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02 09:01 | 来源:燕赵都市报 2012年3月30日 第5版 | 查看:1747次
党培光陪孩子们玩耍
他是一个孤儿,遭遇了一个天大的不幸,可上天却给他送来了更多的爱。正是有着这些爱,他成为福利院里第一个走出的大学生,正是因为记得这些爱,他又回到了给他爱的地方。
党培光,31岁,个子不高,衣着朴素,沉默寡言,略带羞涩。就是眼前的这个青年,在福利院“爸爸妈妈”的培养下,从张家口福利院考上了大学。学成后又回到了福利院,当起了一名财务人员,同时还兼任着美术老师,业余还帮着阿姨们照顾小朋友,干些活儿。
孤儿考上大学
“0岁,1981年3月30日由新站(南站)送来,被父母遗弃。”档案上寥寥几个字,记录了党培光人生的开始,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从此他成为了一个孤儿,同时从记录档案的这一时刻起,他有了一个“家”,也有了自己的名字——— 党培光。
提炼儿时最早的记忆,党培光的脑海里浮现的都是福利院阿姨的身影。每一次感冒发烧,都是阿姨把一杯杯冒着热气的水放在桌上,踢开的被子总是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给盖上……“我不埋怨自己的命运,虽然自己是一个孤儿,但在我成长过程中,一路得到了太多好心人的扶持与关爱。”谈及那些福利院里曾经帮助过他、如今在或不在他身边的阿姨们,党培光全都一一记得。
转眼间,党培光到了上学的年龄,上下学的接送和需要缴纳的费用对于福利院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福利院还是将培光送到了学校。懂事的培光知道这一切都来之不易,于是,他勤俭节约,发奋学习,一步步读完小学、中学,并在2002年的高考中,以专业分高达本科线的成绩考入了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
重回福利院
2005年,党培光顺利毕业,由于所学专业是美术教育,毕业前学校老师曾推荐他到外地工作,但是他坚持要重返福利院。“也许是因为从小在福利院里长大,身上承载着太多人的爱,当初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尽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很快乐。”
张家口市社会福利总院的副院长陈海萍说,党培光是市福利总院自建院以来,培养出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孤儿大学生。毕业后,他表达了特别想回到福利院上班的意愿。在当了两年的“临时老师”后,2007年年底,党培光正式成为了市社会福利总院的一名成员。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了那份爱,经常帮助福利院的阿姨们照看孩子们的饮食起居,一些脏活、累活都抢着干。
在福利院孤儿院,目前大约有60多个孤儿,大多数孤儿都是有残障的,正常的孩子非常少,只有四五个,现在也在上学。
虽然孩子们有残障,但是孤儿院还是要根据孩子们的不同情况安排一些学习课程,比如识字、算数、音乐、美术。党培光目前就在教孩子画画。
在福利院工作的日子,他是孩子们眼中亲切的“大哥哥”,孩子们都很依赖他,他也能深切地体会到这些孩子内心的自卑和孤独,因为自己就是一名孤儿。
看到记者,孩子们都很高兴,两个孩子围上来玩弄着记者手里的包。“孩子们特别喜欢看到陌生人,他们知道有人来看他们了,所以很开心。”平日里,党培光抽空会和孩子们玩,“为了让他们多感受一点儿关爱。”
“我想有个家”
虽然党培光从小就不缺少爱,福利院是他的家,阿姨们是他的“爸爸妈妈”,而今,他又回到了这个大家庭,成为很多人的“爸爸”,可是他还希望再有个家,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在和党培光聊天的时候,福利院的老师们当着他的面,跟记者谈起了一个“敏感”的话题:“我们光光啥都不缺,工资不少,房子也有了,就缺个媳妇儿……”
听到这些,腼腆的小伙子羞得脸都红了。
陈海萍笑着说,“这孩子从毕业回到学校,就一心扎在工作上,开始当美术老师,后来又当起了收费室会计,平时院里有什么事,他也抢着帮忙,大家也盼着他早点成个家。”
记者问,“找个啥样儿的女孩?”害羞的党培光说:“心地好就行。”
陈海萍马上接起话头:“心地好,不论城市农村,有无工作都可,有意者请与社会福利总院联系啊。”
采访结束的时候,党培光又向记者道出了一些心里话:“寻亲的念头在这些年中有过,可总是一闪而过,没有深想,也不敢深想。每每看到这些孤儿,我心中都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感受,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是不愿意碰触内心最深处那块敏感的地带吧。我要当好这个新角色,帮忙照顾好这个‘大家庭’,真希望不再有被遗弃的孩子,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孤儿……”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2楼 安徽省合肥市2012-06-21 01:38:30 发表
第1楼 山东省泰安市2012-05-15 11:19:13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