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1-04 22:29 | 来源: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12年09月19日 07:46:18 | 查看:2318次
浙江在线9月19日讯 如果没有非典,钟南山在公众视线里应该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尽管在2003年之前,他已经做了7年工程院院士。
然而,十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疫病,让钟南山这个名字一夜间家喻户晓,人们记住了这位坚持说真话的医生。
9月13日,钟南山出现在成都,参加由卫生部主办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大会,并做了主题发言。今年已经70多岁的他,看上去比非典的时候清瘦很多,但精神很好。
钟南山说话时总是慢条斯理,但当我们再次提起非典,他的语速突然变得快速而高亢。“GDP与民生的问题”、“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一个个看似与非典无关的词从他嘴里跳出来。刚才在台上那个满口医学名词的院士,似乎转眼成了一个社会学专家。
这名出身名门的院士,当年曾打破全国男子400米栏纪录。非典于他来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跨栏”。
非典大战,他被推到了最前线
2002年12月22日,钟南山所在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了一个来自广东河源的奇怪的肺炎病人,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都不见效。两天后,河源救治过该病人的8位医护人员全部被感染。
这是钟南山接触的第一例非典病人,他很震惊。多年的行医经验告诉他,这是一例非常值得关注的特殊传染病。随后他参与专家组去中山市调查,并在给广东省卫生厅的报告中,将其命名为非典型肺炎。
2003年春节后,非典病例剧增,广东告急。2月3日,大年初三,钟南山临危受命,出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组组长。其实,那时他对于这种怪病依然没有头绪,“当时没人见过这种病,我们只能按经验来。一边尝试各种治疗方式,一边寻找病因。”
他向广东省卫生厅主动提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在自己所在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建立了临时病区,集中治疗最危重的病人。每次病人送到时,他都亲自检查,甚至不带口罩,只是告诉病人,忍一忍,不要咳嗽。
“我不是不怕死,只是仗着自己身体好”,钟南山说。那一年,他67岁。
两句真话,两度坚持
2月18日,非典在广东蔓延。此时北京传来消息,在广东送去的两例标本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的衣原体。随后,中国疾病研究中心宣布:“引起广东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基本查清”,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
钟南山得知后摇摇头,抗生素的治疗方案他用过,证实无效。
当晚,广东紧急召集钟南山等专家开会,钟南山在会上直言:“非典的元凶不是衣原体,而是病毒。”那天他态度强硬,多次明确表示,反对使用抗生素。
“会后就有朋友问我,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当时钟南山的回答是: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当时那些问题不是一般的学术争论,而是事关病人的生死。耽误时间,用错了药,就可能多死几百人。”
两个月后,钟南山再次“坚持已见”,那是在4月11日国家有关部门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
其时,病毒已迅速扩散,全国人心惶惶。老百姓开始抢购醋、盐甚至白米。百姓因不知疫情而惊恐;官员则忧心疫情蔓延影响社会安定。
当天,有官员宣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即使之前被打了招呼,以专家身份与会的钟南山还是忍不住发话:“什么叫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目前病原都还没搞清楚,你怎么控制它?”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
钟南山并非没有顾虑。发布会前,他在父亲的坟前站了很久,最后下定决心说真话。“当时全国疫情都在蔓延,我在的呼研所医生都倒了20个了,实在不能扯淡。”
4月12日,钟南山牵头的联合攻关组宣布,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原因。4天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
4月20日,卫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委副书记孟学农由于防治非典不力被免职。6月底,非典疫情基本结束。
非典之后,钟南山在中国爆红。据说当时挂他号的病人,足足排到了2007年。
从“非典英雄”到“问政炮王”
跨过人生最重要的一道坎,钟南山在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他得到了如斯评价: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
实际上,钟南山并非一个“书呆子”,他一直关心国计民生。他说,“人不能只活在现实中,还需要理想。”非典一役,也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很多事情,单纯埋头研究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抬起头,看得更远,更深。
这10年,钟南山“高调问政”的风格一直没变,只是已经不再局限于医学领域:
2008年,他批评珠三角空气污染:“无论是有病没病,50岁以上的广州人肺都是黑色的!”
