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0-10 07:36 | 来源:铜陵新闻网 2011-06-27 08:19:37 | 查看:1510次
6月16日上午,家住铜陵县笠帽山安置房的王国华老人家中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因为好邻居孙元圣又抽空来帮她劈柴,陪她聊天。
“我老伴过世了,几个孩子又不在身边,平时身边有些重活、累活,只要他看见了,都来帮我做。”王国华老人说,孙元圣靠拉板车给别人运货为生,平时工作很辛苦,但即使如此,他还时时关心自己,左邻右舍都笑着说自己好福气。
据铜陵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铜陵县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干群积极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慷慨解囊。有一天,在长长的捐款队伍中,一个头戴草帽、脚穿胶鞋、身材瘦小、左臂残疾的老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只见他用左手从腰间摸出一个厚厚的被汗水湿透的布包,哆哆嗦嗦地打开,1元、2元、5元……整整1000元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工作人员被他深深感动了,询问他的姓名,他只是憨憨地笑,什么也没说。工作人员只能在捐款票据的捐款人处写下“一个好人”。后经多方打听,得知老人名叫孙元圣,住在铜陵县笠帽山安置房,没有固定工作,靠拉板车帮人送水泥黄沙为生。
当记者和孙元圣谈起当时捐款的想法时,孙元圣依旧憨憨地笑着说:“我自己以前生活那么苦,多亏了党和政府帮助我,才住上了安置房,享受到了低保户待遇。当时国家遭了那么大难,看到那么多比我还可怜的人,我觉得有义务要做些自己能做的事。”
孙元圣的推荐人徐爱武告诉记者,那1000元钱是孙元圣自己当月400多元钱的低保金,再加上平时省吃俭用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零钱凑齐的。“他平时拉板车,一个月辛辛苦苦才能挣到四五百元钱,而且当时他的子女还在上学,学费都是国家贷款的,所以相对于其他人,真觉得他的精神境界很高。”徐爱武说,孙元圣就靠一辆旧板车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以残疾的身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微薄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
吴金平经常和孙元圣一起工作,在他的眼中,孙元圣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人。他家周围也有很多和他一样的穷苦人,孙元圣经常帮助他们砍柴、搬东西、照顾残疾人,有时也帮助他们运送黄沙、水泥,却从不收钱。
汪 伟
记者手记
一辆板车,拉起的是生活的希望,也是对社会的爱心。虽然孙元圣物质生活比较贫苦,但在采访他过程中,却没有听到一句对生活的抱怨,听到的是一阵又一阵爽朗笑声,是对党、对政府、对社会的感恩之情。
“人生在世,草木一春,做人要实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孙元圣讲的最多的一句话,他用真情温暖妻子,用责任担当家庭,用爱心照亮别人。他以羸弱的身躯、坚韧的品格、奉献的精神诠释了“铜陵好人”的涵义。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