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1-15 08:00 | 来源:2008年05月19日 10:11:45 成都日报 | 查看:2218次
典型人物:彭州市龙门山镇党委书记刘廷凯
声音:我为部队当向导,因为这里的每座山每条路,我都走过。没有谁比我更了解地形。在这个时候,就算死,我也要死在银厂沟。
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马拉松比赛。从地震发生后的那一刻起,龙门山镇党委书记刘廷凯就没有停止过行走、奔波。震后的彭州市龙门山镇银厂沟成了一座“孤岛”。从12日到现在,他就是一个铁人,几乎每天走一个马拉松。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他用一双脚,用不停地奔走,为“孤岛”与外界搭起了一座生命桥梁;徒步6小时走进银厂沟搜救,为部队当向导,救出62名重伤员,上千名当地群众跟着他走出了危险地带……一位从银厂沟被营救出来的受困者说:一路上,在最绝望的时候,看着走在最前面的刘廷凯那笔直的背影,我就告诉自己,我也能走出去!
余震继续,他毫不犹豫向龙门山镇奔去
12日上午,刘廷凯带着大龙门山区域旅游规划开发方案到彭州市汇报工作。自2006年6月担任龙门山镇党委书记后,刘廷凯就殚精竭虑地推进银厂沟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开发。离开时,回望秀丽的村寨,他相信美好的蓝图不久就会实现。
刘廷凯的妻子和女儿住在彭州市区。中午,他一人在家休息,房子突然天旋地转起来。强震后,四下一片沉默……然而,不到几分钟,哭喊声、尖叫声刺破寂静。惊魂未定的刘廷凯心头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地震了,山上怎么样?他立刻给镇政府打电话,但通讯已经中断。余震还在继续,刘廷凯毫不犹豫地开车向龙门山镇飞驰。在进山的路上,到处是倒塌的房屋,所有的车辆、人员都在往山下跑,刘廷凯一个人开着车逆流而上,心急如焚。过了小鱼洞大桥,龙门山镇就在河对面,而此时大桥已拦腰斩断。
“不能往前走了,山上还在滚石头!”村民向刘廷凯大喊,而他一咬牙,把车停在路边跑步前进,涉水过河。
当刘廷凯气喘吁吁地赶回镇政府所在的宝山村时,街上已是一片狼藉。在混乱的人群中,他看到了熟悉的乡镇干部的身影。当地震发生后,龙门山镇的党员干部立刻碰头,分组安排工作,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区域,疏散群众。“大家都在等你!”看见刘廷凯,乡镇干部仿佛找到了主心骨。“快!我们去学校!”曾经当过老师的刘廷凯第一时间想到了孩子们的安全。在镇中心校有1700多名学生,老师们已经及时让学生疏散到了操场。刘廷凯安排各班点名,随即赶回镇上一面组织人员搜救,一面安排在镇上设立了6个临时的安置点,组织党员干部搭建雨篷,把镇上副食店里的所有食物都集中起来,集中供应。
孤岛求生,他往返于危桥向对岸喊话
伤员和灾民源源不断地送到各个安置点,缺水!缺药!缺粮!而此时,停水停电,桥垮了通讯断了!灾难中的龙门山镇成了“孤岛”。刘廷凯迈着坚毅的步伐,又走向了小鱼洞大桥。在断桥边,刘廷凯泪流满面,朝着对岸喊:“龙门山镇不复存在了!……”
交通靠走,通讯靠吼。刘廷凯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维系了龙门山镇与外界的联系和补给,把山里的情况及时通报给指挥部,让药品、食物、饮用水等群众最急需的物品及时运了上来。而这一晚,崎岖的山路上留下了这个匆忙而坚毅的身影。这一去一回就要1个半小时,而他连续奔走了两趟。
夜晚,冷雨袭来。全镇需要安置5000多名群众,刘廷凯带领党员干部,把雨篷让给了群众,自己就找了个地方烤火。
第二天,维持治安,转送伤员,一夜未眠的刘廷凯天一亮就忙个不停,只恨时间过得太快。部队开了上来,救灾物资、救援工具、药品、食物、饮用水等陆续运送了上来。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而刘廷凯马上和部队协调,组织搜救,营救被困村民。漫长的一天过去了,而刘廷凯一整天只吃了块饼干。他说,心里有事,吃不下东西,而且水资源这么紧张,自己能省则省,应该给更需要的灾民。
进山搜救,他带领突击队进银厂沟
龙门山镇有5个村,就像5个手指连着心,而位于银厂沟的九峰村一直失去联系,刘廷凯的心有一种撕裂的痛。
14日,刘廷凯组织了三组突击队进行分别搜索营救,而他亲自带领500人的突击队,向银厂沟进发,为部队当向导。他说:“我为部队当向导,因为这里的每座山每条路,我都走过。没有谁比我更了解地形。在这个时候,就算死,我也要死在银厂沟。”
进山的路上,一位从山上走下来的老大爷认出了刘廷凯,扑通一声跪在了他面前:“刘书记,我的女儿还困在里面,你要救她啊!”刘廷凯扶起老大爷,心如刀绞,用坚定的声音回答:“部队来了,我们都来了,你不要怕,我们一定能救出大家!”
