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广州奖”“促进奖”揭晓(图)

发布时间:2013-02-01 10:52 | 来源:南方日报 2012年12月6日 GC03版 | 查看:1372次

广州首次以政府名义表彰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 

  

  获奖者喜领志愿服务“广州奖”。 南方日报记者 丁玎 摄

   年已古稀,却坚持义务服务长者长达10多年的陈杰禹;风雨无阻,4年坚守在同一个志愿驿站的五星级志愿者梁少华;热衷公益,曾为59万名志愿者量身定制亚运歌曲《一起来,更精彩》的音乐人王厚明;毫无官架子,坚持帮扶贫困青少年的广州国税局“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队……昨天上午,第二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开幕式现场,2012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表彰仪式同时举行。

  表彰10个集体20名个人

  此次表彰是首次以市政府的名义对广州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的表彰。“这将极大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将为广州建成‘志愿之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倪星认为,以广州市政府的名义设立志愿服务“广州奖”和志愿服务“促进奖”,在广州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志愿者的重视和关怀。

  据了解,表彰共分为志愿服务“广州奖”和“促进奖”两个奖项,每个奖项分别表彰10个先进集体和20名先进个人。

  其中,南方日报社编委、珠三角新闻部主任姚燕永获得志愿服务“促进奖”。1993年12月,他第一个到清远市白湾镇采访在山区志愿支教的老师陈凤霞,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全国树立了一位新时代青年的典型。此后,他一直坚持报道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发展。同时,他自己也是一名出色的志愿者,近20年来,他长期捐资帮助山区贫困学生上学,累计达16人。

  涵盖媒体商界等多个领域

  记者发现,首批获得志愿服务“广州奖”和志愿服务“促进奖”的个人和集体当中,既有专职志愿者、义工、社工,也有政府机关、公益团体、社会组织、学校、商界、媒体、法律界的精英;既有从事志愿服务多年的“骨灰级”志愿者,也有年纪轻轻便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公益新星。

  据了解,评选表彰活动于10月底正式启动,截至11月14日,组委会共收到584人(单位)报名。为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委会特地成立了市级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负责整个活动的统筹、协调和指导。

  “在综合比较参选单位和个人的志愿服务领域类型、志愿者类型、服务年限、服务时数、服务效果、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支持力度和促进作用等因素基础上,充分考虑候选人和候选集体的先进性、代表性和示范性。”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经过一番严格的审核把关、初评、差额评审以及复审,最终产生了志愿服务“广州奖”和志愿服务“促进奖”候选名单60个,并通过广州共青团网站及“志愿时”网站进行三天的公示。

  ■获奖个人

  用爱心铺就老有所为之路

  ◆奖项:志愿服务“广州奖”

  逢源街长者义工联队队长 陈杰禹

  陈杰禹今年76岁了,他仍然会端着一锅汤,穿过几条巷子,送到孤寡独居者家中。

  他是老西关逢源街长者义工联队的大队长,在这个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义工队里,已坚持做了10多年的义工。他说,知道自己有一天也将年迈老去,但仍希望能“老有所为”。

  街坊邻里亲切地叫他“陈叔”、“陈伯”。早在1998年,他就正式注册成为一名义工。2002年11月,逢源街成立广州市首支长者义工联队,他被推选为大队长。

  10多年来,他和爱人、女儿一起,为孤老、独居长者和有需要帮助的街坊办了大量好事实事。他担任过荔湾区华林国际驿站站长,带领逢源街长者义工和药监局的志愿者一起为街坊、路人介绍景点、指导交通出行和药品食品安全等志愿服务。

  他还与耀华社区长者义工一起,定期参加街区治安巡逻执勤,为保障社区平安贡献力量。在康龄社区大学,他在“新闻知多D”讲课中,声情并茂地为长者讲述国内外、省市新闻。

  他和妻子余惠妮与93岁独居孤老玉佳婆婆结对帮扶,定期上门探访、搞卫生、送汤送暖,视作亲人直到玉佳婆婆百年归老。他和党员义工陈沛贞亲如姐弟,常上门或电话问候照顾。他经常上门和独居长者谈心,发现困难及时帮助反映解决,使孤老心情愉快,安度晚年。

  用热忱创新志愿服务项目

  ◆奖项:志愿服务“广州奖”