2009年“两会”,他直言:“很多代表10分钟的发言,8分钟用来对报告、对自己歌功颂德。我感觉这样的气氛不太好。”
2011年,他又让人意外地质疑广州花2000多亿办“亚运会”。
2012年,他赞成开征城市交通拥堵费。
因为时常发表质疑观点,他一度被封为“炮王”。
钟南山对此有些郁闷,他说自己也不是“乱开炮”:“政治要能真正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是讲政治,做好本职工作也是讲政治。”
在钟南山看来,非典之后,党和政府的改变显而易见。
“首先当然是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视,报喜不报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钟南山说,“非典是疫情,当时社会上的谣言和恐慌则是另一场疫情。现在回过头去看,其实后者的破坏力更大。”
“以人为本,起码要从讲真话开始。就像我们医生,对病人讲真话,才能让人信任你。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钟南山这样说,“非典之后,几次重大疫情如禽流感,政府的信息公开都非常及时。”
此外,他还感受到了非典之后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之后,政府对民生方面的决策和投入都有所倾斜,这种认识一直持续到今天。
后非典时代以人为本融入执政理念
2003年,非典一役,没有前例,没有退路。
在多数老百姓眼中,战胜非典,就是战胜了一种新的疾病;在很多知识分子眼中,战胜非典,意味着信息公开,政府的透明度大大提高;而执政者的眼光更深远。
一场疾病的发生,竟然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刚刚上台的新一代执政领导人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所在。
2003年7月,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结抗击非典斗争说:“从长远发展看,要进一步研究并切实抓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工作、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加强宣传舆论工作、狠抓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增强对外开放条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加强中共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工作等九个方面的工作。”
于是,非典事件像投入到中国社会的一颗石子,激起了一场顺应民意、因势利导、以人为本的变革。
●政府信息走向公开透明——
经历过非典的严峻考验后,在此后十年各种突发事件和社会危机发生之时,我们的执政党已能镇定应对。汶川地震、南方大雪等危机中,非典留下的应对经验被一次次沿用和完善。
●党政机关和政府部门带来了全新的效率——
非典中,我们才发现,北京市政府的常务会议只需要半小时;建立全市的疫情报告直通网只需要一个晚上;卫生许可证审批能从原来的22个工作日缩短成3天……此后,文山会海压缩,电子政务兴起,一扫官场拖沓之风。胡锦涛同志后来说,要切实转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被激活——
SARS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省市基本都建立了应急体系。从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重大灾害突发之际所造成的损失。2003年5月9日,国务院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之后几经修改。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吴忠民认为,防治非典的斗争锤炼了党和政府的执政和应急创新能力,也为今后的改革拓展了创新空间。
温家宝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从非典这场灾难中得到的“以人为本”的启示,融入了执政党的最新执政理念。对于其后十年的中国,这一启示弥足珍贵。
政府新闻发布会,一年开了268场
2003年,SARS疫情在蔓延。4月,浙江省共报告SARS病例4例。“在水一方”76户人家201人被封闭在楼里,成为杭州第一个被隔离的小区。一时人们惊恐无措。
非典之后的浙江,更加注重民生。仅非典之后,浙江投入公共卫生建设资金达2.4亿元,实施公共卫生建设项目139个。杭州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一并迁建,建成公共卫生中心。这些措施在2006年禽流感事件中得到良好的成效。
非典之后的浙江,面对危机更为成熟。2011年3月,谣“盐”四起。浙江多地出现了抢购食盐的风波,但这时的浙江人已经学会了不再慌张——3月16日,网友通过微博@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请省领导关注抢购食盐现象。蔡奇很快回复,“这里告诉各位不必慌张。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浙江没有核辐射影响,食盐保证供应。”官员的安民告示在短短数小时内被转发了数千条。一场“抢盐”风波就此平息。
非典之后的浙江,也更加阳光。其后十年来,浙江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民主政治建设,政府信息公开,成了极力倡行的执政理念。截至2011年底,浙江省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772034条。2011年,省政府及各市政府共接受政府信息公开咨询约612万余人次,召开新闻发布会268场。
2007年省委书记赵洪祝在第十二次省党代会的报告中的一段发言,或许可以作为本文最好的总结陈词:我们战胜了“非典”、禽流感等疫情和多次强台风的袭击,这让我们看到,必须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