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道永不消失的绚丽彩虹(图)

发布时间:2012-06-07 08:1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6月05日 05 版 | 查看:1259次

16个研究生支教团聚集澄江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志愿服务——

  5月24日,云南澄江四中,中山大学云南支教团团员吴韬正在给初一209班同学上素质教育课——“到南极去科考”。

  5月23日至25日,16个高校研究生支教团的代表从各自的支教地点——新疆、西藏、宁夏、陕西、四川等省区来到云南澄江美丽的抚仙湖畔,出席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安利公益基金会、云南省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关爱行动—安利彩虹计划座谈会暨彩虹支教及志愿服务创新发展”论坛。

  “安利彩虹支教计划”迄今已经走过10个春秋。2002年,安利(中国)以支持在宁夏西吉开展支教工作的复旦大学志愿者为起点,把彩虹支教基金逐渐扩大到更多合作学校,最终与团中央合作推出“彩虹支教计划”。截至2012年5月,安利(中国)对此项目总计投入2981万元,累计有4281名研究生志愿者到中西部98个贫困县的300多所中小学支教,受益少年儿童超过80万人。

  随着国家一系列教育政策的出台和投入的逐渐到位,中西部贫困地区学生因贫穷上不起学、吃不饱饭的问题正逐步成为历史。在新的形势下,到西部农村支教及志愿服务如何做到创新发展? 与会代表认真研讨了这一新的时代命题。

  从发现需求到确立项目:力争将好项目做成品牌

  “大家知道这群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企鹅!企鹅!!”

  “它们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

  “南极!南极!!”

   5月24日上午,在澄江四中的“真爱梦想课堂”,身穿红色T恤的中山大学云南支教团吴韬同学利用多媒体正在给初一209班学生上一堂跨学科的素质教育课——“到南极去科考”。随着画面的不断变化、现场角色扮演和老师不断的提问,看上去腼腆、害羞的乡村学生显得异常活跃,回答问题争先恐后。

  在此之前,澄江四中没有多媒体教室。学生上课面对的只有黑板、粉笔,还有一个永远不变的老师。2011年底,安利公益基金会与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合作,在学校试点建立了“真爱梦想课堂”,旨在帮助乡村孩子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人生话题,帮助学生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建立“梦想课堂”,不过是中山大学第13届研究生支教团“圆学生一个心愿”项目系列活动中的一个。

  2011年7月,当这届研究生支教团接过“爱心接力棒”分赴云南和西藏支教时,刚到西藏的同学惊讶地发现:因为没钱,他们支教的一所小学围墙年久失修,一些学生在上课时偷偷溜到学校外面玩,甚至出了事故。

  “一个学校如果连围墙都建不好,学生的生命安全怎么保障?”心有所忧的同学通过微博募集资金,5元、10元、50元、100元……涓涓溪流汇成爱的海洋,学校的新围墙终于在志愿者手中建成了。

  新建一个学校的围墙,圆了孩子一个心愿,也让中山大学第13届研究生支教团确定了本届支教团的主题项目。

  他们开始用心发现孩子们各种各样的“心愿”。据在云南支教的陈光宇同学介绍,云南高海拔山区的冬天非常寒冷,在家访的时候看到很多孩子衣裳单薄,脚穿着破旧的凉鞋。于是他们发起了“捐一床被子,温暖一个冬天”、“多一双鞋子,多一度温暖”的爱心捐献活动。在母校师生、身边的朋友,还有乐淘网上商城,爱心365公益网的帮助支持下,仅捐献给孩子的鞋子就有1365双。

   新闻传播专业的哈尔滨姑娘曹学妹和同学在走访澄江海口镇松元小学时,发现这所学校的苗族、彝族学生占到88% ,却没有一间舞蹈或音乐教室。于是,他们利用自己的艺术特长在松元小学创建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排练出集体舞蹈——《石榴情》,还专程前往中山大学维纳斯歌手大赛作汇报演出。

  现在,“圆孩子一个心愿”已成为了中山大学第13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个品牌项目。不到一年,他们通过对贫困地区实地调研,联合社会爱心力量,共筹集200万元社会公益资源分别给资源匮乏的西藏和云南澄江两个地区捐建了医疗室、饮水设备、七彩小屋、梦想中心……共计25个子项目。

  谈到志愿服务创新与发展的关系时,中山大学团委书记黄山认为,这一届支教团在项目上有很多的创新。我们做志愿服务工作,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夯实基础,再谋求怎样进一步的改变。而不是创新一个,扔掉一个。

  从单纯支教到公益行动: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和改造

  依次摆放在论坛会场两旁的“易拉宝”, 展示了各支教团根据支教地特点和自身优势共同描绘的美丽彩虹:

  ——在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大凉山昭觉县,当地有座桥非常破旧,桥面竟是用木棍铺成。曾有一个小女孩在上学途中摔了下去,昏迷不醒。四川大学支教团了解这个情况后,在校团委以及安利公司的帮助下,修建了一座“川大安利安心桥”,让学生上学的道路变得通畅起来。

