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2-16 11:44 | 来源:南方日报 2012-12-5 A09版 | 查看:1482次
东莞一涉医公益组织为保护志愿者和帮扶对象申请成立诊所得到政府重视
今天是国际志愿者日,让我们一起来关心在基层开展公益服务的志愿者们。
去年,东莞悲情母亲韩群凤溺死脑瘫双胞胎儿子的案子震惊社会。此后,东莞几名曾参加汶川地震救灾的志愿者组成了关爱脑瘫儿童的公益服务团队,并登记注册为正式的社会组织“东莞市快乐公益服务中心”。
在服务领域不断扩大的同时,“快乐公益”的志愿者们发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除了资金、场地有限,最重要的是建立对志愿者和帮扶对象双方都有利的保护机制。有志愿者说:“现在大家说‘中国梦’,我们的梦想也有很多。我们想引入国内外的康复治疗专家、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机构、开展可持续的慈善公益服务……”
不过,由于没有医疗机构的身份,上述梦想难以实现。
所幸的是,昨日,东莞市卫生部门派出工作人员到“快乐公益”检查场地,如果申请成立诊所能顺利通过,中心若发生的纠纷,可参照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规定处理。同时,有了医疗机构的身份,中心聘请医学专家和医护专职人员也将更加方便。
●南方日报记者 李强
家庭贫困▶▷父母在家守护脑瘫患儿
每一次治疗都因为钱而停药。后来,阿淼守在儿子身边,每天用几个小时帮他活动四肢,以她柔弱的身躯去阻挡造成儿子肌肉不断萎缩的事实
上个星期天的上午,暂时卸下疲惫的阿淼(化名)穿梭于东莞一座佛堂门前,在这里帮忙,为中午的施斋活动准备饭菜。
13年了,为了儿子豪仔(化名),阿淼不再工作,最艰难的时候,一家人背负着十几万元的债务。“我希望他能站起来,能像人家的孩子一样蹦蹦跳跳,能跟我说说贴心的话。”
这么多年,阿淼和丈夫阿亮(化名)带着豪仔四处求医,河南、广西、广州……只要听说哪里的医院治疗脑瘫有点名气,他们都想去试一试。有时1个月的疗程就要花去1万多元的医药费,而每一次治疗的结果都如出一辙——因为钱不够,只能停药,已见成效的治疗无法维持下去。
后来,因为家里再也借不到钱,他们便没有再跑医院,在心痛中,把儿子康复的希望埋在心底。如今,阿淼每天都守在豪仔身边,每天帮他活动四肢几小时,以她柔弱的身躯去阻挡造成儿子肌肉不断萎缩的事实。
“豪仔出生的时候缺氧,生下来老是哭,我当时就觉得很怪,可医生说没事。”每每说起儿子的病因,阿亮总是十分懊悔。“孩子下午3点出生,到晚上11点才给接上氧气,医生要是早一点救治,小孩的情况不会到这个地步。”
“孩子有不听话的时候,比方说帮他做四肢运动训练,他喊疼不肯做,我们会很心痛。父母这么辛苦为了你,你自己却不努力,”阿亮有些哽咽。
13岁的豪仔正在一所特殊学校读书,他站不起来,生活不能自理。每当儿子上课时,阿淼都坐在教室外面的走廊或者操场上“陪读”,随时照顾儿子或安抚他的情绪。一家的经济重担全落在丈夫的身上,靠外出打零工赚些微薄的收入。
帮扶善举▶▷贫困家庭重新获得希望
志愿者的善举,让豪仔重新获得了希望。志愿者刚开始介入时,豪仔不依靠外力最多站7秒,经过康复训练,他能站稳8秒,蜷缩的身体也渐渐伸直
去年,韩群凤因溺死亲生的脑瘫双胞胎儿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这引发了很多残疾儿童家长和网友的情绪共鸣。
当听到韩群凤的事情时,阿淼哭了,“其实我能理解她,照顾一对脑瘫双胞胎,对未来毫无希望,日子真的很艰难,精神压力已超出她所能承受的极限。”
去年5月,从报纸上看到韩群凤被提起公诉的消息,东莞几名曾经参加过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决定组织一支为脑瘫孩子提供康复服务的公益团队,后来,团队人数逐渐扩大。团队去年申请成立的“东莞市快乐公益服务中心”获得了当地民政部门批准。之后他们入驻东莞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接受为期两年的孵化培育。
阿淼在一次社区义诊服务中与“快乐公益”志愿者结缘。今年8月,她把儿子送进了快乐公益服务中心。中心的志愿者大都具有专业资质,还有几位是广州一所医科大学的康复医疗专家。志愿者的善举,让豪仔重新获得了希望。
上周日一早,阿亮照例带着豪仔来到“快乐公益”。熏艾草、全身推拿、点穴、拔火罐、练习站立……学医出身的志愿者健玮为豪仔做了一整套康复训练,一个多小时几乎不停,健玮额头满是汗珠。
