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帮扶“亲人” 让阳光照进生活

发布时间:2012-01-09 06:1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1月05日 01版 | 查看:1767次

——记长年扶助回族“兄弟”的兰州军区某旅总工程师何健

  笔者案头,一册装帧精美的文集《坐在阳光里》,正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

  文集作者名叫李少军,是一名瘫痪在床的残疾人。近日,笔者赶往宁夏青铜峡,去追寻兰州军区某旅总工程师何健与李少军一家长达12年的关于爱的故事。

  “今后,我就是您的儿子”

  故事要从1997年4月22日说起。

  那天晚上,李少军骑车回家时不慎摔伤,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不得不面对高位截瘫的残酷现实。高额的医疗费,很快就让这个普通农村家庭债台高筑。

   屋漏偏逢连夜雨。没多久,李少军的父亲又被查出了肝癌,妻子也撇下3岁的儿子,选择了离婚。李少军仿佛跌进万丈深渊,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1999年冬天,还在当排长的何健,无意中从李少军的笔友、部队原副参谋长刘志海那儿,听说了这个回族家庭的不幸。当时,何健心里便有了相助的念头。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他拉着刘志海来到离营区10公里的峡口镇巴闸村,敲开了李少军的家门。

   窗扇上糊着纸,墙壁黑乎乎的。李少军躺在床上,还有他白发的双亲,年幼的儿子。尽管早有思想准备,这家人的窘境,仍然超出了何健的想象。

  何健走到李少军的床前,捏了捏打着补丁的薄被,脱下大衣轻轻盖在李少军身上,又掏出300元钱塞给两位老人。那天,直到告辞,李少军也没说一句话,变了形的残手在空中扬了扬,算是送别。

  何健明白,昙花一现的同情,化不开少军冰封的心,更无法改变他一家人的境遇。于是,周末假日,他就成了这个回族家庭的常客。缺少家具,去旧货市场买来桌椅;房子脏了,带来涂料粉刷一新;地该翻了,拎起锄头下地干活……细心的何健总能发现这个家里缺点啥,隔三岔五便捎来些柴米油盐,或者买些牛羊肉给一家人改善生活。

  这一切,李少军的母亲马兰花都看在眼里,她告诉何健:“好孩子,家里的情况你都看见了。老头病了,儿子瘫了,媳妇走了,阿姨不想让这个家也拖累你。”

  看着善良慈祥的马兰花,看着两位老人陀螺般围绕着少军的病体昼夜旋转的身影,何健觉得自己的角色该变了——从做好事的“雷锋”,变成拯救一家子幸福的“亲人”。他拉着马兰花的手说:“您要是不嫌弃,今后,我就是您的儿子!”

  老人半天没说话,眼泪成串地往下掉。

  “我有两个爸爸”

  认了亲,何健往家里跑得更勤了。李少军瘫痪在床精神不振,何健就送给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鼓励他勇敢地面对生活。为了让少军及时了解外界信息,何健给他买了收音机和录音机,还装上了电话。2004年,何健从旧货市场买来的一台21英寸彩电,全家人一直看到现在。

  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少军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唯有那一声“兄弟”,总是叫不出口。

  正当李少军情绪逐渐好转时,厄运却再次降临。2004年8月的一天,何健接到李少军打来的电话:“天塌了!”原来,李少军的父亲因肝癌晚期过世了。

   正准备去南京读研究生的何健,特意请假推迟报到,帮着张罗后事。何健安慰马兰花和李少军:“你们千万要挺住!有我在,咱们这个家就垮不了!”

  一诺如山。即便是在外地读研,何健依旧牵挂着李家,不仅电话书信不断,就连寒暑假也被他切成两半,一半回湘西老家看父母,一半回宁夏陪“亲人”。

  丧失劳动能力的李少军,最担心的还是儿子李佳伟的学业。何健看透了他的心思,早早就给他吃了定心丸:“佳伟上学的事,我包了。”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佳伟每个学期的书本费和生活费,何健总会提前送到家里;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何健总会耐心地解答。佳伟从来没把何健当外人,他在一篇作文里写道:“我有两个爸爸,一个是躺在床上的亲爸爸,一个是穿着军装的兵爸爸。”

  不计回报的付出,让李少军一直固守的心防轰然倒塌。那天,看完儿子的作文《两个爸爸》,他紧紧握住何健的手,哽咽着喊了声“兄弟”,泪水夺眶而出。

  婚事可以推,先把文集印出来

  何健知道,李少军从小就有个作家梦,可惜厄运折断了梦想的翅膀。为了让他重燃生活的希望,兄弟俩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

  “少军,你文学底子不错。继续写吧,我全力支持。”

  “可我只有一个手指头能动弹,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怎么写作?”