   ——宁夏海原干旱缺水,特别是农村地区饮用的多为矿物质很高的苦水。来这里支教的中国科技大学同学经常看到有学生在上课时捂着肚子跑出去呕吐。于是,他们在支教的西安中学开展了“安利五一健康助学计划”,由安利公司出资6万元引进饮用水净化设备,让学校师生喝上健康的达标水。

   ——同在海原支教的厦门大学支教团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地很多小学都是沿公路而建,交通事故频发。在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讲座的基础上,他们实施了“交通安全爱心小黄帽”项目。2009年,3所小学的3000名学生领到了免费的“小黄帽”;2010年,继续派发2000顶小黄帽,他们还在学校门口竖立起“学校区域,减速慢行”警示牌。

  ——在重庆支教的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支教团,在各区县建立起“乡村运动加油站”活动基地。基地配置了必需的体育器材和设施,聘请专业体育授课教师开展体育活动。根据留守儿童的情况,选拔一些在单项或多项运动项目上有特长的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学年末,他们组织“乡村运动加油站联谊比赛”,还利用安利公司平台,邀请优秀留守儿童代表观摩“安利少年NBA”等全国性赛事。

   ——在宁夏西吉支教的上海复旦大学支教团,在当地实施了路灯的“亮化工程”和“明眸行动”,在4所学校开展的视力保健及矫正计划,包括视力普查、视力保健项目推广计划和严重视力问题视力矫正资助计划等。

  ……

  这些五彩纷呈、可圈可点的活动项目,显示了“彩虹支教计划”志愿者的服务理念和服务项目悄然发生的变化和创新——他们已从课堂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课堂教学到素质教育,从简单解决学生的物质需求到主动提供精神食粮,从单纯支教到公益行动,甚至直接参与到当地农村公共事务的建设和改造的事业当中去。

  一说到大学生支教,一般人想到的就是到需要老师的地方去进行教学。安利公益基金会宣传中心副总监王汝华认为,仅仅把志愿者局限在支教这一个点上,那是对人才的浪费。如果让他们在支教的同时也参与到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上来,参与到乡村的建设和改造上来,他们一定能做出更大的成效,实现公益效果的最大化。

  云南省青基会理事长沈光鑫对志愿者服务内容出现的新变化表示肯定和赞赏,“彩虹支教计划”给了“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每个成员一个支点,他们把原来单一的教学活动提升到公益的理念,然后把人人公益、阳光公益、快乐公益、志愿公益传递到、辐射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村寨、地域、同学、还有家庭,这样我们整个社会的面貌就改变了。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行动:以专业的态度作公益

  从2009年开始,安利(中国)提出“彩虹支教计划”以1500万元人民币的预算额度,分3年资助支教团因地制宜自主设计、实施、申报支教扶贫项目,通过为支教团员配备专项资金,让支教队员发挥更大的公益力量。但是项目的选定与否,不是靠人为的乱撒芝麻盐、也不是靠人际关系玩平衡,而是严格按照项目审核的流程来操作:    

  首先研究生支教团要向校团委提交项目建议书;由支教地的安利分公司对实地情况进行调研后形成报告,上报给安利公益基金会项目部;由项目部工作人员与团中央专家团共同进行审核并通过项目建议书,最终审批费用的预算明细及支付。

  对志愿者们来说,这实际上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它需要志愿者真正沉下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体现服务意识,发现需求,从解决问题入手;在方案设计上,既要有新意,也要通盘考虑,尽量周全。

  从2010年到2011年,首届“安利彩虹计划”就在各地研究生支教团申报的200个项目当中选择了115个项目予以资助,直接涉及88所高校派出的731名研究生志愿者。项目包括建设篮球场、配备图书室等硬件设施,也有开展民族文化节、艺术课、艺术节等活动,全国19个省区20万儿童因此而受益。

  以专业的态度作公益不排除思维创新,方法创新。

  很多做公益活动的人都遇到过一个苦恼:有的资助人想捐献一些物资,最后发现所需运费竟然比捐献的物资还要多,往往导致行动最终作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主动与广州市华正道物流有限公司共建助学扶贫,实现了免费物流公益。

  在互联网的时代,怎样利用现代技术为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留守儿童搭建面对面的沟通平台,也是许多志愿者思考并寻求突破的课题。

  “彩虹支教计划”中“彩虹”两个字是有深刻寓意的。多年来参与这一计划的王汝华带着感情说,首先,彩虹支教是一个跨越和沟通东西部、城乡的桥梁纽带。支教团团员来自于中国各著名高校,他们有热情,有能力,有资源,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是非常有推广价值的一种合作模式;其次,彩虹是七彩的。我们彩虹支教的项目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鼓励支教团员在学习、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地的现实需求,然后把它创造成公益项目,这些项目是因地制宜的,同时也是最有实效的。第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支教团员从高校、从舒适的城市生活一下子跨入到乡村,所经历的磨砺对于增长个人才干具有非常大的促进意义。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消弥城乡差距、跨越城乡鸿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推动力量。

  研究生支教团的团员特别喜欢引用这样一句话:“用不长的一年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

  回望十年,他们用青春和梦想留下一道永不消失的绚丽彩虹。

  本报记者 谢湘文并摄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