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男子挑扁担免费放电影40年 罹患胃癌儿子欲接班(3图)

发布时间:2012-11-16 07:55 | 来源:合肥文明网 2012-05-18 14:47:00 | 查看:1530次

坐在放映机后的老张坚守着梦想

   天气并不热。话没说上两句,张俊青却一直在擦汗。“做了胃切除手术后,就老是这样。”老伴沈正银在边上说,“叫他在家歇歇,也不愿听。” 一旁,张俊青瞅着钟点,时间是下午五点半。“动身吧。”银幕、放映机、发电机,一件件搬上门口那辆五菱面包车。车头玻璃窗下压着块一尺来长的“广告牌”,五个鲜红的方块字——“扁担电影院”。59岁的肥西县花岗镇人张俊青,是这家乡村露天电影院的老板、兼职放映员。

   1句承诺,他和电影“结缘”一生

   这家乡村露天电影院有着40年的历史,虽然张俊青是电影院的创办者,但老板这个词,用在他身上并不合适。“我从没收过乡亲一张票钱。”坐在家里的木椅上,张俊青说着自己的故事。

   他说,电影院之所以取名“扁担”,是因为在2007年买进一辆二手面包车前,他每天肩挑着百斤重的设备,徒步走上数十里到各个乡镇放电影。而他之所以与电影“结缘”一生,是为了儿时的梦想,也是因为儿时的一句承诺。小时候,家里兄弟姊妹多,张俊青没钱念书。隔一阵子来乡里一次的露天电影院,是他生活中最大的“盼头”。

   “电影放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啥动力?就是迷电影呗。”

   有一回,张俊青跟村里的伙伴去外乡看完露天电影,下起了暴雨,大坝被冲垮了。踩了一脚泥,还差点遇险的张俊青拍着胸脯说,“回头我自己搞部机子,再不为了一部电影跑这么远!还差点掉到河里。”这时候的张俊青没想到,即使买了一部放映机,他依然要四处奔走。

   1副扁担,他将露天影院扛在肩头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了,我买了第一部老式放映机。”

   “一开始还不同意我放电影。当时一个镇政府,只能有一部电影放映机。”张俊青就跑到镇里去“磨”,一耗就是几个晚上,镇上给他“磨”得吃不消,就同意了张俊青的要求。

   但是,镇里只帮他申请名额,买放映机的钱还得要他自己筹备。为了这部8.75mm的胶片放映机,张俊青花了2400元钱,准备用来娶媳妇的500块钱也搭了进去。

   “第一次开张,来了一千多个乡亲,那巴掌拍的,不晓得多响呐。”往事就像电影,一幕幕在张俊青的脑海中浮现。他回忆着,放的第一部电影是黑白国产片《梅花街》,一千多个观众给他的回应是,拍着巴掌请他“再放一遍”。乡亲也爱这扁担电影院,张俊青说,接下来的这些年,他不仅走遍乡里,甚至再远一点的舒城,都有人来请他去放电影。而他几乎有求必应,唯一的条件是,天上不下雨。放映机、小型发电机、银幕、电影拷贝是张俊青最大的宝贝,却也是一副沉重的行头。

   “加起来有200多斤呐。”张俊青和爱人沈正银一人一根扁担,将“电影院”挑在肩头,用脚步丈量了31个乡镇。“1976年的腊月二十六,我记得很清楚,是到二十埠去放电影。我是硬生生挑着扁担回来的,天还下雨,我俩就把草裹在脚上,这样防滑。”“是吃了很多苦,但也有乐趣。”张俊青说。

放映设备上满是岁月痕迹

   1个房间,住着他的“宝贝”放映机

   对张俊青来说,扁担电影院不仅是个“甜蜜的负担”,还是个极其“烧钱”的事业。张俊青前后换了6台放映机,两台是当地政府赠送的,其余四台都是自己掏钱买的。“喏,这部35mm的机子,花了五六千块钱。”片租也是扁担电影院一笔不小的开支,“上世纪70年代刚开始放电影的时候,一盘胶片租一晚是5块钱。”“片租年年涨,从5元涨到8元,到后来的12元、15元,现在换成碟片了,放一次要交18元。”

   张俊青现在还住着平房,其中最好的一间房,住的就是他的“宝贝”放映机。这6部放映机、几十盒胶片,被他整齐地码在屋子的角落。胶片外的铁盒已经布满锈迹,老的放映机已经无法转动,但这些依然是他的“宝贝”,风吹不得、雨淋不得。“他不舍得放在外头,非要搁在屋里。”沈正银笑呵呵地说,她曾劝过张俊青,让他放弃这个电影事业,做些赚钱的活。但她还是陪着他三十余年,甚至帮他扛起一半的担子。

   张俊青从小张变成老张,头发渐渐稀疏,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依然坚持一年300多场的放映量,“每个村子一年要放7场,现在有40个村子。”他的电影院依然是“无利可图”,“现在放一部片子,国家给100元的补助。放电影前,也有人愿意投广告,一次给个二三十元。扣掉片租、小面包车的油钱,收支刚好平衡。”

 

老张腰不好,老伴帮忙拴幕布

   1脉相承,儿子将接过这副“扁担”

   由于往返于各村镇之间,吃饭没个准点,59岁的张俊青落下了严重的胃病。今年初春,张俊青被查出患了胃癌。“他一开始还不愿意瞧病。”沈正银说,张俊青给自己找了各种借口,比如,化疗会让头发掉光,好难看。“其实他是怕5000块一次的化疗费。”在老伴和子女的劝说下,张俊青拗不过,住进了医院,并于3月21日接受了胃切除手术。家人让他多休息,但术后不到1个月,他和他的扁担电影院又出现在了乡间小路上。

   “这几年,侄子一直过来帮我开车,送我去各个村子放电影。他自己也学会了这个技术。”张俊青乐呵呵地说,自己的扁担电影院后继有人了。“我儿子也会,他们告诉我,‘你干不动了,就由我们干。’”“儿子在县城开出租车,现在还背着30万的房贷,但他说,只要还了贷款,就来接我的班。”

   5月15日,傍晚时分,肥西花岗镇文化站广场上,喇叭里放着响亮的音乐,这是扁担电影院的“片前预告”。夜幕降临,上百个老老小小的观众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银幕落下,放映机缓缓旋转起来,一部老片《喜盈门》。低声的细语交流,托着腮帮子的聚精会神……属于张俊青的夜晚,刚刚开始。(张静 贺向东 于巧妮/文 李福凯/摄)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