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3-22 08:12 | 来源:公益中国 2012年03月21日 | 查看:1148次
当针头刺进刘磊磊手臂的时候,他感觉到尖锐的疼痛。这个不满23岁的大男生用力握了握手中的塑胶球,鲜血迅速涌入采血袋中。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无偿献血,刘磊磊的400毫升血液被输入分离机内进行离心和分离,一部分血浆和血小板被提取出来,剩余的血液又被输回他的体内。接着抽取第二个、第三个400毫升……5个循环之后,可供一次治疗量的250毫升血小板终于提取完成。
捐献完成后,他擎着有些麻木的手臂,郑重地在表格上填上了受血者的名字、地址。250毫升血小板将很快输进指定受试者的体内,完成一个单位的治疗。
“这一步千万不能错。”刘磊磊说。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他为了这袋浅黄色的液体,已经忙了半个多月。把自己的血小板输进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人体内,正像是一次特殊的物流工程,从立项到完成,刘磊磊是唯一的规划者和实施者。
刚刚过去的寒假,刘磊磊回到老家宁夏平罗过年。母亲和祖母几乎每天都从厨房里端出他最爱吃的。“肉,西北人都爱吃肉。”刘磊磊陶醉地回忆。不过,他很快就不得不和心爱的羊肉、猪排告别了。
那是一个吃饱喝足的晚上,刘磊磊从电视上看到了一条新闻。一群合肥网友帮助白血病小男孩,“需要我献血时,叫一声!”刘磊磊看到这句话,一下子觉得“好有爱,我也是A型血,我也能做点什么”。他马上打开电脑,加入了新浪微博上那个叫做“A型血互助团”的小圈子。而团里的一封求助帖,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阳光帅气;她,白皙高挑”。最初,刘磊磊就是被这两句开头打动的。那是合肥一对恩爱的警察夫妇,有一个7月大的孩子。而29岁的丈夫张生突发急性重型再生障碍型贫血,需要手术。由于医院血库A型血小板缺乏,张生的身体各处开始渗血,双目已经失明,再不及时补充血小板,妻子可能会“永远地失去他”。
刘磊磊也有自己暗恋的女孩,即使他还并不清楚失去爱人的痛苦,可总是觉得自己得帮帮他们。他马上按照微博上的号码打去了电话,和张生的亲友取得了联系。
其实,刘磊磊第一次献血是在上大一时。那时他和几个同学经过学校广场,一辆义务献血车正停在那里。男孩子们热血沸腾,想都没想就纷纷挽起了袖子。拿到《无偿献血证》时,刘磊磊觉得自己特“男子汉”。往后的几年,他又献了两次血,虽说早没了当年的成就感,但用刘磊磊的话说,“这种付出就应当成为一种习惯。”
可熟悉献血的刘磊磊并不了解血小板怎么献。他打开电脑,做起了“文献综述”。在网络上,有许多关于捐献血小板的科学解释,但也有许多人质疑这种捐献的安全性。“血液要在体外被离析后再输回体内,万一受到污染怎么办?”
第二天,医院的血象检测结果把82公斤重的刘磊磊结结实实地挡在了捐献的半道上。“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都高于正常水平”,就是俗称的高血脂。刘磊磊上网一查,这会影响血小板的提取。
他没有打退堂鼓,而是顺手在网上搜索了另一件事,如何降低血脂?在铺天盖地的药品广告、节食计划和健康食谱中,刘磊磊一点点研究分析。最终,他制定了一个两周的“减肥清脂”计划。
刘磊磊比大多数嚷嚷着减肥的女孩子都有规划和毅力。他首先从二叔家找来了帮助降低血脂的鱼肝油,又在家门口的药店买到了一种中药减肥茶。早上,刘磊磊吃木糖醇的饼干。以前,这种饼干是奶奶爷爷才吃的,他根本不屑一顾。而过年的餐桌总是被各种肉类菜肴铺满,刘磊磊只能坐在一边,守着一盘清炒小白菜。“饿得眼睛都绿了”,刘磊磊说,他闻到母亲做的菜就馋得受不了,只能告诉自己“熬过去好好补!”
午饭后,他从不忘记喝一杯减肥茶,即使过不了多久他就会腹痛难忍地冲进厕所。这个号称“七八瓶啤酒不倒”的小男子汉在朋友聚会的时候滴酒不沾。感冒了,不敢吃药,就靠喝白开水扛过来。“我不知道那些药品具体的成分,索性就都不吃。”刘磊磊说。
每隔一天,他会到药店的减肥药柜台去称一称体重,刚开始是一斤、半斤,不太明显。直到“印象特别深刻的那次”,那是计划开始的第十天,指针指向了77.5公斤,身高1.75米的刘磊磊已经掉了近10斤肉,他觉得,应该差不多了。
需要运送的“物品”已经准备完毕,接下来就是路线了。这是一趟受到重重阻碍的旅程,不过,刘磊磊已经计划好了,要实施“突围”和“战略转移”。
首先,要应对的就是来自家人的阻挡。文化水平不高的母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他简直是“胡闹”。祖父也怒斥刘磊磊,“胡日鬼呢,该干啥干啥去!”