  “即便肢体残疾,思想的火花照样可以迸发!你看,张海迪、史铁生他们,不都是在轮椅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吗?关键是树立信心,永不放弃。咱们就从写字练起。”

  何健想到了一个练习握笔的法子:用橡皮筋绑在指头上写。可是,皮筋绑松了,笔很容易掉;绑紧了,手指又勒得慌。李少军只好写几分钟,休息一下,再接着练。

  几个月下来,李少军的字大有长进。何健又给他订阅了多种报纸杂志,鼓励他经常写稿投稿。母亲马兰花更是上心,为了省下一两块钱的车票,年过六旬的她还常常骑车往返10多公里,进城到报社杂志社送稿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李少军病榻上的处女作《感谢军人情怀》,在当地办的《文苑报》上发表了。

  为方便写作,2004年,何健给李少军买了台电脑,手把手教会他怎么用。接着,何健又给家里接入了互联网,少军也很快学会了上网查阅资料、收发邮件,再也不用老人来回奔波送稿子了。

  几年下来,李少军先后发表散文随笔近百篇,有的还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了奖。慢慢地,李少军不向命运屈服的经历,引起了当地媒体和政府的注意。2009年底,他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自强模范”,并入选当年“感动宁夏”人物候选人。后来,他还加入了宁夏杂文学会和宁夏作协。

  眼见李少军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何健盘算着给他出个文集。可跑到出版社一问,才知道出书要花4.2万元。当时,何健存折上只有准备用来结婚的4.5万元。怎么办?善解人意的未婚妻表态:婚事可以推一推,咱先把文集印出来。

  2010年,李少军的新书《坐在阳光里》付梓。

  “笑对生活,生活就会回报你绚丽的阳光”

  李少军成了远近闻名的作家,日子越过越充实,心态也越来越阳光。

  至此,何健的“扶助计划”实现了一半;下一步,是帮助李少军自食其力,“毕竟,妈妈总有抱不动少军的那一天”。

  为实现这一目标,何健出资1.6万元,帮李少军在镇上盘下一个书店。他想方设法筹措了3000多册图书,又把李少军的弟弟请来看店。2010年,书店正式开张,取名“阳光书社”。如今,小店已逐渐走上正轨,李少军和弟弟都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

  这些年,为资助李少军一家,何健花了不下20万元。可每当马兰花说起这些,何健总是微笑着打断她:“妈,谁会算计自己给家里花了多少钱?”他还跟一家人约定,“这些‘家里事’,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马兰花心里有本账,何健付出的远不止这些。

  37岁的何健,至今没有孩子,原因是结婚太晚。其实,何健高大英俊,当过特种兵,上过研究生,1999年还参加了“爱尔纳·突击”国际特种兵比武,荣获了唯一一个“卡列夫勇士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双全、品貌俱佳的优秀军官,却连续5次遭遇“吹灯”——女友都对他长期资助李少军一家无法理解,直到遇上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女军人谢萌。

  一晃就是10多年,那些无法言说的感激,在李少军一家人心里慢慢凝成了一个心结。借着书店开业和文集出版,李少军违背约定,把“家里事”告诉了当地媒体。人们这才知道,这个回族作家自强不息的背后,还站着一位情深似海的汉族军人。

   何健的义举在驻地引起强烈反响,“两个人的宣讲团”多次应邀到党政机关和厂矿学校作报告,四处播撒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种子。李少军觉得幸福越来越近了:一家人吃上了低保住上了廉租房,自己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在重点中学读高三的儿子决定报考国防生……李少军告诉笔者,他要一辈子记住何健的话:“笑对生活,生活就会回报你绚丽的阳光。”

  感恩之余,李少军还想再做点什么。一天,他把一份入党申请书交给何健修改,申请书中写道:“如果党组织批准我加入,我将努力回报组织、回报社会,为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2011年6月30日,峡口镇举行集体入党仪式。党旗下,一位坐着轮椅的回族青年,庄严地举起无法握拳的右手。(侯国荣 徐俊 毛俊)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