沿途都在塌方,余震不断,突击队整整走了6个小时,突破重重障碍,下午3点赶到大龙潭。这时,成空副司令员林杰率领的成都空军先头部队正在银河山庄营救3名被困人员。被困者被坍塌的2层楼房压在了废墟之下。刘廷凯立即带领大家投入营救行动,一直到当晚12点才成功营救出3名被困者。这也是银厂沟第一批被成功营救的伤员。
这一天,刘廷凯带领的突击队和部队官兵一起,成功营救出62名重伤员。
这一晚,刘廷凯再次彻夜难眠,他又带着人对沿途发现的遇难者的尸体进行防疫处理和掩埋,并用木块为遇难者立碑。这是一个悲伤的夜晚,刘廷凯说,自己闭上眼都能找出26具尸体掩埋的地方。
本来,他准备用传“鸡毛信”的方式,把银厂沟内的情况传递出去。但凌晨3时,又发生了一次强烈的余震。刘廷凯与部队领导协调,请求直升飞机增援运送伤员,同时搜救部队准备一分为二,一部分先下山,沿途实施救援,更重要的是把银厂沟内的情况传递出去;另一队则继续进沟。再一次,刘廷凯主动提出留下来,继续指挥救援。
震后4天,他才向妻子报了平安
天一亮,他就带着队伍向小龙潭进发。从大龙潭到苍峡阁这一区域,两边不停地塌方,山沟里堆积的泥石流越来越多,原来的山谷现在被填成了高山。从沟底到山上的距离有300多米,垮塌的山壁就像一把尖刀。而刘廷凯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沟内80多家农家乐,寻找幸存者,成功营救出了3位被困老人和两位僧侣。而继续前进的道路,则被塌方的巨石阻断,他们试图爬上百米高的峭壁,翻过山继续搜救,但余震不断,每前进一步都有碎石落下,十分危险。
在带领大家进行了两次“冲锋”未果之后,刘廷凯为了大家的安全,只能留下30名队员继续寻找突破,而自己赶回白果坪修建停机坪。从中午1时到晚上7时,成空派出14架次直升飞机空降医务救护人员和药品,并把所有的重伤员空运到了成都。随着重伤员全部运走,一直压在刘廷凯心头的巨石落地。当晚,他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终于睡了一觉。
在刘廷凯带领的搜救队帮助下,上千被困村民从银厂沟走了出来。16日晚上7点,满面尘土的刘廷凯终于回到镇上。认识他的人看见他都吓了一跳,黑乎乎的脸只看得清一双眼睛。
而此时,刘廷凯才用手机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老婆,我还活着……”这是震后的4天后,妻子第一次听到丈夫的声音。这期间,刘廷凯没时间打听家人的消息,他更不能把自己的焦虑表现出来,他不能让自己的队伍分心。
电话那头,传来妻子激动的哭泣声,而铁人刘廷凯在这一刻也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废墟上的重建
站在一片废墟之上,对于龙门山镇,对于银厂沟的重建,刘廷凯充满了信心:“我们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但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重建银厂沟,我们要用资源换资金,按照市场化、规范化运作。”这几天,一路的行走,刘廷凯也在一路的思考。他说,重建的初步构想是把沟里的村民全部移到镇上居住,由企业参与进来与政府一起建设,规范农家乐的修建,而在沟内完全可以保护起来,成为一座国家级地质博物馆。(记者 卫昕 赵斌 孟飞鸿)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