸福驿站”灯火通明,许多市民群众在驿站前借书闲聊,洋溢着节前的喜庆气氛。志愿者李声鹏忙得不亦乐乎,他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一学生,笑称自己回乡休寒假第一次来当志愿者,不免有些“手忙脚乱”。

 “幸福驿站”是揭阳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市区建立的志愿者服务站,提供借阅书报杂志、借用运动器材、手机充电、指引交通等多种免费服务。李声鹏告诉记者,放寒假以后他在自家亲戚商店内帮忙,还要看书、调研、完成学校布置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作业,“本来很忙,并不是很想来当志愿者,但今天来了觉得很开心,许多父母带着小孩来借书,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一定多参加。”

   这个寒假,300多名享受“公益假期”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是从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资助的1500多名大学生中招募而来的。

  地处粤东的揭阳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破解贫困大学生就读难题,揭阳市委、市政府2012年9月发起成立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为新入学的揭阳籍全日制本科贫困大学生提供生活资助,至今已募集到社会各界捐款1000多万元,首批为1515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发放每人每月200元的助学金。

  作为基金会的牵头单位,团揭阳市委为受资助学生设计了一个“公益假期”。团揭阳市委书记孔博说:“我们在受资助大学生中公开招募志愿者,他们可以参与团市委组织的‘青春情暖’系列关爱活动,还可以在各‘幸福驿站’参加志愿服务。”

  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许东瑾说,基金会希望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品行与社会责任感,因此鼓励引导部分受资助大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在家乡通过为路人指引交通、提供医疗咨询和免费充电等一系列的志愿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奉献的快乐,不断提高当代青年的服务意识,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于这些青年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学好功课,照顾好自己,善待父母和身边的人,尽快成才。”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谢锡杰说,其实做好事不一定要等到赚了大钱以后才能做,回报社会不一定需要惊人的壮举,读书期间利用寒假做义工,从零开始也是为家乡人民做好事。

  从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建立之初,揭阳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该基金会既要成为“爱心育才工程”,更要成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慈善生态营造工程”、“城市形象塑造工程”。要以基金会为依托,在物质资助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引导受资助大学生健康成长、立志成才、回报社会,进而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公益慈善环境。

  揭阳市委副书记谢峻说:“只有用爱点燃爱,才能将爱一直传递下去,团揭阳市委和大学生发展基金会引导受资助大学生从事公益志愿服务传递爱心,希望大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行动服务社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关爱的温暖。”

  2月6日,团揭阳市委联合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召开关爱优秀贫困大学生座谈会。揭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与受资助大学生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对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给出许多建议。

  在会上,揭阳市大学生发展基金会与揭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签订大学生实习协议书,架起受资助大学生和数百家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多渠道为受资助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和岗位实践的平台,让大学生不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更好地回报家乡,回馈社会。

  本报揭阳2月16日电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