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财富》:打造“中国公益第一刊”(图)

发布时间:2011-08-25 08:23 | 来源:南都网 2011-07-13 | 查看:6448次

《中国财富》改版上市新闻发布会昨在京举行“媒体公益中国”培训计划同步发布

  摘要:昨日,全国性公益类月刊《中国财富》改版上市暨北京大学“公益传播媒体高级研修班”培训计划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曹轲(左一)与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中国财富》杂志社社长何道峰(右一)等一起启动《中国财富》杂志改版上市仪式。黑克摄

  昨日,全国性公益类月刊《中国财富》改版上市暨北京大学“公益传播媒体高级研修班”培训计划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曹轲表示,《中国财富》旨在以敏锐的传媒视角、全面理性的深入思考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精神及开放包容的心态,打造“中国公益第一刊”。

  《中国财富》创刊于2004年4月,系国务院扶贫办主管、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月刊杂志。2011年7月1日,《中国财富》全新改版推出创刊号,由南方都市报、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出品。

  把《中国财富》办成讨论中国公益问题的杂志

  昨日下午3点,来自政府部门、公益界、传媒界、研究机构、企业的300余位嘉宾受邀出席发布会。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忠祥在发布会上致辞时表示,当慈善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习惯,社会发展以每一个人的幸福发展为前提,社会就会和谐持续 发展,到那时财富真正成了人类社会的福音。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中国财富》杂志社社长何道峰介绍,《中国财富》之所以没有改名,是因为南都认为“财富有创造和分配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是一个相互循环的链,我们就是要把一个《中国财富》的名字办成讨论中国公益问题的杂志。”

  为社会财富公平公正地分享提供权威而独家的媒体视角

  近段时间是慈善界多事之秋,并由此引起民众对公益机构的信任危机,曹轲说,现在的热点事件所带来的广泛关注并非《中国财富》所追求的,“我们希望现在的热点早点过去,真正的公益慈善开始热起来,而且持续地热下去”。

  曹轲表示,《中国财富》的宗旨,是希望通过对“中国财富”的重新理解,将现有社会的财富观念做一个更新,去发现和拓展社会积极多样的对话与协作空间,同时也希望能够监督社会公共服务政策的设计与实践,努力推动各种社会力量的健康成长,为社会财富公平公正地分享提供权威而独家的媒体视角。

  作为国内公益第一刊,《中国财富》的内容框架包括:社会公共政策分析,社会创新和公益热点事件及人物报道,企业公民和社会责任报道。

  公益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

  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师曾志说,公益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公民社会建设核心内容之一是构建良好的理性的媒体公共空间,这对公益事业的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发布会后举行的“公益30周年,让中国理解财富”圆桌论坛上,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希望工程创办者徐永光,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司处长朱卫国,加多宝集团企业传媒首席代表田威等嘉宾就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声音

   《南方都市报》对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希望通过《南方都市报》专业新闻的能力,让社会力量或者公众可以拥有有关公益以及财富的专业的新闻阅读、决策分析和知识更新服务,依托《南方都市报》时事评论和深度报道的优势,通过新闻专业主义的手法,整合公益界、学术界、传媒界以及企业界、政界、文化界等各种有志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力量和资源,站在公民社会的建设、理念和实践的最前沿。以敏锐的传媒触觉、全面理性的深入思考和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实践精神,以及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打造中国公益的第一刊《中国财富》。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曹轲

  财经杂志更多的是讨论财富的创造和一次分配,公益杂志讨论的是第三次分配。它的目标是公民运用社会志愿和社会自治这两个武器,缩小差距,增加社会和谐,增加社会的幸福感,这是第三次分配。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关注我们的公共空间。主要方法是建立社会自治性的透明的市场,平等的N G O的准入,细致公开的运行规则,市场监管与裁判系统,社会问责系统与服务系统,这些就是它的基本构建。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中国财富》杂志社社长何道峰

  论坛讨论 如何保证公益事业效用最大化? 