作为东莞快乐公益服务中心的创始人之一、健玮介绍,志愿者刚开始介入帮扶时,豪仔不依靠外力最多站7秒,经过康复训练,现在他最多能站稳8秒。“即使是这一秒的进步,对于孩子来说都弥足珍贵。他原本弯得十分严重的腰椎逐渐伸直了,膝盖也渐渐消肿,而且还学会了十指交叉。”一名志愿者说。
组织成立▶▷帮扶范围进一步扩大
以前他们志愿者团队是“游击队”,现在成了“正规军”,也将无偿志愿服务从残障儿童扩大到老年人、留守儿童以及外来女工的健康帮扶领域
阿淼懂得感恩,上个星期天的中午,她请志愿者们一起吃了顿斋菜。简单的斋菜寄托着阿淼厚重的心意。席间,大家讨论着豪仔的变化。
刚刚做完康复训练的豪仔显得很轻松,他给周围每人一个灿烂的微笑,嘴里还小声哼起了歌。虽然那天很冷,大家看着豪仔,心中有了一股股暖流。
东莞市政府近年来兴建了东莞市康复医院,为残疾人提供临床治疗和系统康复训练。在政府的努力之外,志愿者们希望作为社会的力量参与脑瘫儿童的专业康复公益服务中来,成为政府开展公共服务的补充。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我们志愿者大有可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志愿者更是责无旁贷。”健玮说。
健玮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志愿者团队是“游击队”,筹集到一点钱,就举办几次义诊,效果多是“一阵风”。“风”过了,帮助就断了。志愿团队转正成为社会组织“正规军”,等于搭建了一个稳定的志愿服务平台。有志愿者说:“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方向是明确的。现在大家说‘中国梦’,我们的梦想也有很多。我们想引入国内外的康复治疗专家、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机构、开展可持续的慈善公益服务……”
健玮一直坚信,提升透明度是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唯一途径。在快乐公益服务中心的门口,墙壁上贴着每一项支出开销的发票或收据。为了筹集更多的善款,他们制定了本中心的募捐制度,并贴在显眼位置。他们还将无偿志愿服务从残障儿童扩大到老年人、留守儿童以及外来女工的健康帮扶领域。
突破困局▶▷ 中心或增医疗机构身份
如果成立诊所的申请能顺利通过,中心若发生的纠纷,可参照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规定处理,同时,中心聘请医学专家和医护专职人员也更加方便
从成立至今的一年多里,“快乐公益”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截至上周,他们筹集到的捐款仅1万元多一点,健玮坦言:“我们面临着与很多萌芽型和初创型社会组织同样的难题,缺乏资金、场地支持,筹款能力不强,没有经费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志愿服务难以做大。”
随着服务的增多,志愿者们发现自己在做公益的同时,也承担着风险。因为他们是一家社会组织,不是医疗机构,万一在提供康复训练服务时因服务对象不满意而发生纠纷,接下来的工作就非常棘手。
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产生了:“志愿者关爱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谁来关爱志愿者?”
为了给志愿者和帮扶对象双方都提供一定的保护机制,使志愿服务更体现一种集体行为,“快乐公益”志愿者最近向东莞卫生部门提出申请成立医疗机构——诊所。
记者昨晚发稿前,健玮通过短信发来关于中心的最新消息。东莞市卫生部门十分重视志愿者的申请,已派出工作人员于昨天来到“快乐公益”检查场地,如果成立诊所的申请能顺利通过,中心若发生纠纷,可参照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规定处理。同时,有了医疗机构的身份,更便于中心聘请医学专家和医护专职人员。
有专家表示,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社会提高对志愿者的关心关注程度,更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机制和措施,保护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热情,因此,东莞市卫生部门的积极行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