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最动人的父亲节礼物

发布时间:2012-06-18 11:25 | 来源:新华网 2012年06月16日 09:53:02 | 查看:1282次

最动人的父亲节礼物——暨大研究生与弟弟不离不弃守护植物人父亲感动网络

  “中国网事”记者赖少芬

  父亲节前夕,网上热传着一个温暖的故事:由于父亲突发重病成为植物人,暨南大学研究生王涛与弟弟王波相继休学辞工,日夜守候在病床前护理、呼唤父亲。拿自己“做试验”自学扎针、输液,每天呼唤父亲不下百遍,每半小时为父亲拍一次背、每两小时翻一次身……网上热传的视频和图片中,两个小伙子对父亲细心专业的护理感动了很多网友。不少网友感叹,“久病床前有孝子”,两兄弟对父亲不离不弃的守护,是这个父亲节最动人的礼物。

  “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父亲”

  王涛的父亲王顺平今年49岁,病发前在深圳当厨师。今年2月10日,王顺平突然出现手脚发麻、头晕等症状,前往医院检查后发现脑部有梗塞。回到湖南老家治疗一段时间后,王顺平的病情不断恶化,后来昏迷不醒,成了植物人。

  父亲病倒后,王涛和弟弟王波相继赶回老家照顾父亲。面对医院的“无能为力”和医药费的难以为继,兄弟俩含泪将父亲接回家休养。“在一次输氧结束后,我们发现爸爸居然还能自主呼吸,突然感觉有了一线希望。”王涛说。

  为了不中断父亲的治疗,王涛按照在医院打出来的清单,从医药公司买回了成箱的药品。“打针、输液都是自己操作。”王涛说,村里的医生难请,他和弟弟只好自学打针,为安全起见先反复在对方身上“做试验”。当时,兄弟俩的手上都扎了不少针孔,经过反复练习,渐渐能熟练地为父亲打针。

  虽然多家医院都认为王顺平康复的可能性不大,但王涛和弟弟一直没有放弃希望。在照顾父亲的同时,他们四处打听、筹钱,寻找新的治疗机会。今年5月初,带着借来的几万元,王涛和弟弟把父亲送到广州接受治疗。

  “父亲还不到50岁,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他。”王涛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必须试一试,不能给父亲和自己留下遗憾。”

  “风风雨雨和您在一起”

  在广东省江南医院,记者见到了忙碌中的王涛。由于休息不够,他的眼中布满了血丝。但是,对于父亲的病情,王涛显得并不悲观,说到最近父亲的脚几次动了动,对声音开始有反应,嘴部蠕动也越来越多,他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王涛是暨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研二学生,父亲患病后,他一直陪伴照顾至今。在深圳打工的弟弟王波也辞去工作,兄弟俩轮流守候在病床前。每天,他们都会调好闹钟,每两个小时为父亲翻一次身,每半个小时为父亲拍一次背,按摩、排痰、喂食、擦身、清理大小便……不管白天黑夜,父亲的床前永远有人守候。

  只要一有闲暇,特别是在做护理的同时,王涛和弟弟都会在父亲的耳边念叨,“爸爸,要坚强点”“爸爸,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去照个全家福”……每天,他们都要呼唤父亲不下百次,讲他最喜欢的孙女涵涵的趣事,讲他最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剧,讲一家人曾经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王涛和弟弟期待着,通过这样的情感交流,渐渐唤起父亲的意识。

  父爱如山难忘。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王涛就在学校寄宿,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时间很少。父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也不善言辞,但在王涛心里,他是一座“山”,支撑起了整个家。

  王涛说:“很小就辍学的父亲不希望我们像他一样‘没文化’,他省吃俭用供我们读书,每天起早贪黑,从未有过抱怨,觉得那是应该的。现在我们孝敬他、照顾他,也是应该的。”

  为了父亲,正在读研二的王涛论文还没写完就暂时搁置了,“学位和学历,这些都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现在对我来说,守护和唤醒父亲是最重要的。”

  “只要爸爸在,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在王涛的微博上,记录了他对父亲说的话,“不准倒下,我的大树,我的大楼,我要您站起!”“不准倒下,还有天,还有地,还有我,风风雨雨和您在一起。”……

  孝德感人:拳拳感恩心,殷殷反哺情

  王涛与弟弟护理父亲的视频和图片在网上热传,感动了很多网友。不少网友感叹,“久病床前有孝子”,期待“孝心创造生命奇迹”。

  而王涛和弟弟对父亲不离不弃的守护,也触动了不少网友心中对父亲的思念和对亲情的思考。网友“大金”说,“送给父亲最珍贵的礼物,不是物质,不是金钱,而是这样一份孝心。”不少网友感叹,“兄弟俩对父亲的守护,是这个父亲节最动人的礼物。”

  “中国好人网”创办人、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谈方说,王涛兄弟俩对父亲的照顾之所以感动了很多人,就是因为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很多人对80后、90后有偏见,认为新一代年轻人普遍比较自私、没有感恩之心。但是,我们从王涛兄弟俩的身上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悌”观念还是深植于年青一代心中。

  谈方说,近年来,从西方舶来的父亲节和母亲节越来越受到国内年轻人的重视,很多人会为父母送上各种礼物表达孝心,这种感恩的心值得倡导。但相比节日礼物,父母更需要的,往往是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的关怀和体贴,是出门在外时的牵挂和问候。当今的年轻人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做到“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即使无法“常回家看看”,也应该跟父母“常打电话聊聊”。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安徽省合肥市2012-06-21 01:24:18 发表
匿名网友: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