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四季度广东好人候选人:惠州市推荐助人为乐好人赵喜昌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3-01-04 13:52 | 来源:中国好人网 | 查看:2439次

  从“雷锋团”里走出来的“雷锋哥”

  有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那就是“坚持”。有一种工作,有人一听到就忌讳摆手,一见到就畏而远之——那就是水里“捞尸”。

  从“雷锋团”退役、今年58岁的赵喜昌,2008年从老家吉林移居广东省惠州市本来是为了安享晚年,却自找“苦”吃,自2008年以来,他和他的“惠州志愿者救捞队”带着“坚持”二字,义务干起了水里救人和捞尸的事。他将5级伤残证锁进抽屉里,不顾脊梁骨已成S型一弯腰就隐隐作痛,与队友风雨无阻,不分昼夜,有警必出,且分文不取,一干就是4年。4年来,10多条鲜活的生命在他的救助和参与下被拉出死神之口;4年来,他无数次在鹅城的江上、湖里撒网捞尸体。面对别人嘲笑和忌讳,他却憨然处之,相信科学、相信党、相信自己、做一名好人是他的理想信念。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自愿救捞不图利,为人解难解忧伤,以我本领来助人,不图钱财和表扬,优良传统代代传,善事好事情崇尚,人生自有自追求,何管他人讽与伤。”——这是赵喜昌《救捞队记录本》上的一首诗,也是他成立志愿者救捞队的初衷和宗旨,以及4年来无偿救捞的心灵写照。

  遇上救捞要钱 萌生义务救捞

  这些年,在惠州的江河湖泊中,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救捞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原先负责水上救捞工作的水上派出所,因机构调整合并,使得水上救捞没有了专门人员。

  2008年的一天,在市区东江沙公园江段,有两个孩子落水。其中一个孩子被一名游泳爱好者救起,而另一个却沉入水里,不知去向,危在旦夕。正和朋友在江上游泳的赵喜昌,听到呼救,赶紧加入搜救队伍。由于水流湍急,虽然扩大了搜救范围,但一直未能找到落水孩子的踪迹。孩子的家属叫来一艘停靠在附近的渔船帮助救助,却未料渔民忌讳尸体上船,索要报酬不成便不愿出手帮忙。最终孩子被打捞起来,但已没了呼吸。这事之后,赵喜昌萌发了组织义务救捞队的想法,凭借着“雷锋团”里带出来的苦干精神和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他建起了“惠州志愿者救捞队”。在递交志愿服务申请书的同时,也递交了一份“承诺意外自担”的承诺书,并主动与110接警中心联系,请求在有水上警情时第一时间随同出警。在惠州市区偌大的水域里,哪里出现溺情,出警的时候必有赵喜昌的身影。

  丢下小外孙 水里打捞3个多小时

  赵喜昌虽已退休,救捞时间比较自由,但家里有一个小外孙,妻子外出买菜或办事的时候,他要照看小外孙。有警必出,有时也会与照看小外孙发生矛盾。

  2010年8月31日上午10时左右,赵喜昌接到紧急通知称,红花湖有一对年仅16岁的龙凤胎姐弟不甚落水,需要他前往打捞救助。当时,赵喜昌在家里照看小外孙。女儿和女婿都在上班,妻子当时在外面办事,妻子交代他等她回来后才能出去。尽管妻子的话在耳边响起,但警令如山,多耽误一分,落水者生存的机会就会少一分。赵喜昌二话没说带着孙子就往红花湖赶。

  赶到现场后,赵喜昌将小外孙交给岸上的民警照看,自己跳进湖里去捞人。红花湖是水库型湖泊,水深,打捞难度相当大。赵喜昌在水里一捞就是3个多小时,全然没顾岸上2岁多的小外孙子。

  赵喜昌放在岸上衣服口袋里的手机一直呼个不停,岸上民警叫了赵喜昌几次,赵喜昌回答不管它。过了3个多小时,民警告诉赵喜昌,好像是你老婆打来的,你上来接一下吧。赵喜昌突然想起来原来小外孙还在岸上,肯定是他外婆担心了。果然,是妻子吴剑秋的电话,原来她已回到家,发现他们都不在,打他电话又一直不接,急死她了。妻子在电话里跟赵喜昌急了,吵了起来,要求他立即将小外孙送回来,因为小外孙还没有吃饭。他说,还不行,人还没捞上来。争执不下,赵喜昌叫民警用警车将小外孙送回家。

