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2-06 18:29 | 来源:重庆商报 2012年2月5日 007版 | 查看:1743次
“汪大哥在一天,我就会照顾下去”
胡焕淑将汪帮文推到户外透气
昨日,涪陵区,胡焕淑正悉心照顾汪帮文老人。 记者 龙在全 摄
今年62岁的胡焕淑是涪陵区人民医院护工,64岁的汪帮文则是一位高位截瘫病人,近30年来,胡焕淑无微不至照顾着汪帮文。如今,两人的感情胜似亲兄妹。昨日上午,胡焕淑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汪大哥在一天,我就会照顾下去。”
瘫痪患者遇好“妹妹”
汪帮文是涪陵区江北街道外粱村村民,一生未娶,27岁那年,他在老家修建水库时,被塌方的土石淹没,致其下肢瘫痪,随后被生产队送到涪陵区人民医院。一到医院,汪帮文就没再离开过,瘫痪在床37年。待病情稳定后,医院专门为他安排了两间平房,便于他看病治疗。
在遇到胡焕淑前,曾有8个人照顾过汪帮文的饮食起居,可他们没干多久,或因护理费低,或因护理太累等原因,先后离开了。1983年,在医院安排下,当清洁工的胡焕淑接过照顾汪帮文的任务,涪陵水利部门每月给一定护理费。
胡焕淑说,当初,她每天负责给汪帮文打饭、送饭,后来,逐渐承担起他的起居。为了能同时照顾好他和自己的小孙子,胡焕淑和孙子搬来住在一起,随着孙子逐渐长大,单人床已睡不下祖孙俩,两年前,胡焕淑便住到附近女儿家里,而她的孙子则留在小屋和汪帮文作伴。
护工照顾29年如一日
汪帮文瘫痪后,双腿严重萎缩,大小便没有知觉,常年安插了导尿管,由于经常吃多种药物,胃功能受损,体质也很差,照顾起来比一般病人要小心和麻烦得多。
每天早上6点,胡焕淑便来到小屋里,进门便将床底下的尿盆端到厕所清洗干净,紧接着烧水为汪帮文洗脸,并将早饭做好。吃过早饭后,给汪帮文的导尿管里注射生理盐水,预防尿道感染。
做完这一切,已到早上8点,这时,胡焕淑又赶到医院上班。两个小时后,胡焕淑又赶回小屋将汪帮文抱到轮椅上,以便他坐着轮椅在房间里活动,然后自己又赶去医院上班。
中午和晚上,胡焕淑下班后,第一时间就是回到小屋做饭,饭做好就让汪帮文先吃。晚上睡觉前,胡焕淑又重复着早上的程序,把汪帮文抱到床上,等其睡着了才离开。胡焕淑说:“由于长期卧床不起,缺乏活动,汪大哥经常便秘,每隔两三天,我便戴着口罩和手套帮他抠大便。”
胡焕淑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照顾汪帮文29年,她却没有丝毫怨言。
护理费远低于普通护工
由于是工伤,当地水利部门每月支付汪帮文一定生活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30多元,一直涨到现在的700多元,看病、住院都可凭医保报账,同时,还解决了汪帮文的护理费。胡焕淑回忆,1983年,每月只有12块钱的护理费,近几年才开始涨,2009年,她的护理费增长到900元,但与现在护工每天80元的工资相比,她得到的护理费并不高。
医院老职工陶女士说,胡焕淑照顾汪帮文的事迹,医院里许多职工都知道,26年前,她大学毕业刚到医院上班,就经常看到汪帮文坐在轮椅上,胡焕淑费力地推着他前来看病、抓药。“如果为了钱,胡焕淑在医院随便护理一个病人,工资也比现在高得多。”陶女士说。
商报热线966965感谢陈先生提供线索
新闻连线
“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
“真的很感谢胡焕淑,要是没有她照顾,我早就不在人世了。”在电话里,汪帮文激动地对记者说:“她对我就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有时到外面吃酒,都要给我带很多吃的回来。”
汪帮文说,以前请的护工不是嫌这就是嫌那,可胡焕淑从来都很有耐烦心,每次去门诊检查,必须爬一条长长的梯道,胡焕淑推轮椅上去,要休息三四次,但她从来没有叫过苦。
“我会照顾到他离开那天”
“我看他很可怜,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躺在医院,又没亲人照顾,所以就接了这份护理工作,日子久了,对他有感情了,就更不忍心扔下他不管了。”胡焕淑说出这么多年照顾他的原因。
“现在我们就像兄妹一样,家人也把他当做亲人一样对待,经常来看望他。”胡焕淑说,她的丈夫和子女都很支持与理解她的做法。
据了解,胡焕淑的丈夫和儿子常年在广东打工,女儿远嫁到北京。女儿王君告诉记者:“我一直叫他汪叔叔,每次回家探亲时,都会给他带礼物,母亲很善良,在我们子女眼中,她照顾汪叔叔这么久,没什么好奇怪的。”
如今,两人已经由中年步入了老年,脸上堆满了皱纹,头上也多了许多白发,可不变的是,胡焕淑一如既往地照顾着汪帮文,感情比以前更深了。至于还要照顾汪帮文多久,胡焕淑笑着说道:“我会坚持下去,直到他离开人世的那一天。”
本组稿件由记者 韩政 采写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