与此同时,武科大即将开学,不想让学校知情的刘磊磊决定先回学校报到,以免请假。“不献了好吧?回学校!”刘磊磊应付着祖父和母亲。因为春运车票紧张,他买了到西安的车票,又从西安坐硬座回到武汉。
“我恨不得马上就见到他,哪怕给他一点点帮助。”饿了吃一点点无糖饼干,渴了喝点苏打水,近2000公里的车程中,刘磊磊不时掏出手机,看看张生妻子微博的最新动向,心里紧张极了,一边默念“千万别出什么问题”,一边又担心“爷爷知道了肯定得生气”。
回校后,几个同学从他的饮食中看出了端倪。藕、南瓜、青菜、馒头、白开水,除了这些,刘磊磊压根儿就不沾半点荤腥。得知捐献血小板的流程后,他们力劝刘磊磊“别干傻事”。
“我觉得不可理解,居然有人跑这么远干这事儿!”刘磊磊的好朋友南杰说。这位“理科生”表示自己既没时间,也没冲动。不过他转念一想,是刘磊磊做的,就又觉得很正常。“他有时候太在意小事儿,像个女孩。”南杰笑着说,“连我感冒,他都能每天打电话。”
无论师长还是同窗,都说刘磊磊“热心”。帮同学提行李,帮新生借课本,帮老师擦黑板,帮学弟策划比赛,还组织同学在课余时间去敬老院陪老人。似乎只要谁张口,刘磊磊都不会拒绝。武科大工商管理系主任童泽平像打开了话匣子,直说“讲不完的事儿”。他记得自己访学归国,深夜到达机场,空荡荡的候机厅里,只有刘磊磊在等着他。
每周,刘磊磊会给亲戚打一圈电话,他一直感激这些亲人在自己父亲去世之后给予他和母亲的照顾。“如果连打个电话都做不到,谈何感恩?”这个1989年出生的男孩平时花钱很节省,但到了假期,他会背回五六份“特产”回家,挨家挨户地送给亲戚。
2月15日早晨,刘磊磊出发了。他在学校附近买了4个“乒乓球大小”的馒头,因为担心血脂升高,已经两天“馒头就开水”的他只吃了一个馒头。坐上公交车挨到火车站,他“实在受不了”,才把剩下的馒头吃掉。两个半小时的车程中,他给唯一知情的婶婶发去了短信,而婶婶回他“希望哪个指标不符合,献不成就好了”。
到了合肥,没人接站,他自己找到了安徽省血液中心。当他看到血液中心颇为正规的设施时,心里对于“感染”的疑虑终于打消了。一上秤,76.5公斤。抽血检查,各项达标。
在进行血小板提取之前,为防止刘磊磊体力不支,护士为他端来了一碗方便面,卧了两个荷包蛋。“好久没吃那么香了”,饿了半个月的刘磊磊埋着头,呼噜噜地扫荡一空。
离开血液中心已经是下午5点钟,“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的刘磊磊买了牛奶和一些营养品,直接赶往张生所在的医院,他本来还想买束花,可没找到花店。
隔着重症监护室的玻璃,失明的张生笑着,举起手向他比画了一个代表胜利的“V”字。在电话里,他对刘磊磊说,自己是警察,见过太多坏人,对于人性的假设“恶”的成分大些。“如果换做是我,可能只是心里难受一下,肯定不会捐献的。”张生说。
如果不是知情的同学告诉老师,刘磊磊就会按照计划,悄悄地返回学校。他没想到,老师和同学们在车站热情地迎接他,还为他准备了一顿丰富的晚餐。
除此之外,他并没有额外给自己“补一补”,休息了两天之后,他又开始帮一位外地朋友办理结婚用的“单身证明”和“户籍证明”,他坐着公交车,跑了三四次派出所和公证处。如今,最让他头疼的是已经知情的母亲老是“电话追杀”,责备他胡整。
和许多男生一样,刘磊磊爱看篮球赛,喜欢姚明。“我最欣赏姚明的,就是在打好球的同时,他还能做公益”。把成为职业经理人作为目标的刘磊磊梦想着能为这个世界做更多的事,虽然他也时常问自己,“你到底会不会改变?”
而张生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接受血小板捐献后,他的病情有了显着好转。脑部的渗血已经完全消失,视力也有可能恢复。
“我没做啥啊。”面对媒体,刘磊磊不耐烦地反复强调。
在血液中心时,他收到了医院送给他的一朵玫瑰花。“虽然不代表爱情,但那可是平生第一朵啊。”刘磊磊羞涩地笑了。
(责任编辑:陈熄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