  吴剑秋过后说,她与老赵结婚几十年,没吵过加强,也几乎没红过脸,这次却吵了起来。说起这次吵架,吴剑秋不好意思解释说:“大热天的,那么小的孩子,没饭吃,还在太阳下跟着晒了几个小时,你说叫人心疼不心疼。”当天下午,赵喜昌打捞完回到家后,她生气地说:“你还回来干啥,干脆就别回来了,在外面租个房子自己住,一心做你的救捞去吧!”

  赵喜昌完全理解妻子心疼外孙的心情,不跟她顶嘴,只是嘿嘿地向她和小外孙道歉。生完气,妻子照样支持他的志愿事业。

  连续5天打捞 背上晒掉层皮

  水中捞尸,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打捞一具尸体要用上几天时间,与其说是打捞,不如说是在与耐心、毅力、体力的比拼。赵喜昌的救捞史,也是赵喜昌一次次强忍腰伤疼痛挺过来的“抗争史”。

  当时,时逢8月,是广东最热的时节,天上的太阳很厉害。赵喜昌每天凌晨4时就起床赶去红花湖现场,直到晚上12时才回家。整整5天,每天都要泡在水里数小时。到了第4天,赵喜昌纳闷:该找的地方都找了,没道理找不到,是不是落水地点搞错了?赵喜昌再问溺水者家属,家属想了想说真的是搞错了,赵喜昌又累又气地说,你们怎么不早说?家属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心急,当时也忘了。赵喜昌压住心中的火,继续打捞,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5天半尸体打捞上来了。

  回忆起当时打捞情景,赵喜昌的女婿说:“就那么顶着烈日,一整天一整天在水里捞,再加上太阳晒,他背上的皮都晒掉了一层。”妻子吴剑秋心疼地说:“到了第4天,我劝他放弃,因为看到他太累了。其实大家不知道,老赵是一个腰部有伤的5级伤残者,在部队时受的伤,脊梁骨都是S型的,只要一弯腰就会隐隐作痛。你想5天时间在水里打捞,一运动就会腰痛,我不知道他是怎样挺过来的。我是心疼他的身体啊!”

  原来,赵喜昌在退伍的前一年,一次开山修路,他被滚下的石块砸伤了,从那之后,赵喜昌就落下了残疾并领了残疾证。

  “只要不影响我救人捞尸就行。”赵喜昌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不会停下来。”

  遭遇家属误解 受委屈照打捞

  有一年夏天,赵喜昌协助民警在东江打捞一位溺水者,由于水下情况复杂,打捞半个多小时都无收获。这时溺水者的家属一心急竟用脏话辱骂赵喜昌,嫌他太慢。浮出水面的赵喜昌听到了家属的辱骂,并没有解释,他能理解家属的心情,继续潜入水中并最终成功打捞到溺水者尸体。当听到赵喜昌的志愿服务事迹,以及看着赵喜昌打捞完骑着自己的电动车悄然离开现场的背影,溺水者家属和在场民警无不为赵喜昌不计委屈照样打捞的行为,以及雷锋般的胸怀和精神所感动。

  赵喜昌,这位从“雷锋团”里走出来的“雷锋哥”,雷锋精神已融入他的血液,渗入他的骨髓,在雷锋精神熏陶下,他已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雷锋传人。不管走到哪儿,雷锋精神将始终闪耀在他的心里。

  《东江时报》从2012年3月14日至4月24日在《雷锋精神在惠州》栏目推出《从“雷锋团”里走出来的志愿救捞队长》、《见谁有了困难他都会帮一把》以及后续报道《赵喜昌当上水上警务队顾问》、《“雷锋做到了,赵喜昌也努力做到了”》等多篇全方位、多角度的写实报道;今年3月,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相继对赵喜昌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惠州电视台和南方电视台于3月5日也在学雷锋专题报道中对赵喜昌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2012年5月15日晚上,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道德观察》栏目以《惠州有个水上漂》为题专题报道了赵喜昌义务救捞事迹。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