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2-25 09:00 |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1-12-25 04:19:00 | 查看:1650次
[提要] 在长春市青年路和扶余路交汇处,有家开业一年半的民营养老院租用了居民楼一楼和地下室的200多平方米的房间。养老院的院长是一个年仅24岁的姑娘,清秀、俊美,名叫王静,老人们亲切地叫她“小静”。
在长春市青年路和扶余路交汇处,有家开业一年半的民营养老院——租用了居民楼一楼和地下室的200多平方米的房间。虽是寒冬,但屋里暖和,吃过早饭的老人们大多穿着居家服看电视、看报。
养老院的院长是一个年仅24岁的姑娘,清秀、俊美,名叫王静,老人们亲切地叫她“小静”。
原本考上了通辽市重点高中,但为了更好地照顾患严重腰间盘突出的母亲,王静选择留在家里。母亲病情好转后,不想再给负债的家庭增加负担,18岁的王静选择从家乡内蒙古通辽市到长春投奔亲戚。从饭店的服务员做到餐厅的大堂经理,后又和朋友经营了一家医疗器械店,效益不错。
销售医疗器械时,常有老人来试用、询问各类产品,老人们夸她讲解得“有耐心”。朋友见她喜欢老人,建议“何不开一家养老院”。从小没见过自己的爷爷奶奶,王静羡慕别的小孩可以在老人怀里撒娇。看到电视剧里被遗弃的老人,王静会难受。
这样“积德行善的事为啥不干”?王静动了心。但母亲极力反对:“想锻炼可以找别的工作,这苦累活你受得了吗?”母亲一气之下常常挂断电话。
见软磨硬泡不奏效,王静决定先干起来再说。
跑遍长春各大小区,终于租到了“安静、冬季供暖好”的房子。然后开始装修、发传单、做广告,这些事情,王静一肩挑。嘴上虽说不想给朋友添麻烦,但回想起前期准备时的狼狈,王静叹了口气:“要是能有人帮我一把该多好。”
那段时间王静常往返于商店和养老院之间,走的路太多,脚底磨起了血泡,疼得她边哭边跟老板讲价。回到养老院,血泡破了和袜子粘到了一起。
她不知道该跟谁诉苦,“既然我选择了,就必须干好”。
去年8月,养老院来了第一位老人,85岁双目失明的大爷被家人抬着过来。子女一听王静的年龄,心里犯起嘀咕:伺候得了吗?
老人经常半夜咳痰,王静就睡在他隔壁房间,开着门,一听声,就立马起身去接痰。子女对老人身体康复本不报任何希望,经王静5个多月的照料,老人愣是可以下床走路了。
现在养老院步入正轨,入住了11位老人,多数辗转过多家养老院,“对养老院多少都有些恐惧感”。
“要让老人喜欢这儿,感受到家的温暖”,王静肯定地说。
住养老院的老人身体大都不好,拔火罐、推拿和仪器理疗,王静都有一手。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照顾时需注意的事项,王静说起来就停不住。老人们经常享受到王静职责外的护理。
一位姓刘的老人,因颈椎摔伤行动不便,成天待在床上,他不干别的,就是抽烟。只要看到他要抽烟,王静就跑到旁边,故意咳嗽几声,再讲些小道理哄着。这招儿还真管用,老人从一天抽两盒减到一盒。
每隔一段时间,老人的生活用品需要添置,王静明白老人的心思:不愿开口,怕给人添麻烦。她就隔三差五的假装要出门,“我要出去啦,有没有人要带东西呀?”
王静的养老院在小区里渐渐有了好口碑。张全凯就是听说后自愿成了养老院的义工,帮忙修家电,买米面、干些重活。常有老人拉着张全凯夸王静:小姑娘不容易,给我们端屎端尿,比自己亲生姑娘还孝敬。
近来,养老院接收了一位需要日间照料的老人,一到下午就会砸门大喊要回家。一次王静上前劝说,被老人泼了一杯子热水在腿上,王静仍是带着微笑安慰老人。
心里憋屈时,王静就跑到楼外,哭一阵,脸上再挂着微笑回来。
很多脾气暴躁的老人,住进来一段时间后就会安静下来,有3位常年卧床的老人现在可以下床行走。“看到爷爷奶奶身体健康,是我最大的满足”,她说。
我想有一家大型的养老院——有着医院式的护理、宾馆式的管理和家一样温暖,王静憧憬着。(记者 王培莲)
(责任编辑:肖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