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辛亥革命》以情动人(2图)

发布时间:2011-08-20 08:13 | 来源:海南日报 2011年7月29日 第016版 | 查看:3083次

电影《辛亥革命》中有不少这样感人的镜头。

电影《辛亥革命》剧照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白瀛)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献礼电影《辛亥革命》将于9月下旬全面公映。正在进行后期制作的导演张黎日前忙里偷闲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影片把重点放在了人物上,要以情动人。

  作为摄影,张黎在圈内的名分更多是冯小刚的专职摄影师,而且《天下无贼》中有句名言“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中的“黎叔”即是冯小刚跟张黎开的玩笑。作为电视导演,张黎2010年凭借《人间正道是沧桑》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导演奖,有了“史诗导演”“主旋律专业户”的名头;然而作为电影导演,张黎只是个新人。

  张黎认为,一部历史电视剧或影片很难还原遥远年代人物的真实样貌,有的只是再塑造的过程,塑造的尺度不在于人物外貌的相似度,更在于精神的传达。

  “一个貌似凛冽的故事,背后都绝不是历史本身,而是一种人文精神。”张黎说,他导演的片子本质上有一个相似的东西:一种居安思危的主题。他也认为他们这一代人有这种表达的责任,一种表达隐忧的责任。

  电影《辛亥革命》的基调与电视剧《走向共和》看似统一,但张黎说两个作品总体风格却是大相径庭。《走向共和》是从甲午海战开始,历史跨度特别长,一直到袁世凯称帝复辟,张勋复辟,到孙中山二次革命,跨度比较长,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这一段历史比较详尽;而《辛亥革命》编剧巧妙地截取了1911年到1912年初这时间内的事。

  张黎把重点放在了人物上,以情动人。“强调情是电影的最基本的内容,不仅仅是男女之情,里面有很多关于理想的情怀。所以,我前面主题定的是牺牲,就是在辛亥革命这个阶段,大量的人舍生取义,这里面最杰出的代表秋瑾、林觉民等,写的就是牺牲。”

  张黎说,辛亥革命这一段历史特别纷杂,史料和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他要做的就是“更多是体现人和人的精神,一些具体人物不可能表达得那么详尽,但是历史精神不会遗失。”

  他还透露,《辛亥革命》结合了《建国大业》分块架构和《建党伟业》分段落架构的方式,尽量把时间都浓缩在辛亥年里,就是1911年初一直到1912年初。“编剧这个构思非常好,因为你要往两边扯,那就扯不完的事,事件一多了以后,人物凸现会比较弱,通过一个大事件,比如说广州起义的策划,广州起义的失败,孙中山海外募捐的艰难等逐步展开。”

(责任编辑:李明俐)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