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0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1-03 | 查看:1226次
地处铜陵的华东地勘局812地质队的总工程师蒋其胜,积极探索创新,运用新的找矿思路,在一度被认为没有找矿前景的南陵姚家岭地区勘查发现了铜铅锌矿床,潜在经济价值200亿元以上,被誉为“点石成金的人”。
812地质队总工程师蒋其胜,运用新的找矿思路,勘查发现的南陵姚家岭铜铅锌矿床是安徽省“十五”期间唯一中型以上多金属共生矿床,2006年7月该项目获得全省“十五”期间找矿发现奖和勘查成果两项大奖,2007年11月又获得全国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2008年5月,蒋其胜被推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候选人,并当选铜陵市第六批拔尖人才。
一、探索创新,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在铜陵矿集区的东部南陵县姚家岭地区,普查找矿前后经历40余年,上世纪八十年代,812队曾经先后两次针对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和石炭系含矿层位开展过矽卡岩型和层控型铜金矿普查找矿工作,施工钻探3000余米,但均未见成果,姚家岭一度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找矿前景的无矿地区。
蒋其胜运用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依据该区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异常特征,并与江西冷水坑式大型斑岩型铅锌矿床类比,提出了在本区开展斑岩型铜铅锌矿普查找矿工作的新思路,预测矿体赋存位置,开展深部找矿,终于取得找矿突破。2001年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了勘查立项申请,受到了省厅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在得到立项批复后于2002年10月再次进入矿区开展普查找矿工作。通过进一步的地质填图和物探工作,在纵贯矿区的花岗闪长斑岩体中发现了两条规模较大的激电异常带,2003年9月投入钻探验证,至2005年10月底,在22~31线之间长约500米,宽约400米的地段内共施工钻孔13个,孔孔见矿,大致圈定铜矿体9个,铜锌矿体19个,获得333类别铜铅锌资源量17.6万吨,伴生金4.8吨,伴生银169吨,潜在经济价值达50余亿元,是安徽省“十五”期间唯一新发现的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的有色金属矿产地,为振兴安徽及铜陵地区矿业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继续在矿区东部开展普查工作,又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多层厚度较大、品位较高的铜铅锌(金、银)矿层,大致圈定铜矿体7个,铅锌矿体15个,初步估算铜铅锌资源量可增加41万吨,预测矿床远景可获铜铅锌总量80~100万吨,矿床规模扩大到大型,潜在经济价值约200亿元以上。
二、抓好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利用,成效显著
多年来,蒋其胜总工十分重视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2005年初,在对青阳县高家塝钨矿及王家山~龙头山一带地质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时,发现高家塝钨矿区成矿条件好,找矿前景大,而省地矿局321地质队1996年只提交了一个小型钨矿详查报告,肯定有问题。他初步认为该矿区至少可以找到一处中型以上的钨矿床,甚至有望达到大型矿床规模,于是抢先向省厅提出立项建议,申请高家塝和王家山预留勘查区,并立即负责着手编制了该区深部及外围找矿设计,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2005年底成功拿到了该矿区勘查项目。
高家塝钨矿区通过2006年上半年普查工作,先期施工的三个钻孔见矿情况都很好,为了进一步扩大矿床规模和远景,于2006年7月又补充设计,经省国土资源厅同意续项,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追加钻探工作量3600米。到2007年9月,全部施工结束,钻孔见矿情况较好,在Ⅰ号带的下部又发现了Ⅱ、Ⅲ号矿带,同时还发现了品位较高、厚度较大的钨钼共生矿层。经过初步估算,预期可望获得333+334类别钨资源量5万吨以上,共生钼矿500~1000吨,矿床远景规模有望达到大型。
三、狠抓地勘项目立项工作,经营效益屡创佳绩
几年来,在蒋其胜总工带领下地质找矿成果丰硕,812队地勘分院在全省声名远扬,在业界有着良好口碑,每年争取的省级地勘项目费都大幅攀升,承担的姚家岭及高家塝普查项目均被列为省重点地质勘查项目。2006年,一举获得了4个省级地勘专项,同时还合作承担了2个科研技术协作项目,总计项目经费达91l万元,创812队地勘项目立项新记录。2007年省级地勘基金项目启动后,分院抓住机遇,成功申请了南陵姚家岭铜铅锌矿普查项目和青阳高家塝钨矿深部及外围普查项目,获得项目费2030余万元,再次刷新了全省地勘单位年度获取地勘项目费的纪录。蒋其胜总工积极带领分院开展社会地质工作,先后为黄狮涝金矿坑下探矿、南陵凤形山铜铁矿普查、西山多金属矿普查、泾县小山硫铅锌矿普查等国家和私营矿山业主开展找矿技术服务和矿山动态检测、勘查设计项目,获得经营收入200余万元。近两年来,先后争取了4个省级地勘项目,2个省级地勘基金项目,2个国家科研技术协作项目,1个省级科研技术协作项目,获得项目经费总计2961万元,同时还承担了数十项社会地质项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纷繁的利益与荣誉面前,蒋其胜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以严谨治学、勤俭创业、回报社会为荣。职工们至今仍随时说出他当年挤公交、甚至节约一张纸的轶闻趣事。即使在配备专车的今天,他仍常年坚持步行、坐公交车上下班,分院连续多年捐助队下岗职工“送温暖工程”,助学、济困、抗洪、抗震等历次捐助活动蒋其胜都走在前面,表现出一名知识分子、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责任编辑:张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