  打造捐款人、基金会、草根组织有效对接的公益产业链

  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在于通过其专业化运营,惠泽到需要帮助的人,公益慈善组织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公益事业的效用实现最大化?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认为,打造公益产业链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公益产业链实际上和中国所有的公益组织相关,甚至和所有捐款人相关。”

  他直言,现在一些官办慈善组织备受诟病,因为公众觉得其在慈善资源分配上不透明、存在垄断,中国三大公募系统下的慈善机构加起来9000多家,基本上都有政府背景,高度垄断捐款。这些捐款流向依托政府,通过行政系统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共财政不足,“不能说他做的不是公益,它做的是公益,包括希望工程是公益,其实是在弥补教育投入的不足。”

  但是这样的状态发展了二三十年后,也造成草根组织与官办慈善组织之间拥有资源的落差,“我们的草根组织没有政府背景官方色彩,90%的社会资源是没有办法流到他们身上,他们没有直接对接点,所以中国慈善的产业链是断裂的,草根组织长期以来要靠外援,喝洋奶,这不是他们的错。”

  在徐永光看来,目前慈善组织捐款用于服务和软件建设的资金不足也是打造公益产业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以青基会为例说明:“青基会大部分捐款几乎没有做服务的钱,主要用于硬件建设,或当搬运工的角色。其实应该是服务导向、软件导向。”徐永光提出,部分捐款可以合理安排支持组织人力成本的开支,从而把产业链对接起来。徐永光指出,未来的产业链应该是“捐款人理性捐钱,基金会理性管钱,草根组织高效花钱”。

  基金会只能去“化缘”? 修订之中基金会条例将放松对基金会挣钱的管制

  目前,基金会管理条例还在修订之中,基金会除了单纯做搬运工、将财富简单地中转外,能不能创造财富,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司处长朱卫国说,在民政部关于基金会条例的送审稿中,对基金会投资理财的资金数额做了限定。基金会只能去“化缘”吗?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一些基金会在比较发达的、生态比较好的环境里面,独立机构运行资产的情况是存在的。“像美国的一些私人基金会比如说像盖茨基金会,是有一个独立于基金会的投资机构来运行它的资产的,目的是让资产变得更大。”投资机构里聚集了投资高手,赚来的钱就用来继续扩大基金会的能量。

  朱卫国提起到盖茨基金会访问时盖茨说过的话:“他说,‘我们没有钱,甚至没法使赞比亚这样的国家富起来,但是我们要用好每一分钱。’他非常会花钱,但是同时他也把自己的能量做得越来越大,然后使自己更有能力去推动改变。”

  朱卫国强调:“这次基金会条例修改,还是三句话,就是放松对基金会挣钱的管制,杜绝基金会分钱的可能,保障基金会花钱的公益性。”

  社会财富归属何处? 公益财富分配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公平

  有多位嘉宾认为,慈善机构要把钱用好,让民众信任,创造公平的财富关系。

  阳光文化基金会副秘书长高广深提到,改革开放前的慈善大多数用在扶贫济困上,现在社会发展,来自公平方面的压力大很多。“很多时候慈善或者公益面对的都是一些社会结构性的问题,是一些权利的问题,是能不能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权利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其实希望的是拥有财富的人把他的财富拿出来,鼓励社会创造更公平的环境。”

  在公益财富分配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公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团认为,N G O做财富分享时也存在着不自觉的浪费,比如项目方向没找准,很多重复也是浪费;还有一些自觉浪费,比如在使用成本方面,“你的资金成本不是你的,分配就应该一分钱一分钱来,才对得起创造财富的人。”

  有与会专家认为,财富也可以成为推动社会改变的重要力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司处长朱卫国说,“要用这些财富推动社会的改变,改变我们认为不正确的事情,改变影响财富产生和公平分配的体制和机制性的障碍,应该是财富的使命。”

  相关新闻 “公益传媒媒体高级研修班”启动

  与《中国财富》改版上市同时发布的北京大学“公益传播媒体高级研修班”培训计划由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财富、南方都市报联手推出。该计划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主编、评论员及负责深度报道的资深记者开放报名,每期培训为一周,课程内容分为“公益培训”、“新闻培训”和“公民培训”三部分。 (南都记者 娜迪娅 吴瑶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