  中山纪念堂志愿驿站站长 梁少华

  每到节假日,立于熙攘街头的中山纪念堂志愿驿站前,总会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他们或询问路线,或咨询景点,或简单攀谈。年轻的志愿者把景点介绍译成英语、俄语;年长的志愿者一边做服务一边唱歌跳舞。将这些志愿者凝聚在一起的,就是中山纪念堂志愿驿站站长梁少华。

  每次活动结束,她都会让志愿者写下自己的感想,并对表现优异的志愿者给予称赞,“通过总结和鼓励,让大家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价值所在,自然而然地就愿意留下来了。”中山纪念堂站正是以“弘扬亚运精神,营造家的氛围”的核心精神,把近1800名志愿者凝聚在一起。

  对于志愿驿站的坚守,梁少华风雨无阻,坚定执着。2009年亚运筹备期间,她进入首个试运行的中山纪念堂“新生活驿站”参与服务并坚持至今,总服务时间达7500多小时。她是志愿驿站最杰出的志愿者领袖,紧跟时代要求,善于管理、创新,成功将站点打造成为枢纽型服务阵地,凝聚常态化志愿者500余人,先后参与过该站服务体验的志愿者达50000余人。

  如今,梁少华已成为广州志愿驿站中最资深的志愿者。她是志愿驿站最具创意的项目策划人,先后在站点策划开展了“羊城新八景”推介、中山纪念堂“特色讲解”等站点特色活动,各种服务项目被全市志愿驿站广泛复制。

  用音乐谱写公益理念

  ◆奖项:志愿服务“促进奖”

  中国唱片广州公司音乐总监、导演 王厚明

  “一起来,更精彩,点燃激情迎你来,放声高歌五羊城,为广州喝彩。”这是2010年王厚明为数十万亚运志愿者量身定制的主题歌。

  “多少想你的日夜,我在喊你你却听不见,爸爸妈妈回到我身边,回到我们温暖的从前……”这是2012年王厚明为流浪、留守儿童创作的公益歌曲。

  自2010年创作亚运志愿者主题歌《一起来,更精彩》而一举成名后,王厚明就把创作公益歌曲、组织义演活动当作了自己的一项事业。曾为白血病患者余小科发起义演“因爱而唱,有你更响”,为白血病女大学生吴平组织策划公益音乐会“爱让梦想来”,当场为吴平募得善款14.3万元,编导参演了“2012首届广州时尚音乐节暨亲青汇嘉年华”,通过艺术创作传播了志愿服务理念。

  为了通过音乐来帮助贫困山村儿童实现音乐梦想,王厚明还与朋友共同组建了“梦响汇公益”团队,他希望以音乐为桥梁,汇聚更多爱心融入公益事业。

  对于做公益,王厚明自称野心很大,不但要办千场社区公益音乐会,还要办“五百”团队去帮助山区的儿童学音乐,包括100个爱心企业、100个爱心歌手、100个志愿者、100个公益媒体人和100个小童星。

  ■获奖集体

  用真诚关爱需要帮助之人

  ◆奖项:志愿服务“广州奖”

   广州国税局“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队

  他们是官,却没有官架子;他们不以行政命令为主导,率先在政府机关探索出由机关干部自发自愿自主成立志愿服务平台。他们是广州国税局“税爱学子”志愿服务队。

  服务队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帮扶贫困青少年学子,做了大量务实而细致的工作。其中,募集资金近4万元,全部来自志愿者的个人捐款。同时,服务队还建立了一套帮扶对象筛选机制,通过前期深入花都、从化、增城等地区的贫困村镇实地探访以及借助街道、村委的帮助,筛选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对贫困学子实施重点帮扶,使有限资源最大化使用。

  目前,从化市光联村、增城市正果镇畲族小学等已确定为服务队定期开展助学的服务点。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服务队还非常注重与孩子们精神上的交流与关怀,与当地村委共同建立“税爱学子”青少年文化驿站,组织捐赠青少年书籍300多册以及家用电脑一批,满足孩子们的课余学习和文娱需求。

  一直以来,服务队通过走近校园,联合学校开展爱心助学的方式,使“税爱学子”助学行动更具长效性。通过与帮扶地学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签订帮扶协议,一方面从保障性出发,解决部分贫困中小学学生在校期间的伙食与住宿费用,另一方面从激励性出发,设立奖学金,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贫困学生给予奖励。

  南方日报记者 彭文蕊 通讯员 岳嘉

(责任编辑:余芝凤)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